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作为主战场,是南越军打入临安府的第一站,也是最晚夺回来的一个县城,情况最糟糕,但其他地方就是好一些,也好不到哪里去,错过了耕种,被南越军糟蹋了粮食房屋,家里死了人,没了壮劳力……等等这些问题,各个县城都是存在的。
在农家,每一个壮劳力,每一口袋粮食,每一季的收成,都是必不可少的财富,少了一样,这日子就会出大问题,就会过不下去。
再加上朝廷的赈济一直下不来,甚至一点儿音信都没有,荣大人作为知府怎么可能不着急?
这些问题,苏红珊之前也不是不知道,却也没去细想,所谓在其位谋其职,她不是知府,也从没想过这些问题。
可这会儿细想起来,也算是终于明白,战乱后民不聊生是个什么情况了。
原有的生态链被打破,一切都得重建。
而这重建需要时间,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朝廷再不作为,可不就会出现书上写的路有饿死骨的情况。
苏红珊皱眉想着,可这一时半会儿的也没有办法。
现在不管想什么法子,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临安府现在不缺人力,可财力物力却是极其欠缺的。
她的物力财力能解决那四个村子的困境,可整个临安府却不在她的能力范围内。
不说整个临安府,就是光一个青阳县也不可能。
苏红珊暗暗琢磨着就明白了荣大人这头发为什么白的这么快了。
战争的时候想怎么胜利怎么保护老百姓周全,战后想怎么重建家园,怎么让老百姓不饿死,整整一个府城都扛在他的肩上,日愁夜愁的,头发不白才是怪事。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荣大人的感谢
见苏红珊的目光落在他头上,荣大人有些不大自在的摸了摸脑门,尴尬道:“现在的情况实在有些棘手……”
“荣大人,您真的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官员。”苏红珊忽然来了句。
“啊?”荣大人差点儿没反应上来。
怎么的就忽然夸他?
还怪不好意思的。
就听苏红珊说道:“朝廷的赈济不下来,您就是不管,老百姓也不会说什么,您却能把这些责任扛起来,您真的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官员,临安府能有您这样的知府,是临安府之幸,是老百姓之幸。”
苏红珊这话可是一点儿都不含水分的。
她是真 觉得荣大人是个极好的官员,战争来了的时候,他不离不弃,战争结束,为百姓的生计发愁,这是真把临安府这一方百姓当成子民,在为他们打算忧愁的。
荣大人一把年纪了,被苏红珊这么夸,也是不好意思的红了脸,不自在的摸着脑门,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
事实上,他是真没觉得这些有啥好骄傲的,他是知府,照顾好这一方百姓本就是他的责任,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
反倒是苏红珊才是让人敬佩。
苏红珊也只是说了一下,并没有再深 入。
眼下说再多,对于荣大人来说,也比不上实实在在的想个法子,解决一部分的问题。
她思索着说道:“其实眼下最缺的还是粮食……“
如果有足够多的粮食扛到明年粮食下来,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这点除了想法子弄到粮食以外,没有其他的法子解决。
“朝廷的赈济下不来,就只能想法子弄粮食,临安府的商贾看样子应该是跑的差不多的,留下的这些商贾……”
荣大人接话:“留下来的这些我们也都单独去找过,都愿意捐助一部分,但到底人少,能捐助的也有限……”
“所以还是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苏红珊道。
所谓根本,就是让现在闲散下来的老百姓有事情做,有饭吃。
可这也恰恰是最难解决的。
“是啊。”
荣大人愁的直叹气:“要是不错过耕种的话,问题还不太大,朝廷的赈济粮一下来就能解决一多半的问题,就是朝廷的赈济粮不下来,临安府的粮仓其实也能支撑一阵子,省着点的话,扛到明年收成下来也不是没可能,可……哎……”
所以,最大的问题还是在错过了耕种上。
也就是说,临安府的粮仓能够支撑一阵,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在以后。
荣大人点头。
苏红珊想了下,又问道:“错过了耕种的话,地里能不能种植的其他?”
对种地她不懂,就是她的农场,在种地方面,她也是专门请了这方面的人来打理的,接下来能种什么,她还真不知道。
就是她新买来的那些地,因为要建农场的原因,最早的耕种也是要到明年春的。
但是,这段时间不耕种,她能扛得住,可普通的老百姓却是扛不住的。
不耕种就没粮食,没粮食就要饿肚子……
苏红珊在脑海里想着有没有现在可以种下去的粮食,可她对这方面实在知道的不多,思来想去的也想不到。
荣大人却是说道:“耕种的话已经有农耕方面的大人去想法子了,但现在能种下去的最多是一些白菜萝卜之类的,却也不算粮食不能填肚子,其他的都不太能种植。”
苏红珊也想不到其他的法子,实在想的脑壳疼,干脆绕过这个问题去想其他的:“商铺呢?南越军都撤离了,那些离开的商贾们也该回来重新把铺子开起来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