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在这儿除了这个消息只怕也听不到别的了,落银当即便付了账离去。
始料未及的是,待她回到客栈里,发现夏静秋已经不在了,大许是怕她担心,留下了一纸信笺,上头写着一行小字:我去秦家一趟,很快回来。勿忧。
落银眼皮一跳。
她去了秦家?
落银并不知道许安阳就是住在秦家的,毕竟一个姓秦,一个姓许。实在没往那上头想,但因之前在望阳镇上,多少耳闻这个秦家在望阳镇是个首富,倒是有些印象。
先前隐隐约约。好像听阿福说过,夏静秋跟这秦家有些亲戚关系,但是属于那种远房中的远房,若不是夏静秋的父亲在京为官,只怕秦家也想不起来自己有这么一门亲戚。
于是,落银便下意识地认为。夏静秋是想通了,打算跟亲戚道个别,然后准备回京。
眼见该是到了用午饭的时辰,却不知道叶六郎去了哪里,房间里也没有人。
落银方才在茶馆里吃了些果子和茶水,如今也不饿,一个人便懒得让小二去张罗,便想着等叶六郎回来再一起用也不迟。
昨晚照顾夏静秋到很晚,两个人睡一张床她有些不习惯,一夜没怎么阖眼。想着左右无事,便脱了鞋袜除去了外衫,上牀打算小睡一会儿。
或因倦了,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落银睡午觉向来不会睡多久,最多半个时辰就会醒过来,是这些年养成的习惯。
迷迷糊糊睁开眼睛的时候。却觉得一阵噪杂声入耳。
咚咚锵锵的热闹的紧,是敲锣打鼓的声音。
这是干什么的?肯定不会是迎亲的,毕竟这可都过了晌午了。
落银起牀将衣衫鞋袜穿好,又洗了一把脸,才下了楼去,只见客栈门外的大街两旁围满了人,中间的走道却空着。
衙役高高举着肃静的避让牌,前有人敲着锣让行人退避到一旁。
这怎么像是官员出行的架势?
落银心中疑惑,便朝身旁的一位书生模样的文人问道:这位大哥,可知道这是在作何啊?
那白面儿书生笑了笑。也不愧是个读书人,开口温雅的不得了,缓声答道:姑娘有所不知,这是知县大人命人前来开道儿,目的是为了迎接从京中过来的夏大人
夏大人?落银错愕了片刻。求证道:可是通政司参议夏子南大人?
正是,正是这位夏大人。书生话罢有些讶异地看着她,显然是没想到这姑娘年纪小小,竟然对京官的职位这么清楚。
真的是夏子南来了?
落银不觉松了一口气,夏子南来了最好,他这个当爹的来了,不管怎么着,至少不用她跟在后头瞎操心了,这样一来,也能保证夏静秋的安全了。
快,奏乐!
忽然,一道略显苍老的声音高高地响起,落银侧目看去,只见是那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县令大人,跟朱乔春他们乃是一丘之貉。
听他道奏乐,落银便知,定是夏子南来了。
走出客栈去,果然见一辆大马车朝着此处驶来,马车前壁上有着一个夏字的标记。
只一位赶车的车夫,其它再无什么随从了,一看就是微服过来,不想惊动百姓的。
车夫见这热闹的过头的阵势,显然的没有料到,面色怔了一怔,才缓缓将马车停下来,然后从辕座上跳下,向着车内说些什么,大致是将这情况禀给了车内的人,因为距离远,又加上乐声大作,众人便听不具体。
不知车内的人同他说了什么,车夫微微点头,便将马车帘撩开了来。
众人的目光都紧紧地锁着那辆马车,毕竟能得见一次京官儿,在汾州那可是极其不容易的。
入目先是一只皂靴,而后便见人从马车中轻跃了下来,正是身材清瘦,一身简素灰色长袍的夏子南。
若说单看表面来断定一个官员的作风如何,那夏子南定是给人一种两袖清风,公正严明的印象,而事实也是如此。
百姓们大多是傻住了,因是见惯了朱乔春那一伙人的好逸恶劳,骄奢*,此刻乍然一见这种模样的官儿,便觉得有些无法适应,原本想象中,从京城过来的大人,该是如何如何的体面,如何如何大的阵势,至少也得前拥后簇,锦衣华服才是。
此前县令曾得见过他的画像,眼下见确是夏子南无疑,也顾不得去想其它,当即上前拜见。
下官乃是本地县令,奉了朱知府之命特来迎接夏大人,朱大人来府中设了宴等着为大人洗尘呢。
众衙役见状。也纷纷地行礼。
夏子南叹了口气,上前将县令扶起,道:实在不必如此麻烦,本官此次来汾州并非是为了公事。而是来办一些私事而已,实在不必如此劳师动众。
他前后说了两次实在不必,看来确实是很不认同这场夹道欢迎,本来就满心的事儿,眼下听耳边聒噪的乐声,夏子南伸手示意他们停下来。
见他发令。县令忙地道:别吹了都别吹了!
乐手们忙都停止了吹奏和敲打,原本热闹无比的四周,顿时安静了下来,前后反差导致气氛一时有些奇怪。
县令笑了两声试图缓解气氛,又一副讨好的嘴脸凑了上去,重复了开始说过的话,夏大人,您看要不现在随下官去朱大人府中洗一洗尘,歇息歇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