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节悖逆不轨遭报应朝悼荣衔哀致诚
“邓建碰到,许没事!”谭娟说。
“为啥?”孙太后笑问。
“二妾与邓建关系暧昧。邓建原想娶二妾,让给了其父避灾。邓建让我发丧,目的让我搭救二妾。皇朝有人殉制,邓久天有遗嘱。邓建强调,让我努力施救!”谭娟说。
“邓建要求?”父子争娶二女为妻,孙太后惊地问。
“是的。”谭娟笑地说。
“邓建有损伦理!”谭娟嗤之以鼻地说。
“是的?”孙太后说。
“太后听过,徐娘出轨的故事?”谭娟笑地问。
“没有!”孙太后心情挺好,想与谭娟闲聊地说。
“我说说?……”谭娟笑地问。
“悖逆不轨,遭报应!孙太后为警示谭娟,想着成语地说。
“何意?”谭娟笑地问。
“古代有例,你听我说。成语释义悖逆违反正道,犯法作乱。不轨不合法规,指违背正道。出处汉?桓宽《盐铁论?本史》。有句成语,叫“徐娘半老”,亦作“半老徐娘”,典出与古代女子出轨相关。谭娟一提,孙太后知道得更细一些,怕谭娟往歪理说地说。
“好!你说!”谭娟笑地说。
“我看书比你多,你净顾挣银子了?‘徐娘半老……”与谭娟闲聊,孙太后心情觉得愉悦,应让谭娟知道做风流事,要付出代价的。孙太后说起了事例梁元帝萧绎的王妃,徐昭佩风流的事。据《南史》载,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女儿,当萧绎在当湘东王时,她就嫁给了萧绎。现在可分析,她有严重的性苦闷,不满婚姻生活的私情,自恃出身于名门显贵,敢以嘲弄皇帝的做法来发泄心地苦闷。萧绎是位“独眼龙”皇帝,她在皇帝前扮半边名曰“半面妆”。皇帝一只眼睛,只看一半,是她的理由。她嗜酒并常喝醉,呕吐在皇帝龙袍上。萧绎吃不消她,于是疏远她,移情于三宫六院。她在独守空房时,开始找情夫,先结识位风流道士智远,在荆州的瑶光寺。她后又结识朝中美男暨季江。她已是中年妇女,情夫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是“徐娘半老”出典。从这番话可看出,他们间是相互玩弄关系,竟把女人和狗、马相提并论。徐昭佩后来,邀请当时的一位叫贺徽的诗人,到尼姑庵约会,在“白角枕”一唱一和。此些行为当然为皇帝所不容。最后,萧绎借口另位宠妃死,是徐妃因妒而暗下毒手,逼她自杀。她只好投井。萧绎余恨未消,捞她尸体上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徐妃风流生涯,是如此以悲剧而结束的。
“太后说得好,比民女知道得详细,女人出轨丢人不说,要付出代价!”谭娟一脸郑重地说。
“是啊!人本分好,不要学邓府人,伤风败俗!”孙太后想着自己走到此步,是人生命运之大幸!孙太后在皇朝维护好自己儿子,让儿多执几年政,一生的幸福,也就都有了。孙太后想着满足地说。
“你和我是本分人,正经事忙得很,哪有闲心,琢磨其它。邓家门风不好,父亲邓久天都是此样人,门风也感染后代人,邓建非好人,还不效仿?”谭娟一脸鄙视地说。
“十四、十五妾,别露了馅,给咱惹啥的祸事。”孙太后还是担心二妾,没好辙地说。
“我听你的,观察邓建,也告诉二妾,躲邓建远点。”谭娟说。
“你可回了,皇帝一会回来。”皇帝到了休息时间,孙太后一琢磨时辰,就笑着说。谭娟应着没来及走,就站在一边。杨士奇、杨溥、礼部尚书胡濙,王振,一起陪皇帝进来,怀恩也没有禀报。
“吾皇万岁,万万岁!”谭娟见进来的皇帝,立刻跪地说。
“平身!”皇帝看眼母亲,坐在龙椅上地说。
“谢皇帝!”谭娟站起来,故意低着头,看眼孙太后,就要往外走。
“你是谭娟?”杨士奇看着低头走的谭娟,竟故意地笑问,看眼坐在皇帝身边的孙太后。
“你认错人了!”谭娟头也没敢抬,就往外地走,有点狼狈的样子,匆匆地走出去。
“她是万老板,天河大酒楼的。”孙太后为给谭娟打掩护,故意看着杨士奇,笑地解释。
“她是万老板?”皇帝一听看眼孙太后莫名地问。
“酒楼小老板,你没见过。”杨溥看眼杨士奇,大概为附和孙太后话,冲皇帝笑着说。
“我看错了!”杨士奇看眼孙太后,故意笑地说。孙太后看出杨士奇的表情,杨士奇说的是假话,认定走出去的就是谭娟。杨士奇别把永乐年间逃殉的皇妃的谭娟,真的去告诉太皇太后,谭娟可是在杨士奇眼前逃殉的。孙太后想着心里一惊,一时也没啥好办法,只有走一步说一步。
“朝悼荣,衔哀致诚!皇帝一脸哀伤地说。
“杨荣?”成语释义衔含着。胸怀哀痛之情,致真诚之意,出处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杨荣长子叫杨恭自己起名叫杨国忠,吏部冲杨荣情面,给杨恭招进皇宫,任尚宝司,是正五品官吏。宁小赢那次来对孙皇后,很是兴奋地说。孙太后想着此事,前天听侍女信息是真地看向皇帝哀伤的脸,心里立刻涌动出股酸楚,泪水情不自禁地流出想着成语悲楚地问。
“杨荣在朝已40年,五次扈从出塞,两次巡边。《五经四书性理大》,是他主编,他重修太祖高庙、总裁仁宗、宣宗实录……”皇帝将一本奏折给孙太后,一脸的悲哀地说。
“杨荣去世?”孙太后一看奏折,打断皇帝话重复问。
“是的!”皇帝说。
“杨荣请准回乡,展扫先墓,事毕返京,经武林病卒。人生真是短暂!”杨士奇、杨溥、胡濙、王振,站在皇帝椅前对面,一脸的悲悼。皇帝看眼母亲的孙太后,眼已流出泪水一往情深地说。
杨荣有僚友之分杨荣随朱棣北征时,早早地从凌霄峰出发,与胡广、金幼孜及侍郎金纯迷路,朱棣派宦官追寻,找到了他们。当时昏黑,宦官快速离开,杨荣等人又在幽谷中迷路。金幼孜从马上跌下,胡广和金纯头也不回的离开。杨荣下马,替他整理鞍辔,没走几步,金幼孜又从马上跌下,马鞍都裂开了。杨荣便把自己所乘的马让给他,自己乘没有鞍具的马,从晚到早,非常疲劳。次日出山,从远处看见朱棣军的左掖,于是奔赴前往,等到中午,才到中军拜见朱棣。朱棣看见杨荣非常高兴,安慰地问候了他好一会,赞许他的节义。杨荣回答说“这是僚友的本分,从交情来说应该如此。”朱棣说“胡广不是僚友吗,为什么不回头而前行也?杨士奇悲恸地说。
“在建三殿场地,哀家听人说‘三殿火灾,杨荣当时奋身抢救,国籍制诰。’”孙太后流着泪水,想起在正修建三殿场地听到的话,以表哀思地说。
“永乐年间,成祖誉为杨荣,岁寒松柏。”杨士奇说。
“历事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杨荣竭尽才智,正直勤劳,安定社稷,爱民亲仁,尚不失为贤相。”孙太后想着流淌着悲痛的泪水地说。孙太后拉皇帝和在场的众臣,在乾清宫客厅,跪在中央位置,冲窗外的蓝天一起郑重地磕三个响头,以示对去世的杨荣亡灵地恭送。杨荣所著有《玉堂遗训》、《训子篇》、《北征记》、《杨文敏集》等书,孙太后先后看过。不仅为皇朝事业鞠躬尽瘁,杨荣在孙若薇当上皇孙嫔后,一如既往地支持孙若薇的一派人。尤其,孙若薇走在想实现截殉之梦的道路上,杨荣也不予余力地给过她很大的鼓励和帮助。孙太后永远铭记于心地在此同时,想着臣民中传说杨荣的两件轶事地说《救济乡人》。杨荣在回乡葬父之后,查点乡里平时有向家中借钱粮而无力偿还的人,将他们的欠条部焚毁。又帮助族中贫穷的人安葬其家人,帮助容抚养穷苦弱小而不能自谋生计的人,助其娶妻或嫁人。看到为家产而争夺的人,把自己家的田地分给他们。后来朝廷下诏召杨荣回朝,宗族亲戚和乡邻都流泪为其送行。还有臣中传说《杨荣聪敏果断的事》杨荣天资聪敏,有决断之才。宦官有事到内阁讨论,一定先问“东杨先生(杨荣)在吗?”知道他不在就回宫。但凡讨论事务从未不顺,杨士奇有时坚守古道来决断,无法施行,最后还是询问杨荣,他的意见显然可行、毫无阻碍。每年秋天,朝廷命群臣前往宪台审理大狱,上奏死罪和冤案,其余案件依律判决。当时自英国公张辅之下的群臣退让,等待杨荣和杨士奇来决断。而杨士奇无法解决的案件,杨荣一问就了解。近似有仲由“片言折狱”的才能,众人都感到叹服。
“仁宗赐银印文称‘绳衍纠缪’,朝政得失,准盖此印密疏。并亲写“勿谓崇高而勿入,勿以有所从违而忽怠”一文,与杨荣共勉。”杨溥一脸的哀伤,哀念同朝多年的故友地说。
“杨荣的待遇,可谓隆厚,未因恃宠,而骄矜。他仍守其本分,‘事君有体,进谏有方’。朕辍朝视一日,以示哀悼!”在默默地恭送大功臣——杨荣,皇帝流泪地说。
“皇帝圣明!”几位臣一起地说。
“王振拟旨!赠封杨荣,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文敏。”皇帝想着说。
“嗻!”王振应着。
“礼部尚书胡濙谕祭!”皇帝说。
“嗻!”胡濙应着。
“命阮江护丧,回葬故土,墓在建瓯丰,乐馆前山。杨士奇安排,并撰写墓志。”皇帝冲杨士奇,郑重地吩咐。
“嗻!”杨士奇应着。
“杨溥!”皇帝叫。
“臣在!”杨溥应着。
“你撰神道碑!”皇帝说。
“臣遵旨!”杨溥说。
“你们去办,朕要休息!”皇帝说。
“嗻!”几位重臣应着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