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娇软美人的继室之路 第4节
    红叶睁大眼睛,要把自己嫁个好人,比如那个英武俊朗、出手豪爽的侍卫~
    第5章
    “还是城南模式口车轿房,找孙大个子带一句话,就说,纪家掌柜叫吕大娘来家里一趟,越快越好。”史太太走后第二天,纪慕云塞给隔壁租客家的小卓子两枚铜钱,摸摸他的头:“上次你去过的,记得不?”
    小卓子今年九岁,自觉是个大人了,不太喜欢别人摸自己的头,抓过铜钱喊一句“等好吧!”就风风火火跑出去了。
    纪慕云朝租客王婶子笑一笑,刚转过身,婶子就追上来神神秘秘地“大姑娘,听说你大喜啦?”
    她没吭声,王婶子满脸堆笑“缺什么?差什么?等你出阁那天,喜饼婶子包了。”
    王婶子一家是开馒头铺的,店在街角小小的门脸,又租了纪家半个院子住。运气好一年能挣七八两两银子,运气不好就只能挣两三两。
    纳妾和娶妻是不一样的,自己不能算“出阁”,纪慕云黯然。
    她摇摇头,转身又要走,王婶子期期艾艾地,“我说云姑娘,等你在曹家站稳了脚,能不能,能不能和七老爷说说,租给我们一个好些的铺面,哎,我们来了这么多年了,攒不下什么钱,再过几年,卓哥儿就要娶妻了....”
    曹家产业遍布金陵及周边县城、郊区,宅院、田地、庄子、铺面、酒楼,又在京城置产,在平头百姓眼中,属于高不可攀的存在。
    纪慕云脚步不停,关上了两个院子中间的木门。
    小卓子年纪不大,办事可靠,第二天上午,一个四十多岁、圆脸庞、肤色微黑的妇人就拉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拍响纪家大门。
    纪慕云开了门,一头扎在妇人怀里,像受了委屈的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妇人是她的奶妈,姓吕,金陵本地人。
    纪慕云出生之后,母亲杜茹秀选了吕妈妈做奶妈,见吕妈妈细心勤快,厚道耐心,有乡下人特有的淳朴,虽不识字,却是个靠得住的,便把吕妈妈留了下来,一家三口去京城投奔堂姐时也带着吕妈妈。
    杜茹秀难产死后,吕妈妈跟着纪慕云住进顾家宅子,十余年过去,是纪慕云一等一的贴心人,本打算跟着她嫁到夫家去的。
    永乾二十一年顾家落难,纪长林一家三口躲回金陵,吕妈妈也跟了回来。纪家不同往日,无力再雇人,吕妈妈儿子也到了娶妻的年纪,吕妈妈便搬回自家,隔一、两个月来纪家看看。
    隔一年,吕妈妈儿子落水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媳妇改嫁他人。吕妈妈带着孙子孙女依附娘家侄子,在金陵城外种田为生,日子过得艰难。
    “云姐儿,云姐儿?”吕妈妈从没见过她这幅模样,知道出了事,拉着她和吓呆了的小孙女进门,关上大门才哄道“好我的大小姐,这这,这是怎么啦?”
    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怀抱,纪慕云有一种“什么都没有变,自己依然是三品大员家的表小姐,是姨母的心头肉,是两个表哥倍加爱护的小妹妹,是爹爹的自豪,弟弟的依靠。”
    可惜,时光从来不肯为凡人停留,锦衣玉食、珠翠珍宝、表小姐的名头像长了翅膀,离她越来越远,在天边打个旋儿就看不见了。
    纪慕云宁愿自己从小到大,只是个金陵城边长大的穷秀才女儿,没有开过眼界,不曾尝过人人尊重的滋味,也好过从云端跌落。
    悔恨、无奈、不甘与受了侮辱的痛苦随着泪水奔涌而出,她放声大哭,把数日之间的憋屈一股脑儿发泄出来。片刻之后,她抹抹泪,塞给小女孩蓉妞儿一把糖,一副七巧板一个鸡毛毽子,把吕妈妈拉到房里,低声把事情说了。
    只听到一半,吕妈妈就又惊又怒地跳起来,“这这,她们做了套儿,合起伙来糊弄你!”
    纪慕云神色木然,“妈妈,我,我,以前也是这样的,我说什么也想不到,这回就,就....”
    吕妈妈双手颤抖,半晌才说出话:“别怕,我跟着你去,找曹七爷、曹七太太去,他们不要脸,做出这种事,就别怕人说,我到衙门告他们,告他们强迫良家女子做妾!”
    到了这个时候,妈妈还是向着她的,纪慕云心中温暖,拉住她粗布衣裳,“妈妈,我已经想好了,我,我也不愿意,可,可实在没办法。”
    吕妈妈气得倒仰,“你爹爹糊涂了,你也糊涂了不成?一妻一妾,一天一地,你以为人人都像姨太太,对妾室客客气气的?那个七太太使出这种手段,就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人家让你跪着,你就不能站着,人家让你饿着,你就没饭吃!”
    纪慕云低下头,把弟弟的事情说了,“妈妈,我已经这样了,就算不进曹府,也嫁不到好人家。我就盼着,慕岚能有个前程。”
    听到这里,吕妈妈才明白了,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岚哥儿毕竟是个哥儿,有一碗饭吃就饿不死,你可怎么办?”
    纪慕云仰起头,安慰自己,也安慰奶娘:“妈妈,我就当,就当成嫁出去了,守寡回来的。妈妈,曹家高门大户,不会难为下人,史太太也说,从没听说过曹家折磨妾室之事。爹爹在金林阁五、六年,年年有赏钱,平日听人说起,七老爷沉稳厚道,想来是个讲道理的,七太太费尽心力讨了我去,大概也不会为难我。”
    再厚道的主家,也不是开善堂的,对妾室轻则训斥,重则发卖,或者不理不睬,一个女子的一辈子就算完了。
    听她这么说,吕妈妈知道木已成舟,摸出一块粗布帕子在脸上乱抹,“你,你从小就有主意,你说的对,你忍耐些,等岚哥儿有了前程,把你接回来也是好的。姨太太请大相国寺的高僧给你算过命,你是个有福气的。”
    话是这么说,吕妈妈想到杜茹秀去世,杜茹英落难,自己儿子惨死,一手一脚养大的姑娘到了这种地步,越想越伤心,蹲在地上抱头痛哭,惹得纪慕云也哭的伤心。
    这个时候,曹家七老爷曹延轩正在西府外院书房里,惊愕地张大眼睛。
    “什么妾?”他茫然地盯着西府二管家崔世雄,“哪家的妾?”
    崔世雄今年四十岁,祖宗三代在曹家做事,跟着曹延轩父亲历练过,一句话,是曹延轩父亲留给儿子使的。崔世雄神色精明,目光锐利,一看就是个不好糊弄的,大大小小的仆人都怕他。
    “太太日前派程妈妈来,说给您定下一房妾室,下月十八日办事。”崔世雄是办老了事的,回复东主之前打听的一清二楚,极有条理,“程妈妈说,太太看中的这家姑娘,父亲在金林阁城西分铺任三掌柜,是个秀才,叫纪长林。”
    曹延轩神色不动,微微皱眉。
    崔世雄明白东主的意思:姓纪的有薪水有功名,还把亲生女儿送到东主家做妾,想来是不心疼女儿的。他并不评价,继续说下去:“我就去铺子里打听,纪长林是本城人氏,父亲中了举人,年纪大了没有出仕。二十年前纪家铺子失火没了,纪长林拖家带口去京城投奔亲戚,六年前回到城里,在城西铺子谋了个职位,因干活老实,三年前升成三掌柜。”
    “本月初太太看中了纪长林的女儿,把事情定了下来。”崔世雄详细复述主母的吩咐,“太太派程妈妈告诉我,已经安排了鲁大力开库房、整理房子、种花木,又说等到日子,去春熙楼定菜,请戏班子。七爷,太太给纪姨娘安排的住处是双翠阁,还给族学的夫子打了招呼,让纪姨娘的弟弟去附学。”
    崔世雄一家没签卖身契,不是奴婢下人,只写了投靠文书,与曹延轩祖孙三代交情深厚,单独相处的时候自称“我”。
    鲁大力是七太太的陪房,安排在外院,媳妇在内院,和程妈妈一起是七太太的左膀右臂。
    曹延轩关心的却不是鲁大力:附学是要经过考试的,通过了,才有资格进去,一个白丁进去混日子,会丢了族学的脸,丢曹家的脸,丢他曹七爷的脸。
    抛开族学不提,双翠阁幽静美丽,位置独特,种着两棵桂树,可以做客居,可以自家人居住,若不是西府人丁单薄,早就有主人了,姨娘是没资格住的。
    他继续皱眉,把手里的笔一丢,笔锋在雪白宣纸留下长长的墨痕。“什么乱七八糟的。”
    崔世雄不好评价,曹延轩便掸掸衣袖,沉声说:“给太太说,这件事到此为止,家里又不是没人,好端端的,纳什么妾!”
    崔雄恭声应了,瞧一眼他的脸色,又说“我问过了,程妈妈说,太太亲自去过东府,下了帖子,请两位爷、两位太太到日子过来坐席,又给六老爷、您几位朋友下了帖子,舅太太那边也通知到了,太太还说,已经给姑太太送了信。纪长林那边,太太派鲁大力下了聘金,去官府打了招呼。”
    也就是说,事情已经定了下来,若要取消,亲戚朋友面前难免要解释一番,纪家那边亦要安抚--女儿给你家做妾,聘金都下了,你家不要了,姑娘怎么办?
    仅仅一息,曹延轩就想得明明白白。
    不多时,他从镶大理石花梨木书案后面走出来,出了书房,顺着青竹林间的鹅卵石小路走向后院的方向,没几步便停住了:这个时候去找妻子,后者只会振振有词地顶他“姑太太不是成日说,你儿子少,让给你纳妾吗?”“爹是秀才,清清白白的,左右是要纳妾,谁强得过这个纪氏?”“左不过一个妾,我做不得主吗?我贤惠了,你还有话说!”
    一时间,曹延轩意兴阑珊。
    想到十三岁的嫡长女折了吉尔和四岁的嫡长子亦是唯一的儿子宝哥儿,再想到妻子一碗碗乌黑的药和医生的私语,他迟疑了。
    过半晌,曹延轩深深呼吸,满脸倦色地望着一根根斑驳青竹,“太太爱怎样,便怎么样吧。”
    第6章
    三月下旬,母亲忌日当天,纪慕云和父亲、弟弟去了一趟寺庙给母亲祈福,又去墓地祭拜。
    杜茹秀去世之后,纪长林独自带着妻子骨灰返乡,埋入自家祖坟,自此没有续弦。一晃十五年过去,猫儿般啼哭的婴儿已经到他肩膀,女儿亭亭玉立,到了出门子的时候,坟头青草随着春风摇摇摆摆。
    纪长林弯着腰,把纸包着的点心、糖果放到墓碑前,忍不住老泪纵横。
    母亲,愿你在地下平平安安,保佑弟弟学业有成,保佑爹爹身体康健,纪慕云双手合十,对着“纪门杜氏”墓碑祈祷。
    她对母亲的印象不深,长大之后渐渐知道,母亲喜欢蓝色衣裳,羊脂玉首饰,乌梅糖和甜咸口的点心,擅长画画与针线、灶上的事,对音律没有天赋;父亲每每提起母亲,脸上都会出现追忆和惆怅,和母亲相守的数年时光,显然是幸福甜蜜的。
    姨母说,母亲是家族不受宠爱的庶女,却勤奋聪慧,心地纯良,学什么会什么,比嫡女还出色。“你这孩子,随了你娘亲。”
    想到这里,纪慕云非常羞愧,非常痛苦,觉得自己对不起母亲,母亲若是知道自己如今的情形,不定多难过呢。
    三月二十八日是纪慕云二十岁生辰,既是整日子,又是在家里最后一个生辰了。
    纪长林带她去城里数得上的绸缎铺子“瑞福祥”。换到平时,她一定不忘给父亲弟弟买料子,今日一想,自己不知日后还有没有机会出门、逛铺子,便有一种病入膏肓之人的绝望与疯狂,一口气挑了湖蓝、草绿、葡萄紫和海棠红四匹素面绸缎,两方帕子,两方汗巾子,一大包蜀中来的丝线并碎珠翠缕,花了父亲一个月薪水。
    到了家里,她像往年一样,煎了三个荷包蛋,用白菜、蘑菇和买回来的半只鸡煮了一锅香喷喷的汤面,切了火腿配了蒜汁,蒸了馒头,把鸡腿合着豆腐炖了。
    气氛却不像往年欢乐,三人闷头吃饭,谁也没多说。
    收拾完回到房间,纪慕岚耷拉着脑袋,默不作声地把一个小小的纸包递到她手心。
    打开一瞧,是一对耳环,细线下面挂着七、八颗石榴籽似的石头,琥珀色,并不贵重,长长一串透着别致。
    她摘下原来的银丁香,戴上新耳环,摇摇头,冰凉的石头拍打在脸颊凉凉的。
    “等我考中了,就把你接回来。”纪慕岚不敢看她,粗声粗气地说。
    “姐姐要给曹家七老爷做妾”这件事情,纪慕云父女谁也不说,纪慕岚是从另外的途径知晓的:前两日,曹氏族学有人来家里,告诉他“下月到学里报道,这几日间不妨到院里,认认人,认认路。”
    纪慕岚大喜过望,求之不得,转而迷惑“是不是搞错了?家里没有门路,也没有钱啊?”后来他才知道,天下没有掉馅饼,自己的附学资格是姐姐“争取”来的。
    可怜的少年第一反应便是“我不去,我就在现在的学堂,我哪里也不去,姐姐也别去”。被父亲姐姐狠狠责骂一顿之后,他一夜之间沉默了,整日话也不说,瘦了一大圈,脸上只剩一双眼睛,肩膀耸立,像游手好闲、终日吃不上饭的乞丐。
    纪慕云依稀记得,二表哥看闲书被姨母抓到了,曾对姨母哼哼唧唧“行行行,我背还不行吗?早晚给你挣个诰命”之类的话,姨母瞪他一眼,说“读书不是给别人,是给你自己,你若不想读,就管着家里的庶务,我和你爹爹不指望你,横竖还有你哥哥。”
    按理来说,她也应该对弟弟说一些“读书是给你自己”之类的大道理,可今非昔比,纪慕云热泪盈眶,用力点头“那,你快些。”
    我等着你。
    四月初一,吕妈妈又来了一趟:
    “我带着强哥儿巧妞儿,穿的破破烂烂,在曹府西府后门等了又等,见一位面善的婆子,就过去求说,家里吃不上饭,想把强哥儿蓉妞儿卖到府里。”吕妈妈是经过事的,见无可挽回,就想打听打听西府的事,多打听一句,纪慕云日后就好过一些。“婆子姓刁,人却厚道得很,见我们可怜,从后门拿了茶和点心给我们,说,曹府从不私买奴婢,只从城里最大的人牙子买人,且家生子足够使唤,不缺人。”
    一个门房都能同情孤寡,主子多半是厚道的。
    纪慕云摸摸强哥儿的小脑袋:两个孩子在一起闹腾得很,吕妈妈每次出门,都得带着一个,另一个留在家里。
    吕妈妈又说,“我借着机会,哭着说,最不济,就把家里侄女送到府里,给老爷们当使唤丫头,当姨娘。那婆子劝我,别费心思,府里老爷是有规矩的,我侄女再水灵也不管用,再说,府里又不是没有人。”
    说起来,打听高门大户内宅之事并不容易,大多是亲朋好友之间,逢年过节、女眷互相走动,时间长了,彼此知根知底。这也是大多数人家娶媳嫁女的范围大多在相熟人家的原因。
    就拿曹家西府来说,纪慕云只知道七老爷是举人,是曹家嫡子,是厚道的东主,有几房妾、几个儿女就一无所知了。
    “我和那婆子攀谈起来,那婆子说,七老爷除了当家太太,还有两房妾室,两位小姐一位公子。一位小姐是姨娘生的,另一位小姐和公子是太太生的,公子和强哥儿差不多年纪。我不敢多问,待了待便回来了。”
    她低声说,“您辛苦了。”
    强哥儿是个坐不住的,吃完了糖果在院子里乱跑,一会儿学大马“驾驾”,一会儿顺着枣树往上爬。吕妈妈一边呵斥不省心的孙子,一边压低声音:“我想了又想,七太太身子骨怕是真的弱。又是亲眼挑中的你,没有你也有别人,想来不会刻意为难你。”
    纪慕云苦笑。
    吕妈妈望着她海棠花般的面孔,心里不忍,却明白她不是小孩子了,多点心理准备,总比糊里糊涂进曹府强,“说不定,那两个妾室里面有不省心的,七太太压不住,索性釜底抽薪,纳了你去。”
    “再要不然,七老爷在外面有了中意的人,身份低了些,七太太不肯,府里也有规矩,七老爷没办法把那人接回府里。”吕妈妈是经过事的,想得很多:“七太太才纳了你。”
    有什么比纳一房年轻貌美的妾室,更能挽回丈夫的心,更能把丈夫拉回身边?
    纪慕云不知道哪一种更糟糕。
    吕妈妈想起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姨太太那边,你,你打算怎么办?”
    永乾二十一年,顾重晖父子三人发配西宁卫,杜茹英和长媳米氏回了顾氏在湖南邵阳的老家。纪慕云按照姨母叮嘱“莫回头”,等风头过去给湖南写信,隔几个月才艰难地联系上了。
    此后数年,两家半年通一封信,说些彼此的情况。随着时间推移,写信的从姨母换成大表嫂,纪慕云知道,姨母的眼睛怕是坏了。
    还能怎么办。她黯然神伤,不停摇头,眼泪汪汪地倚在奶娘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