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4页
    孟沛道:“民心。”
    薛竟转头看孟沛,好像明白,但并不理解。
    在边城,向来是以实力说话。
    民心是什么东西?
    就在这时,他们的前面,那城门里面又走出了人来,这些人形容枯槁,但脸上都带着热烈温柔的无声的笑,他们的手上有的捧着热腾腾的汤饼,有的是端着陶罐晾得刚刚好的粥,还有人捧着被子,最前面的一个小孩子竟抱了一个枕头。
    他们轻手轻脚走出来,准备将自己的最好的东西送给传闻中的名不虚传的金淮军。
    ——不,才不是传说中军纪严明,从不趁火打劫这样程度的。完全不是,而是攻下了一座城池,却会在城外自行休息,对这些老百姓丝毫不犯的仁义之师啊。
    那些敌人费尽心思想要抢夺来却被老百姓偷偷埋在地下的东西,都被他们真心而又小心捧了出来。
    有个小孩子在母亲的怂恿下,向着薛竟和孟沛这里跑了一步,他手里捧着一罐汤,热气腾腾。
    但走了几步,他离开了大人,就变得有些害怕起来。
    冰冷的铠甲和薛竟天生的彪悍威严让他变得胆怯。
    但是有另一个小孩子也跑了过来,站到了他身边,两个小孩子好像突然彼此得了勇气。
    这时,孟沛膝盖微弯,单膝半跪下来,薛竟默了一下,也如此,那小孩子跑了过来,将手上的汤送给了薛竟:“谢,谢谢——”他稚嫩的声音奶声奶气,说完了,回头看自己母亲,年轻的妇人无声鼓励他。
    隐隐好像有什么东西落在了湖水里,越来越多的人说起了这两个字,他们的声音和刚刚不同,嘈杂而又拥挤,好像失去了这个机会,就再也没办法说出来似的。他们的眼睛明亮,里面闪烁着奇异的光。
    薛竟从来都对这些事情看得很轻,此刻却感到了一种奇异的力量,这些力量让他那些困倦的骑兵都重新变得神采奕奕起来,他慢慢道:“我好像明白你说的意思了。现在我就算进了长安,也绝对撑不住。”
    ~*
    北戎大败,朝中震撼。但是赵武夷的进攻却没有停止,而此刻的四周节度使却不能辖制,吃了几次败仗,眼看已经弱下去的赵武夷竟然又抖起来了。
    长安诏书一道又一道传来,要金淮军前去护援。
    而这个时候,薛竟拿出了杀手锏:他的兵没有粮草,实在无法支撑到前去截住赵武夷。
    慕容太后亲自下了懿旨,要慕容钧拿出粮食先拨付给金淮军。
    但此刻的慕容钧仓库中早已空空如也。
    这些粮草和长安的安危不知怎么就突然联在了一起,从原本的无足轻重变成了一块烫手山芋。
    而就在他再次以太后的名义向万淼提出粮草移交问题的时候,这一日的早上,一个不速之客带着一个蒙着面纱的年轻女人,忽然亲自来到了他的营帐中。
    第63章 慕容钧之死
    慕容钧的营帐外是一丛青翠欲滴的新竹, 竹子开花以后,大片大片死亡,而在新的一年伊始, 落了第一场春雨后,新鲜的竹笋又从地下冒了起来。
    早就应该在长安夜听春雨的慕容钧此刻却因为这批军粮被困在了这里。
    他手里转着一颗光润的璎珞上的碧色玛瑙, 目光忽明忽暗。看着坐在主帐中沉默的各地豪绅代表和官吏。桌上的美酒醇香, 但是却没有一人举杯而饮。
    一场酒宴僵局已经持续很久。
    “所以,现在真的是一石粮食也拿不出来了?”
    一个满脸油胖的豪绅低头赔笑:“大人拿着太后的懿旨, 奉的是天命,小人便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欺君罔上,实在是……灾年兵乱,现在又要开仓赈灾——实在是……”
    其他人连连称是。
    然后很快就有三三两两的人开始说现在手中事务繁多, 提出了提前离开。
    慕容钧挥手,面无表情示意侍卫将他们带下去。
    慕容钧在将军粮交给万仞派来的人时, 同样留了个心眼,对外只说是为防北戎劫掠, 所有军粮全部由督军万淼监督万节度使进行分派。万淼知道他的防备心思也同意了。
    但是在派人接收粮食的时候, 却出了岔子。
    来人虽然是拿着万淼的令牌,也是大雍兵士制式打扮,但是却是赵武夷的人。
    他们就在慕容钧眼皮子地下大模大样接收了这些粮草,然后运走了。
    在之后, 这批粮草再无下落。
    同样的,万淼承诺的会个他送来的人也没有下文。
    直到收到慕容贵妃的密信,他才知道, 万淼早就秘密被赵武夷“挟持”,招降失败不说,自己还搭了进去, 现在仍“困在”凤翔城。
    而那所谓粮草接收函是用“挟持”的万淼的印信和令牌伪造的。
    现在,粮没了,自然怪不到“身不由己”的万淼,而是在没有仔细核查的慕容钧身上。
    慕容钧派出搜寻的斥候,也只找到了当日那批来收粮的人的尸体,一粒米都没见到。
    慕容钧至此只能一口咬定,当日来的人是万节度使的名义派来的,按照手续履行交接,只是粮食后来是被抢了还是卖了,其他一概不知。
    反正边军多方管辖的地方,这样的糊涂账就跟大宅里面的公账一样,总是对不清楚。
    太后震怒亲自下了懿旨,要慕容钧追回粮食交付给没有粮草无法前行的金淮军,一解长安之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