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2节 儿歌是伐罪吊民 恭送礼不腆之
    第102节 儿歌是伐罪吊民 恭送礼不腆之仪
    《疾呼》儿歌
    舍命陪夫是妾母,眷恋小女成遗孤。
    成祖弃仁延殉制,庶民生死朝不顾。
    摇旗呐喊民抗殉,权贵昏庸追冥福。
    洪武永乐洪熙至,截殉声声民疾呼。
    仁宗仁政是讪嗑,豪杰宗悫影无踪。
    翘首期盼孤女欲,嫁人莫与妾母同!
    “宗悫在哪里?小孤女在疾呼!”父亲坐在太师椅上,听孙嫔和兰琴说了丽妃事,同情地留丽妃在商铺。丽妃更名叫齐颀俪,协助兰琴管理商铺。丽妃说的那个逃殉人,孙嫔听着像是尧梅,派陈三等保镖去找。那栈招待说,此人刚退房走了。陈三几人找几趟街,没找到就回了来。父亲调户部后,夏原吉尚书让父亲管理户籍事,父亲请假要来南京,想看一下孙家刺绣铺铺。夏原吉让顺便巡察南方就近知府户籍情况。父亲安排好家事后,想起在半路听到的儿歌,拿出一张纸念着《疾呼》笑地说。
    “父亲在哪听的?”儿歌《疾呼》是孙嫔写的。宁小赢不愿陪孙嫔来打官司,是遵照她师傅意,要干搭救小妾和孤女等截殉事。孙嫔《致皇帝一封信》、疯婆上书,都先后被丢进了垃圾桶,仁宗皇帝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不愿截或废殉。孙嫔根据此情况,要给皇朝施压,按宁小赢在街上说的顺口溜,试编了此儿歌给宁小赢。孙嫔让宁小赢找孤女在街上传唱。孙嫔听父亲念着看眼兰琴装惊讶地问。
    “半路!”父亲说。
    “谁写?”兰琴问。
    “儿歌是,伐罪吊民!皇朝会管。成语释义: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它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语出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皇朝不截或废,儿歌骂人殉,是斥责皇朝!”父亲一脸担心,解释成语地说。
    “儿歌写得好!宗悫是谁?”兰琴说着问。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所处时代,南北朝。出生地,南阳。主要成就:宗悫真成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了。”父亲知此人地说。
    “是的!”孙嫔附和。
    “儿歌写的不错!我和王彰顺路,在相州吃便饭,几个小孩竟唱此儿歌。你知道王彰?”父亲接兰琴话,笑问孙嫔。
    “王彰找过太子,我也见过。太子说过他……”孙嫔说王彰简况:(1366—1427)字文昭,郑州管城人。皇帝派他去山东以平价收购丰收粮食,由此以廉洁干练著称,被提拔为吏科源士。他一年后被免除源士,改任给事中,经多次提拔后担任山西左参政。永乐五年被任命为礼部侍郎。陕西爆发瘟疫,王彰奉旨祭祀西岳,新安百姓卖儿鬻女上缴赋税。王彰上奏免除了赋税,为百姓赎回被卖掉的儿女,改任右副都御史。王彰弹劾受贿枉法、文献盗银课(可能是收税少报或漏报)御史陈孟旭,及金吾指挥李严驱逐母亲不养老,都被判处死刑。永乐十一年王彰扈从皇帝北征。王彰母亲80岁余矣,皇帝命王彰回乡省亲,赐他母亲衣服金币。告谕王彰:“君子做官不忘亲属,回家省亲不忘君王。凡是你经过的地方,人民是否安居乐业,官吏是否有才能,都告诉我。”王彰回京后奏报很符合圣意,又过很久升迁为右都御史。皇帝在永乐十九年,遣廷臣二十六人巡行安抚天下,王彰与给事中王励派去河南。大臣巡抚自己故乡的,在整个明朝中,只有王彰和叶春。河南水灾百姓多流亡,长吏不加体恤,王彰上奏罢黜贪婪刻薄者一百多人,取消十多次不是很重要的徭役。王彰的行为使流民返乡,开粮库赈济灾民,百姓很多因此而活命。王彰返回朝廷,永乐帝命王彰督饷北征。
    “孙叔和王彰一起来的?”兰琴问。
    “是的。黄河泛滥淹开封,仁宗命王彰与都指挥李信,前往开封振恤。”父亲说。
    “小孩唱儿歌,没人组织么!”兰琴笑问。
    “我们没见。”父说。
    “巡察不管?”宁小赢到相州?小孩在京城说顺口溜,在永乐年间被抓进牢,是杨荣给救出。孙嫔想着担心地问。
    “小孩唱着行人围观,有人听掉了泪,还给铜钱,以示怜悯。我倒没听说巡查管。”父亲说。
    “孙大人!南京知府来人,找您的。”黄墡进来说。
    “请进!”按圣上旨意,户部已下相关官文,洪武年间某些条例,各知府还要认真贯彻。父亲要听他们汇报。父亲看眼兰琴,兰琴就去了老板室。父亲愿孙嫔听。孙嫔也怕回北京后,太子问此情况,孙嫔也想听听。孙嫔于是在室里等听汇报。父亲一笑地说。
    “南京知府,徐恭通判,给孙嫔主子、孙大人请安,二位吉祥!”父亲坐在太师椅上,孙嫔坐在东面的椅位,徐恭走进东家室,施一礼笑地说。
    “徐通判免礼,坐下说话。”父亲笑地说。
    “谢孙主,孙大人赐座!”徐恭看一眼平静脸的孙嫔,并没坐彬彬有礼笑地说。
    “贵知府贯彻,户部规定如何?”父亲笑地问。
    “南京知府府首,事必躬亲,力度较大,严于户部文旨,普查已无遗漏任何官文的内容。孙大人躬身小府,知府等属下荣幸之至,特差遣小的,将所查之事,汇总成文书,敬请大人过目。”徐恭递上汇总文书很恭敬地说。
    “南京知府,做事有序、稳妥,干得不错。本人表示赞赏,吾定禀奏尚书,褒奖于你们。”皇朝在永乐十九年,按太祖户籍管理的模式,进行过一次全国性的统计。户部按照统一的格式印制表格,分发给各州县,州县把清单发给农户,让其如实填写,再经过里甲转交地方官府。官府核对后制成一式四本,其中黄色封面的一本,上交户部。其余青色封面的三本,分别由省布政司、州、县保管。各户“凭此纳粮当差”。这是洪武时期之后,皇朝每十年编造黄册一次,永乐时期的延续。黄册包括的内容具体而全面:人口数、姓名、性别、年龄、与户主的关系、田地数、坐落地点、应交税粮、房屋类型、间数、牲口头数等。黄册编制严格按照职业区分而成的,规定各类身份和户籍是世袭和稳固的,匠入匠籍,兵入军籍,民入民籍……编造无论在程序上,还是在项目上,比较全面。父亲大概想着来的目的,看完文书看眼孙嫔笑地说。
    “孙大人,小的想请您给王振带好。”徐恭看公务文书一交差,看眼孙嫔,冲孙嫔父亲笑地说。
    “王振公公,你认识?”王振认识人不少,通过郑和叫侄王山当差,又有位徐恭通判,给王振带好。孙嫔想着插话笑地问。
    “王教官略通经书,做过教官,小的曾是他的学生。”徐恭笑说。
    “王振就在东宫,臣让孙嫔代劳。”父亲说。
    “小的多谢孙嫔主子代劳。”徐恭一笑说完冲外边说:“狗崽拿来!”
    “小的给孙嫔主、孙嫔父亲大人,徐恭大人施礼。”二狗和侍卫进来,施礼地说。
    “这是王……”父亲一搬出永城,没见过二狗,孙嫔起码没听父亲说过。父亲一打疑迟,看眼徐恭笑地说。
    “他叫王山,是王振侄子,我习惯叫他狗崽!”徐恭有说有笑地说。
    “给徐大人!”二狗冲父亲和孙嫔一笑,不在乎徐恭叫狗崽,叫侍卫递给徐恭两幅画。
    “你们去吧!”徐手接过画冲俩人说。
    “嗻!”俩人冲几位点下头出了去。
    “画是吴道子的,吴是唐代名画家:一副《送子天王图》,一副《仕女图》。《送子天王图》,小的孝敬孙大人,《仕女图》,敬请孙大人带给王教官。离别多年,小的习惯叫王振为教官。”徐恭展画在桌上,笑着给父亲看。
    “你这是干啥?”父亲惊地问。
    “恭送礼,不腆之仪!”徐恭恭敬笑说。
    “徐恭太气!成语解释:腆:丰厚;仪:礼物。不丰厚的礼物。旧时送礼的谦辞。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孙嫔笑地解释成语。
    “臣无功不受禄,王振的画,臣定带到。”父亲笑说。
    “小的恭请您收下,也好请您代劳,咱以后,会后会有期!徐恭笑说着看眼孙嫔。孙嫔看向桌上画,听说过价值绝对不菲的两幅画,《送子天王图》比《仕女图》,价高出好多。
    “恭敬不如从命,臣就笑纳?”父亲笑问。
    “这就对了。小的以后去京城,可去贵府闲聊喝茶咧!”徐恭笑说。
    “臣欢迎光顾。”父亲说着,送走了徐恭。父亲知道吴道子:约686~760前后,中国唐代画家,后改名道玄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神龙年间(705~707),吴道子事逍遥公韦嗣立为小吏,景龙年间(707~710)任兖州瑕丘(今山东省滋阳县)县尉,不久坚辞而去。他以后浪迹东都洛阳,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后专工画,并在寺观从事壁画制作。开元年间(713~741),他被唐玄宗召入了禁中,为宫廷作画。先后任供奉、内教博士,官至宁王友。吴道子奉诏绘制一些历史画,或政治性肖像画(如《金桥图》)。同时,他常在长安、洛阳,作壁画名声广播。天宝年间(742~756),他奉诏游蜀归来,在大同殿画出,嘉陵江三百余里旖旎风光。玄宗因之称羡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758年以后,不详吴道子事迹。父亲说着吴道子的情况。孙嫔和父亲一样,对画也不是很感兴趣,徐恭送一副,是白给孙家的。父亲把画收了起来,又让人叫来兰琴。父亲、兰琴和孙嫔,研究丽娟户籍问题。孙嫔在北京的孙府,父亲曾与家人说过,涉及骆红户籍问题。骆红逃出永城李家,是家奴身份,孙嫔想着,倒不知如何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