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潇一边认真听着一边打算找纸笔记下来,免得自己以后上课都不知道要讲些什么。他颇有些头痛地看着纸上写的《四书》《五经》四个大字,想到自己高中背过的那些文言文便觉得一股绝望从心底升上来。然而万万没想到郑白比他更加绝望,幽幽地说道:
刚刚那些都是国子学和太学他们的课业,我们算学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算术!
肖潇手里的毛笔一下子便被惊得掉到桌子上,在白纸上晕染出一大片墨迹。
原来这六学一馆说是只按教授的监生父辈的爵位官职勋爵、会试学生成绩的等级来划分、每一处学习的内容都差不多,但是实际上这六学一馆都有自己的专业,像书学则是会试中明书科成绩优异的学子,他们进了书学之后便以石经、《说文》、《字林》为专业,兼习余书;而律学便是会试中明法科成绩优异的学子,进了律学之后则以律令为专业,兼习格式法例什么四书五经资治通鉴,跟他们书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挨都挨不着,那是人家国子学和太学才有的高端课程!
肖潇这才明白,原来这国子监和中国古代的国子监完全不是一回事,它更像现代的大学,学生们需要通过高考也就是会试之后才有资格进国子监学习,而不是像中国古代的国子监一样,招收的是乡试中的品行端正者和官员之子,进入国子监学习之后还要参加会试。这国子监的六堂中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为一年级,学期一年半;修道、诚心二堂为二年级,学期一年半。经过两学期的学习,考试合格者可升入率性堂,又称上舍。上舍的学子经过考选就有资格得到皇帝的接见,并授予官职。
什么是考选?
考选便是考试。白玉国对监生的学业考核主要采取积分法,一年要举行12次大小考试,每次考试成绩好的得二,一般得一,差的不积分,将历次考试成绩积累起来,积分达到十六,就可升级或毕业。当上舍的学子在率性堂得到十六分之后,这时祭酒便会将名单呈给皇上,然后举行殿试,选出三甲来。
这三甲也与中国古代的三甲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的是以成绩高低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因此多时几百人,少则几十人。但是这白玉国的三甲却真真只有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个人才有资格留在王城做官,其余参加殿试的学生则是会被外派到各个城、甚至是县里当个县令。
那么那些考选总是不及格、却又不愿意离开国子监的呢?
他们要么是在这国子监作一辈子的学生,要么便是托关系、找后门,在这国子监混个官职当当
所以那王博士?
正是如此,郑白落寞地说道,他原本是太学的监生,三年未能通过考选,便求家族给他捐个博士当当了。
白玉国最重经义,其次策论,最后是杂文诗赋。当今圣上开三科取士,分别为明经科、明法科以及明书科,明经科成绩优异的便进了国子学和太学,明法科的进了律学,明书科的则进了四门学和广文馆。这三科考试的内容和方法相同,分别为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赋,各科总成绩平平但在这其中一道考试成绩优异者,便被分到我们书学和算学了。
书学还好,练手好书法、以后说不定还能进翰林院做个大学士。但是我们算学的向来被当做旁门左道,能进工部做个主事都是了不得的了
郑白越说脸越是皱成一团,山羊胡子一翘一翘,想到算学便难过。这还没完,郑白似乎好不容易逮着个人说说心里的不痛快,他一拍桌子痛心地说道:
也就是这样我们算学全是些不学无术的监生和进来没几天便跑到别处的老师!还有那升不上去的人在这里挂闲职,课也不上,天天让监生自习!这算术本就是需要老师教授才能明白的学科,他这样误人前程简直就是个禽兽败类!
肖潇没想到这看上去儒雅的人爆起粗口来也是这般慷慨激昂,他甚至听到窗外树头小鸟受惊而扑腾翅膀的声音。他连忙举起自己的手放到胸口,目光坚定地对郑白说:郑博士您放心!我绝对会好好上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郑白欣慰地点点头,又嘱托了肖潇几句便让他回到自己位置上备课。肖潇看着从绳愆厅领来的十本书,什么《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看都看不懂的书名让肖潇刚刚升起的决心不由得渐渐落了回去。他不由得盯着书名发呆,脑子里开始幻想出明天上台被学生们给嘘下去的情景,开始后悔自己傻乎乎跑到这国子监来了。
肖潇原本以为自己好歹是现代的高材生,讲天体物理可能被当做妖言惑众给烧死,那么他给学生讲讲数学总是可以的吧?然而万万没想到这国子监连课本和每日讲书的内容都规定的死死的,他这个可能连课本都看不懂的人简直是生无可恋。用了一分钟时间给自己做足了心理建设,肖潇翻开了最熟悉的《周髀算经》,暗暗祈祷这文言不要太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