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李渊一开始起兵的时候,力量并不是特别强大。而且太原就是抗击突厥的第一线,如果他不能和突厥达成协议,不等他打下长安,就会后院失火。如果连太原都保不住,还谈什么争雄天下?因此,不管是从自身实力还是自身安危来说,李渊要想争霸中原,就必须和突厥的颉利可汗结盟。沈厚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人,自然十分笃定这件事,所以他才说出李渊和突厥勾结的话,所以他也不用担心信任危机。不过他也做了万一的补救,只是说李渊已经和突厥悄悄联盟,至于他们联合出兵的时间却没有下文,也就是说只要突厥出兵,那就是和李渊勾结的证据。
徐茂公和张仲坚自然听见了沈厚的这句话,他俩也暗暗佩服沈厚。要想不让突厥入侵,除非狗不吃屎,狼不吃肉。他俩以为沈厚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想好了,李渊会为他背锅。不过,等一会他俩就知道并不是沈厚让李渊背锅。
确定要对李世民出手后,自然要制定军事计划。为了保证能够顺利的歼灭李世民这支唐军,大家商议后决定把战场设定为虎牢关。因为李世民他们肯定不会完全相信瓦岗军,尤其是进入东岭关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小心戒备。如果他们一路走了过去,发现瓦岗军对他们不理不问,相信到了虎牢关,总会松懈一些。再说也绝不会有人能够长时间保持紧张的状态。到了虎牢关,看到马上就能通过瓦岗军的地盘,他们即使不想放松,长时间的紧张,这时候也累得不得不放松。到时候发动突然袭击,不怕唐军不溃败。
另外为了利益最大化,瓦岗人自然想通过谈判获取李家的财富。大家分析后认为想让李世民用玉玺交换回家的路,恐怕很难,只能尽量 让他们补偿一些财物。为了不让李世民发现瓦岗要对他们下手的企图,所以谈判必须要重视,要斤斤计较。最后徐茂公光荣地担当了主要的谈判使,李靖为副使,负责和李世民派来的人谈判。
前几日李世民派来的人已经把瓦岗的条件带了回去,现在他能再次派人过来,也说明在被逼无奈之下,他愿意被瓦岗宰一刀。不过这次李世民派来的人却和上次不同。上次他只是派遣了一个偏将,带着一封李世民的亲笔书信,请求瓦岗军看在同为义军的份上,借他们一条路。,让他们返回长安。只是瓦岗给出了条件远远大于李世民开出的条件,这员偏将做不了主。
虽然这次沈厚知道李世民会换人,却没有想到这次谈判的正使是裴寂。裴寂如今声名不显,他随着李唐的崛起慢慢开始名扬天下。他和裴仁基都是河东裴家子弟,他属于西眷裴 ,而裴仁基属于中眷裴。虽然徐茂公他们不清楚裴寂,但是沈厚知道,李渊起兵初期最主要的谋士就是裴寂和刘文静。他也没有想到这次李世民出兵,裴寂竟然随行。如果不是这次谈判,估计没有人能够注意到裴寂。
当沈厚听说李唐的使者是裴寂的时候,本来不准备参加谈判的沈厚,装扮成徐茂公的随从也来到谈判的地方。他很好奇这位历史上唐朝的第一位宰相。只见他有四十岁左右,身材中等,相貌扑通,双眼有神,颌下留着一把胡子。看到他们进来,站起来给徐茂公他们行了一礼,神情不卑不亢,看不出什么情绪。
双方见礼落座后,裴寂单刀直入的问:“我们唐军希望瓦岗能够借路给我们通行,不管怎么说咱们都是反隋的义军,应该互相帮扶。”
“裴监军说的很对,咱们都是义军,确实应该互相帮扶。不过我有一事不明,当日在扬州城外,为什么唐军会联合河北军偷袭我军?”徐茂公没想到他这么干脆,一来就开门见山。这样也好,兜来转去,虚与委蛇他们也没有兴趣,双方这时候不过都是为了各自利益才坐到一起,不然谁愿意浪费时间。尤其是裴寂,他更不愿浪费时间,隋军紧跟在唐军后面,随时都有可能把他们聚歼。如果能早一点谈好,早一点摆脱隋军即使多付出一些报酬他也在所不惜。不过这种心情他不能表露出来,如果让瓦岗知道了他的底牌,谈判自然会陷入弱势,他只能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干脆利落的人,喜欢快人快语。
“这件事,李二公子也是有苦衷的,窦建德是他的舅舅,他舅舅让他那么做他有办法拒绝吗?其实都怪他们见识浅,不知道瓦岗为了保护他们才让他们留在营中,可惜他们不知道沈,沈校长的良苦用心。”说道这里,裴寂顿了一下,他不习惯说“校长”这个词,不过为了迎合瓦岗的说法,还是说了出来。只是他的说法让徐茂公他们也不得不佩服,你听,“如果窦建德他们还在瓦岗军中,绝对不会被宇文成都杀死,你说他们到底为了什么?因此李二公子现在也很后悔。当时他也劝过他舅舅,安心呆在瓦岗,可是他就是不听,甚至要断绝关系。我们也确实是被逼无奈,现在也受到了惩罚,而且我们也愿意为上次的事做出补偿。”
“不知道你们能做出多大的补偿?”徐茂公没有想到裴寂这么好说话,直接就提到了赔偿,也不怕瓦岗狮子大开口。或许是隋军逼迫的太厉害,他们已经无力抵抗。从斥候打探的消息看,唐军和隋军一接触就溃不成军。经过隋军劫营后,唐军的士气就很低迷,再加上粮草物资短缺,现在又再次被击败,可谓是雪上加霜。从裴寂的急切心情看,如果唐军上下知道瓦岗不肯借路的话,恐怕立刻会崩溃。这么一想,徐茂公和李靖都认为裴寂这种急切很正常。
因为一方急切想得到出路,一方得到了补偿,所以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唐军付给瓦岗八十万石粮食,三十万白银,首付粮食四十万石,白银五万两,其余的粮食和银两分三年结清。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皆大欢喜。只有沈厚觉得不对劲,李世民和李渊有这么好说话吗?虽然说四十万石粮食和五万两白银唐军能拿出来,但是后续还有不少的粮食和银两。即使后续唐军食言而肥,不在履行协议,就目前来说,四十万石粮食对唐军的财政来说,肯定是很大的压力。难道李世民真的无计可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