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 玩岁愒日是庶母 爷羹娘饭李玉扬
“玩岁愒日,是庶母!孙嫔去永城,这长时间;郭庶母好想,你快来!”孙嫔走进郭贵妃厅,恭肃贵妃郭氏、惠安丽妃王氏、恭靖充妃黄氏、贞静敬妃张氏、贤妃李氏和顺妃张氏聚首一堂,在郭贵妃厅玩牌。郭贵妃见进来的孙嫔,站起妄自菲薄笑说。
“啊!” 孙嫔承认郭贵妃说法地应着。郭话意指应想截殉事?孙嫔想着成语释义愒;荒废。指贪图安逸,虚度岁月,出处:《左传昭公元年》。
“孙嫔快来,玩玩扑克。”恭靖充妃黄氏给孙嫔当过侍女,对孙嫔更亲近些。孙嫔也确实帮过黄,二人说话更随便,黄庶母站起,高声说。其她庶母也都站起附和。大家正说着话,一位侍女进来,说有急事,叫走惠安丽妃王氏。王氏与孙嫔打了招呼,真的急着走了。厅原六人,走一位来一位,还是六人。
“孙嫔正好坐这,咱继续!”郭贵妃环视在场人笑说。
“孙嫔陪玩,提个条件,谁输了,讲纸牌渊源。庶母们行不?”孙嫔原想与郭聊截殉事,引导其她庶母,朝着此思路地想。皇朝发丧朱棣,孙嫔和郭、黄庶母在守灵柩时,说了截殉事。李小叶等皇妃陪葬后,孙嫔想与她们说时,她们像都回避此话题。孙嫔来两次没说成,后去永城就再没有机会说。庶母难道不想截殉,甘愿当殉葬品么?孙嫔心有点不解。姥也就是贵夫人,没殉葬一说,为陪葬的仨姨,在洪武期明白殉葬后,就立志截殉。目前殉葬事一旦出现,庶母们要身临其境,不可规避!社会出现过炸龙辇、割耳案、劫皇帝写截殉圣旨、多城弑官等案,对庶母无触动?郭庶母姐被陪葬,孙嫔很是伤心,要按此思路,引导庶母们。贵夫人说,皇后没说动皇帝,皇帝为报传皇位之恩,没听皇后话。贵夫人并没气馁仍继续,有不到黄河心不死意志!贵夫人行为,给孙嫔很大启示。孙嫔去一趟永城,放下没希望的骆红的官司不说,一路走来更多的是看到有关人殉的例子,关艳、实心的女儿、黄泉女母亲等女人,都是人殉制害死的。孙嫔的心里真是怏怏不悦,欲罢不能!人殉制不被截或废,全国的范围如此之大,说不定每天都会有人被陪葬。孙嫔在贵夫人居室,听贵夫人的一席话,使孙嫔的心情舒畅了好多。孙嫔要按贵夫人的观点,不能自己形单影只地截殉,要结合郭庶母姐的事,帮郭庶母拉着皇妃们一起干截殉。孙嫔要实现贵夫人梦想,听郭庶母这样一说,也就坐在了牌桌前,想办法见机行事引导大家,孙嫔决心按照自己思路地走,于是如此笑说。
“我输了,可说不好纸牌渊源,孙嫔得替庶母说。”黄庶母笑着说,顺妃李氏附和。
“行!咱就开始来。”孙嫔一听觉得没有问题,就熟练地洗着牌,庶母们笑看着孙嫔。孙嫔对来纸牌轻车熟路,在永城孙家院宅时,常陪在母亲身边,看大妈、妈、绸缎商三夫人、尤巡检老婆玩,后来又去一位纪昀的老婆。她们来牌是大半夜,白天是大半天。孙嫔常帮母亲洗牌、抓牌、打牌。母亲有时指导着,娘俩是一伙。所以,孙嫔对来牌是很熟练的,洗牌也相当得老练。大家开始抓牌。
“好!我说!”贞静敬妃张氏输了第一局,主动张罗说。
“张妹子先别说。我先猜扑克牌,是中国发明,中国人多,智慧也多。我可是乱猜的!”郭庶母笑说。
“郭姐乱猜,也不犯法!”顺妃张氏爱说话笑说,大家哄笑了一下。
“孙嫔,我开始说?”贞静敬妃张氏是英国公张辅之女,书香门第出身,讲此没一点的问题。张妃环视在场人说着扑克的来源:扑克纸牌诞生和文化的流传,发明权迄今也没个定论。法国人认为,扑克是法国人在1392年发明;比利时人说,扑克是比利时早在1379年就出现;意大利人则说,扑克是意大利人1376年发明。还有说是埃及、印度、朝鲜等国发明。而更多的西方人却认为:中国纸牌在12-13世纪(南宋时期)传入了欧洲。依此说法,扑克纸牌最早发明国家,应该算是中国。张氏一口气说完。
“张庶母说的没错。孙嫔在永城时,碰到一女,我们在闲聊时,说起了扑克……”孙嫔一听张妃话,与自己知道的没啥差别。父亲在永城老家,既研究过骨牌也研究过扑克牌,与孙嫔和母亲说过这些的渊源。孙嫔去永城碰到了李离妹,小丫头岁数不大,念的史书不少,还去过外国。李离妹给讲过扑克牌的渊源。孙嫔就补充,贞静敬妃张氏纸扑克牌之说的不足。扑克所以有分歧,一开始发展情况有异。造型、规格、张数,扑克牌早期各国不一:如意大利为22张、德国为32张、西班牙为40张、法国为52张。扑克牌发展到54张,是由1392年法国创始,出现52张的模式,外加大、小王演变而来。此后,各国扑克牌张数逐渐统一,为现在的54张。从最初以“点数”画面,扑克纸牌是由中国等各国发展,到现在以丰富多彩的“花色”作为背景。不仅如此。扑克逐步从娱乐单一功能,演绎成一种多功能、全方位的样式,是多种因素组成的文化载体的画面。孙嫔给补充着笑说。
“你们看,我猜对了吧。中国人多,能人也多,就应当是中国发明的。”郭庶母笑说着,大家都跟着笑了。
“郭姐说的,一定是中国,话不准确!”顺妃张氏不仅爱说话,还爱与郭开玩笑,于是笑地说。
“郭姐说了,中国人多,智慧就多!”贤妃李氏不爱说话,常偶尔说句使人认为很对的话,与郭庶母关系一直很好笑地说。
“你们和我一样,别说我。孙嫔没事好学习,看到听到,就记住了。我就不行了,年龄大了,脑筋不好使,也记不住事。我不如年轻人。”郭庶母一笑,打断李氏的话,冲孙嫔笑地夸奖。
“是啊,孙嫔脑筋就是好使!”庶母们也都笑说。
“好!我不能玩了,还有点事,得先走了!”贞静敬妃张氏站起笑地说。恭靖充妃黄氏,也与孙嫔打招呼,说有事走了。厅剩下贤妃李氏、顺妃张氏、郭庶母和孙嫔。孙嫔与三位闲聊的回数较多,心情也都比较近乎,李氏家父亲是一小吏,母亲生完李后不能再生。父亲因身体原因,很快病逝了,李氏和母亲相依为命。李氏是被招靓女进宫,没有啥历史背景,所以说话办事,都慎始敬终。李氏进宫一段时间后,才嫁给当时的太子朱高炽,包括后来的顺妃张氏。张太子妃也就是现在的皇后,是极力的反对。俩人都借郭贵妃光,背后使劲嫁进的皇宫。所以,俩人与郭贵妃关系好,常来此闲聊,与常来的孙嫔就熟了。顺妃张氏有点背景,是荣禄大夫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黄淮的堂外甥女,进宫后一段时间当宫女。黄淮任右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与郭贵妃一起找的朱棣,促使太子娶顺妃张氏为太子妃。但永乐十二年(1414),黄淮被汉王朱高煦诬陷,入京诏狱做了十年大牢。顺妃却一点力没有使上,想救都救不了。顺妃每次与孙嫔闲聊时,说到此话题就郁郁寡欢,借舅的劲且不能报答舅恩德。孙嫔想着俩位皇妃的情况,琢磨着怎样与她们说截殉的事。惠安丽妃王氏又回来,看孙嫔等几位坐着,进来就急地说:
“郭姐!李小叶妈疯婆,进尼姑庵,去当尼姑了!”
“啊!她怎去当的尼姑?”郭庶母、贤妃李氏、顺妃张氏,和孙嫔一样吃惊地张大嘴,孙嫔看着王氏不自觉地问。
“李小叶母亲叫李玉扬,我们在一个私塾堂,一起念过多年书。我的那侍女,在先帝没驾崩前,就认识李小叶,也认识她妈。在偶然的一个机会,我们在正宫走廊,碰在了一起,实属不期而遇。念书的当时,我俩关系很好,是莫逆之交,就差没拜干姐,是有事耽搁了。”惠安丽妃王氏一往情深地说。
“王庶母坐下,给我们说说,这是怎回事?”拉王氏坐了下来,孙嫔也挨王坐下,大家也都坐下来,听王氏说情况。
“我与郭姐说过以前事,你们仨,还没听过。”王氏说。
“是的!”郭贵妃说。
“爷羹娘饭,李玉扬!”惠安丽妃王氏说。
“何意?”贤妃李氏笑地问。
“成语释义:指在父母的庇荫下生活。同‘爷饭娘羹’。出处元宫天挺《范张鸡黍》。李玉扬上学期间,是娇小姐,很傲气的。”王氏笑着解释成语。
“李玉扬,怎当尼姑?”郭庶母问,李氏和张氏附和。
“我接着说:李玉扬后来嫁到永城,我们没见过面,也没了联系。李小叶当皇妃后,家也搬进了京城,我们见面后,都吃一惊。但我们都相互认识,李玉扬比我大点,面老了一些,但没啥大变化。我知她住址后,去找过她闲聊,她也来过我室,叙说一些往事。她疯了后,太子没登基时,我与太子说,太子不让理。但我知道后来,一个酒楼老板,收留并治好她的病。我背后还给那酒楼赞助银两着。人怎当尼姑,我不知。刚侍女叫我就是说此事。人殉制害死闺女,也坑害了她呀!”惠安丽妃王氏很同情地说。
人殉制,祸害了李家!”孙嫔一想说。
“侍女怎看见的?”李氏问。
“侍女去三圣庵进香,与家人一起碰到的。”王氏说。
“原来如此?”李氏说。
“唉!李玉扬挺好的人!”王氏唉叹说。
“咱们哪天去看看她?”孙嫔听了王氏的话,真有点吃惊,不明白李玉扬行为目的。孙嫔想知其因得见这位疯婆,就如此地说。郭贵妃和仨皇妃一脸郁闷地附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