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官员熟知当地的情况,甚至对于那些乱民的首领也有些了解。能够鼓动灾民造反的,自然不可能是普通的灾民,他们在当地就有些威望,其中一个甚至是读书人,叫做赵勤,十几岁就中了童生,后来屡试不第,不得不做了个教书先生,主要给孩童启蒙。
屡试不第的人多了,有的是运气,有的就有自个的原因了,赵勤自个没注意,刚开始几次或许是因为运道,没碰上赏识他的人,才一直没有考中,但是后来,他的文章就显得有些刻薄,格局太小,甚至带着怨气,这样的文章,考官要是取了,那才叫怪了呢!
这次遇上大灾,赵勤家也遭了灾,大儿媳贪图家里的那点细软,没来得及跑,就被大水卷走了,大儿子摔了个跟头,跌断了腿,小儿子也跟他们失散了,后来衙门捂着盖子,不肯上报,没有赈济,结果两个孙子一个饿死了,一个饿极了去找野果吃,结果吃了有毒的果子,上吐下泻死了,老妻哭得眼睛都瞎了,身边只剩下一个孙女,遇到这种事情,赵勤满腹的怨恨自然是挡不住了,正好听到有人商议着劫富济贫,他心思一动,觉得还不如反了算了。
赵勤即便后来被抓了,依旧死不悔改,觉得谁都对不起自己,他有志不能伸,那些官员有眼无珠云云,满嘴都是怨愤之词,楚穆刚开始听着还觉得愤怒,后来只觉得好笑了,与他一样的人多了去了,人家也没像他这样,何况,当时的情况,也有些认识赵勤的人说过,赵勤他一向自诩是读书人,清高得很,虽说开了个私塾,但是也没真正教出几个学生出来,那些人家觉得孩子学不到什么名堂,因此也不往他那里送。
他两个儿子也都不是科举的料,本来按照他妻子的意思,别的不说,两个儿子都能写会算,去城里做个账房什么的,结果他觉得有辱斯文,说赵家要耕读传家,赵家土地就这么多,就算是会读书,也得靠天吃饭,偏偏儿子成亲了,家里吃饭的嘴也多了,收入却没有增长,因此,日子自然越过越差,若是家里还有些家底,他儿媳妇也不至于为了那三瓜两枣的,不肯早点撤离。等到逃走了,人家都是尽量有东西给孩子吃,赵勤倒是好,先满足了自个的嘴再说,这么一算,这人所谓的命不好,多半是自个作的。
至于领头的另外一些人,就是市井里头类似于游侠的这些人,他们有些家资,一向仗义疏财,跟上头保持着一定的默契,在寻常百姓里头也颇有威望,有的时候,出了什么事情,百姓们宁可找他们,也不愿意找上衙门,因此,这些人振臂一呼,下头那些百姓就很容易被鼓动起来。
这些匪首被抓捕起来之后,所谓的民乱也就差不多平了,下面就是加以甄别,这些人中,寻常的小头目还有杀过人的青壮直接送去实边,剩下的纯粹是被裹挟的打散了安排下去,总之,不能给他们再次串联的机会。
这些虽然不用楚穆亲自经手,但是却也需要他坐镇,因此,他就一直留在了山东。
衍圣公府在这次的民乱中的确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不说之前勾结官员的事情,眼看着堤坝撑不住了,衍圣公府先一步派人在自家田地较少的那一侧掘开了堤坝,等到灾后,衍圣公府又趁机高价卖粮,逼着那些农户贱价将田地卖给他们,至于原本的佃户更是彻底破产,许多不得不卖儿鬻女以至于家破人亡。
民乱中,衍圣公府自然受到了冲击,不过因为衍圣公府多年经营,重重高墙大院阻挡之下,那些灾民压根没能冲进去,只得撤退了。楚穆再查出了衍圣公的作为之后,直接写了奏折,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
圣上也极为果决,直接下旨夺了如今这位衍圣公的爵位,就在人们以为这个爵位会落在其他旁支身上的时候,另一封旨意直接往南边去了,圣上直接册封了当年南迁的那一支孔家族人,从此,那一支变成正宗了。孔家北宗这边如丧考妣,到处奔走,偏生之前孔家派人掘开堤坝的事情传开了,又有当年北宗接受过胡人册封的事情,即便是那些原本亲近孔家北宗的读书人,也不敢贸然给他们说话了,总之,最后此事成了定局。而等着孔家南宗到曲阜祭祖之后,楚穆也终于踏上了回京的路。
第106章
楚穆离京的时候是秋天, 回来的时候都快年关了,他这次差事办得还算漂亮,圣上又是一番赏赐下来,顿时,递到王府的帖子年礼又多了许多。
这就是权势的滋味啊!楚穆坐在书房里, 看着那厚厚的一叠礼单, 感慨起来, 上辈子的时候, 他可没遇到这种好事, 京中那些微末小官三节两寿冰敬炭敬都比他强不少,他那时候是真的只能指望着自个的俸禄还有开府的时候分到的庄子铺子过日子。
叫高德胜将礼单都收起来, 楚穆直接就往正院走去。
锦书这些日子以来,虽说不至于担惊受怕, 也是一直惦记着,不知不觉,她已经对楚穆很依赖了。
云卿!楚穆见锦书正拿着书给元福讲故事,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元福看到楚穆过来,脸上就露出了一个笑容:爹!坐在一边, 一直在抢锦书手上的书, 意图捣乱的元辰也往边上蹭了过来:爹爹!
楚穆笑着抱起了元辰,又拍了拍元福的背,这才在锦书身边坐了下来。
锦书笑道:五郎看着很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