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0章
    她并不是白白辛苦,一切都会变好。
    与此同时,奶嬷嬷也来了。
    奶嬷嬷老当益壮,比种家庆还要有精神头,一把火烧的她面目全非,却把她这颗忠心烧的越发旺盛,眼见莫聆风从床上爬起来,趿拉着鞋就往二堂跑,不梳头不洗脸,又久等不回,立刻杀了过来。
    不等莫聆风开口,她一把将莫聆风按在了隔间的椅子里,从丫鬟手里接过帕子,伸手就给莫聆风擦脸。
    莫聆风急忙道:“洗了......我在这......”
    没等她话说完,奶嬷嬷已经把她的脸给擦完,又从丫鬟手里拿过梳子,给她梳发髻。
    “阿婆,疼,”莫聆风伸手去摸脑袋,“梳个轻省的。”
    奶嬷嬷把手放轻些:“您是大姑娘了,不能再扎两个髻,咱们得有个好样子,人都是只重衣衫不重人,您走出去了,旁人才会怕您、敬您。”
    她给莫聆风梳了高髻,插上珍珠钗、花簪,夹上一对珥珰,莫聆风扭头见那匣子里放有一只缠钏,想起小窦送殷南的镯子已经被捏成两坨金子,就伸手指了指:“阿婆,把这个给殷南做嫁妆。”
    殷南在外面大声道:“我不嫁人!”
    殷北带着账本子进来,诧异道:“你要嫁谁?”
    “没有嫁谁!”
    “是不是那个姓窦的小子?”殷北的笑脸随之消失,“个子那么大,脑子只有芝麻大,别嫁他,明天哥给你寻摸个好的。”
    “我比你大。”
    莫聆风起身,从窗户旁伸出脑袋去,瞪了他们二人一眼,二殷瞬间闭嘴,但是又以眼神互相吵了几句。
    奶嬷嬷领着丫鬟功成身退,两个姨娘也退了出去,屋子里再次安静下来,殷北进来,躬身将一册账本交给莫聆风:“春季账册,已经请州学齐文兵讲郎查过,没有问题,您看看总账目。”
    莫聆风随手一翻账本,见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种数目,每一个行目下方,都已经算出了总额,她抽了“宝义票号”一行,伸手划到下方,上书“白银九十八万两”。
    她想了想去年邬瑾算出来的数,二者相差不大,又指向“宝隆解库”,往下看时,上书“白银三万两。”
    依旧是相差不大。
    合上账本,她交还给殷北:“齐文兵可有说什么?”
    殷北道:“他说他值这份俸银。”
    莫聆风一笑:“邬瑾推崇的算学讲郎,自然值。”
    殷北自怀中取出信来:“这是程三爷捎来的信。”
    莫聆风接过,一挥手,将殷北也挥了出去,一南一北,携手出了二堂,站在月台下方开始争斗不休,而莫聆风将信一拆开,打头便是“状元”二字。
    两个字写的铿锵有力,仿佛程廷自己也照耀到了状元的余晖,可以在家里作威作福,横行霸道,字里行间十分嚣张,很是欠揍。
    程廷与有荣焉,洋洋洒洒,写满一张纸,莫聆风念的口干舌燥,略过了无数溢美之词,往后一翻,那话头转变的毫无预兆。
    “济州太穷了!”
    他紧随其后,写明缘由:“我本以为济州有山有水有码头,是富庶之地,结果整个府衙已经欠俸三个月,上至师爷,下至衙役,全是一脸菜色。”
    他对此感到十分惊讶,几句话写的颠三倒四,又在信中对济州市舶司破口大骂,让其改名叫贪舶司,莫聆风念完之后,对莫千澜做出总结:“程泰山灰头土脸,已经穷的要吃野菜了。”
    她收起信,站起身,抻了个懒腰:“我给邬瑾写封信。”
    一边说,她一边往隔间走,人在桌案前站定,垂首去看桌上砚台,取了墨锭,忽听得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阿尨,保管好自己的心。”
    她手中墨锭“砰”一声掉落在地,从头裂到尾。
    是莫千澜的声音,宛如炸雷,惊动了一颗蠢蠢欲动的春心。
    莫聆风愣了一瞬,随后猛地回头,一颗心在胸膛里跳出了擂鼓之声,两只眼睛亮的骇人,喉咙里一声“哥哥”呼之欲出,疾步走向床边,膝盖随之碰到了坚硬的绣墩上。
    她没觉出痛,只低头看闭着双眼的莫千澜,同时喉咙里发出了尖锐的叫喊声:“叫李一贴来!”
    第221章 收心
    李一贴看到火急火燎的殷北时,以为莫千澜危在旦夕,也是心急如焚,提着金针等物,直奔莫府,等走到莫千澜床前时,却见一切如常,没有半点变化。
    莫千澜躺在床上,裸露在外的皮肤白到了刺目的地步,气息轻而长,白发渐多,已经掩藏不住,老去的他如同一座残破的宫阙,颓垣败壁,芦苇穿膝,然而依旧能从中窥探到他过往的宏大和巍峨。
    唯一变化的是莫聆风。
    莫聆风坐在床边绣墩上,手掌薄薄的,塞在莫千澜的手里,垂着眼睛,显露出深深的双眼皮痕迹,眼尾长长往上扬,睫毛浓密的铺出来,上面挑着碎碎的泪珠子。
    她回头看向李一贴,站起身来,从莫千澜手中抽出了自己的手,让开位置,迫切道:“哥哥说话了,说了很长一句话!”
    她紧张的手足无措,还有掩饰不住的期盼:“哥哥要好了!”
    李一贴走上前坐下,伸出手,凝神为莫千澜把脉,片刻后,从箱子里取出银针,从莫千澜虎口开始往上用针,用完针后,才道:“姑娘,离魂之人,稍有动作、偶有翻身、说话,都是平常事,以节度使的情形,有言语反倒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