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6页
    郭嘉饶有兴致的看着这容貌相似性情却截然不同的兄弟俩,以为能听到他们家主公语重心长的教育弟弟,结果只说了几句话,还不如平时对旁边这吕大傻子有耐心。
    郭鬼才捏捏光滑的下巴,屈起指节在旁边的桌案上敲了两下,“主公,嘉没有记错的话,此处应当是嘉之住处。”
    原焕顿了一下,眼神有一瞬间的飘忽,又很快恢复正常,“只是三两天而已,奉孝大度,应当不会在意我等借住几日。”
    郭嘉促狭的挑了挑眉,正想和他们家主公调笑几句,旁边不解风情的吕大傻子就开口了,“暂住而已,有什么介不介意的,主公若是愿意,布之住所就在不远处,府里还有单独划出来的演武场,主公想住多久住多久。”
    还有那袁公路,在别的地方不能对他干什么,到了他府上往演武场上一扔,不把那家伙训的哭爹喊娘他就不叫吕奉先。
    郭嘉啧了一声,摸摸鼻子不说话了。
    原焕眸中笑意更甚,他前些天赶路的时候没有精神,已经好几天没有碰公务,邺城如今什么情况知晓的不算清楚,正需要郭奉孝给他梳理梳理,这人不说话可不行。
    郭嘉这回学聪明了,他先不说,先让吕大傻子说,等这家伙说尽兴了,他再接着补充,如此方能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更能反衬这大傻子的愚钝。
    哦,不对,这大傻子不用他来反衬就已经非常愚钝。
    郭鬼才在心里嘀咕着,抱着手臂让吕温侯说话,吕布撇撇嘴,不就是给主公解释邺城如今什么样儿吗,又不是什么难事儿,他来就他来。
    吕大将军坐正身子,一本正经的看向他们家主公,铿锵有力很是自信,“如今这邺城,冀州九郡的太守国相尽数在此,荀氏叔侄在官署处理公务,已有好些日子不曾回府,官署有兵马戒备,诸位先生处理政务时不曾被打扰,除了没法回府歇息,暂时没有别的问题,此外,各世家也有子弟来邺城谋求官职,主公府上的拜帖已经堆满了一整个房间。”
    吕布说的条理清晰,郭嘉乐得省心,“奉先将军说的对。”
    吕大将军瞥了他一眼,清清嗓子继续说道,“邺城原有兵马依旧在张郃高览等人手中,今日黑山贼张燕屡有异动,麹义已经率军前去查看究竟,邺城、魏郡、乃至整个冀州,暂时没有发现别的贼匪。”
    他去年追着各路山贼劫匪打了好几个月,大大小小的贼窝只要露头就被他削平,他吕奉先的威名在哪里都很好使,只要他还活着,冀州境内就不会有大的匪患。
    这次黑山贼也没在冀州境内闹出太大动静,张燕和公孙瓒私底下有联系,黑山贼活跃在太行山中,冀州这边有大军镇守,从去年开始那些山贼就去并州找出路去了。
    虽然并州是他老家,把山贼往老家赶这种事情干的有点不妥当,但是冀州这边的百姓以种田为生,遇到山贼劫掠的时候大部分没法及时作出反应,他们并州不一样,穷先不说,并州胡汉杂居,百姓种地的放牧的都有,大人孩子拿上大刀就能干架,山贼想抢他们的庄子,或许还要做好被抢的准备。
    如果抢到胡人的村寨那就更好不过了,狗咬狗一嘴毛,两败俱伤皆大欢喜。
    吕布说着说着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天底下所有的贼寇都惧怕他吕奉先的威名,他笑两声怎么了?
    郭嘉摇头晃脑继续接道,“奉先将军说的也对。”
    吕布磨了磨牙,捏着拳头想揍人。
    第80章 山雨欲来
    吕大将军怒目而视,如果目光能杀人,郭鬼才已经死了不知道多少次。
    郭嘉笑着眨眨眼,看吕大傻子没有什么要说的了,这才轻咳两声,不疾不徐缓缓开口,“方才奉先将军说的已经足够,嘉接下来要说的,是目前暂居藏书楼的名士大儒们。”
    是的,暂居。
    藏书楼建在内城外城边界处,周边空出了很大一片地方为大儒士子修建落脚处,宅院不大,但是一个个排列整齐,和高耸入云的藏书楼也算是交相辉映。
    但是他们好像低估了那些书籍对大儒们的吸引力,几乎每一个见到藏书楼的老先生都对给他们安排的住处毫不上心,找了个合心意的角落要了铺盖卷儿就不走了。
    郭嘉说到这里,特意停了一下强调道,“主公,我真的劝了,奈何磨破嘴皮子也没有用,他们已经被那浩如烟海的书籍勾了魂儿,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耳朵。”
    学问越是深厚,对那些书就越看重,好几位老先生看到原本以为被董卓焚毁的绝本古籍后当场痛哭失声,他只能让人在藏书阁临时隔出一间间小房,按照老先生们的喜好准备了书案和笔墨纸砚,等他们过了这阵儿稀罕劲儿再说搬去住处的事情。
    “郑司农能来,着实是意外之喜。”原焕听到郭嘉提到的几个名字,不由感叹知识就是力量。
    郑玄郑康成,于百家之学无所不通,通晓今古文经,博采众长,遍注儒家经典,乃是当代经学的集大成者,最最最重要的是,郑玄学识广博,还广收门徒,弟子多达数千人。
    这年头读书人少,能学出本事的读书人更少,郑玄身为大儒,他收的徒弟整体质量自然比其他读书人高,老师已经到了邺城,不愁学生不来。
    而且,郑玄郑司农的名声在读书人之间,比汝南袁氏在天下世家中的地位更高,那么大一块金字招牌,说是意外之喜完全不为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