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使用一定要保证燃烧室的清洁,如果你不加装一些过滤或者清洗设备,你就要提高燃料的质量,至少放带着刺和内脏的鱼油肯定是不行的。
管壁用水作为冷却剂效果不错,但是我建议加装一个独立的放水阀。毕竟北境的冬天很冷,夏天也不会很热,机器过热应该不是常态,没必要消耗额外的燃料保持冷水循环。
冶金科那边有结果了吗?之前那种合金的弹性很好,韧度也不错,但是不适合做钻头。我还是想要更硬一些的,但是不能脆,脆了就失败了。
你们的要求也太过分了吧?!怎么可能保持这样高强度的运动还不变形?你以为这是天然橡胶吗?!
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内部设计,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四个内腔有必要吗?!
就这样争论着、计算着、试验着,有时候吵得不可开交,有时却心有灵犀,一扇又一扇的灵感之门被推开,所有的研究者都像是打了鸡血,变得异常活跃。
终于,当九凌城的迎春花悄然开放的时候,关于黑火油的大部分研究也终于告一段落。城外的码头上有三艘大船扬帆起航,满载着这半年来的成果和心血,鼓风起帆,朝着冰雪初化的北境驶去。
黑水蛇镇,黑火油场来了。
第180章
北境,安静空阔的大地,一望无际的旷野和山峦,从某一天开始,忽然打破了沉寂的宿命。
黑水河上从未如此喧闹拥堵,往来的货船和客船把原本不算宽阔的水道挤得满满的。技术差些的把头吃不准水深,经常有倒霉蛋不小心搁浅在岸滩。
不过搁浅也不用害怕,运气好船上的乘客就能下来帮他推船了。要是船上的人手不够也没关系,沿着河岸朝后面的船只招呼一声,总会有前往北境找营生的壮劳力下来帮忙,根本不用担心被困在河上。
事实上,现在的黑水河想要停船都会被后面的船只抱怨。大家都想尽快赶到黑水蛇镇,停船堵塞航道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我们是从东海过来的,坐了好久的船,跟着郡府过来干活的。
工头张大海笑着跟旁边的乘客说道。
其实雇佣他们过来的是青州商社而不是东海郡府。不过东海的老百姓普遍分不清商社和郡府的关系,反正商社也是郡府投钱盖的,四舍五入就是郡府的差事啦!
东海过来的啊!
旁边的中年人一脸羡慕。
东海现在可是好地方啊!
听说你们那里已经建了好几个大工坊,很多人都在里边做工,东家给的工钱也大方呢!
张大海对对方的反应十分满意,有容与焉地挺直胸脯。
那是当然,我家的丫头就在场坊,干好了一个月能赚到这个数。他比划了一个手势,然后得意地看到周遭人惊愕的表情。
她现在赚的银钱比她兄弟还多,可惜我们家就她一个争气,两个小子都笨手笨脚的只能干些泥瓦活,不然我都把他们送进场!
呀,真好!
真厉害!
老哥你可太有福气了!
众人纷纷看过来,七嘴八舌地表达着羡慕,也有那心思活络的开始打听东海郡的情况,暗自衡量自己能不能也去东海碰碰运气。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看了北境的招工通告才过来的,最近朝廷要在北境大兴土木,引得许多临近郡县的人过来寻找机会,竟然形成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务工潮。
听说他们是被郡府派过来的工队,众人便好奇地问起了差事的内容。张大海也是个热心人,能说的都跟众人说了,不能说的当然一个字都不会提。但说的时候他心中也有感慨,想当初他带着族中的叔伯兄弟在破城后的青州找活,眼看着饭都要吃不起了,碰巧遇到了冉家的七郎要建造工坊,便是这个活计改变了他们一族人的命运。
那时候的他也跟这些前往北境的丁壮一样,抱着碰运气的想法迈出了第一步。他的运气很好,第一步就遇到了好人冉七郎,向他提供了工坊建成后会招工的消息,而他的闺女也足够争气,考了几次最终成功进了制药场,现在上他家来说亲的媒婆几乎要挤破头。
张大海很满足,他也愿意更多的人能像他一样过上舒心的生活。当初在青州没饭吃他至今记忆犹新,一家老小都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能帮的他都愿意帮。
北境这边也是要建工坊的,听说不比东海的小,要是老家离着不远,在北境的工坊做工应该也是不错的。
应该是造火油的吧,黑火油加工场,码头上的告示都写的很清楚呢。好像还招农人过去耕种,去了就会分田,还可以租用卫戍军的农机,那也是咱东海造出来的!
这船上就载了一批,都是北郡军跟我们东海订购的,青州现在有专门的工坊生产这种农机车,加什么油料都能走,我们村里都有人用上了!
化肥?用的用的!化肥厂在湖溪,那东西可抢手了,去年年底就有不少人排队去买废料,等着开春再下手根本等不及!用湖溪肥种出来的秧苗可壮实哩!我老家现在都往地里下这玩意,比农肥便利,打出来的粮食还多,可好了!
写再长的小作文也不不了张大海这样接地气的现身说法,当即便有不少人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