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7页
    萧华雍没有追问,也令萧觉嵩高看一眼,王者是绝不会轻易被人勾起欲望,顺着旁人的思维而走,王者永远是掌控者。
    太子殿下据传被萧觉嵩的人掳走,时间过去了一日,这一日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那就是附近的村民不少没有收割的麦子被付之一炬,烧得百姓哭爹喊娘,这是他们一年的劳作,一年的收成,没有了这些东西,这一年的希望都没有了。
    他们愤而报官,还没有等官府来处理,就有人留了话,要知道麦子被何人所烧,明日到半河便可。
    与此同时,有人将一封请帖送到了行宫萧长赢的手上,萧长赢看了之后面色大变,立即递到祐宁帝的面前,这不是旁人的笔记,正是萧觉嵩的字迹。
    约祐宁帝半河一聚,否则就将萧华雍投入河中。
    这消息隐瞒不下去,因为祐宁帝必须亲自赴约,否则萧华雍当真有个万一,太后绝不会善罢甘休,索性就告知了群臣,群臣争相劝阻,希望祐宁帝不要以身犯险,都无济于事。
    沈羲和听到了消息,她亲自去寻陛下,恳请一道前去。
    萧觉嵩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没有要求陛下独自前去,也没有限制陛下带多少人去。
    故而沈羲和的要求,祐宁帝点头应允。
    得到了想要的结果,沈羲和就去寻了太后,太后也正往这边赶来,沈羲和搀扶着她到了阴凉的亭子里:“太后,昭宁会随同陛下前去,太后便留在行宫等候我们归来。”
    “你这是嫌我一把老骨头,拖累你们。”太后明显想要跟着去,她不想听劝说。
    “太后,日头毒,你若随我们一道去,殿下见了您这般,定是要负疚担忧,恐令他分心。”沈羲和柔声劝说,“殿下常说,您是他最亲之人,他不忍您因他奔波受苦,您定是舍不得他因此而自责对么?”
    太后看着沈羲和:“好话坏话都让你一个人说尽了,我若质疑跟着去,便是我的不是。”
    她担心萧华雍,也知晓自己去了并无任何分忧之处,反而两方要是交战起来,她还会成为负累,她双手握住沈羲和的手:“昭宁,一定要将七郎平安带回来。”
    纵使知晓萧华雍有自保的能耐,太后显然还不知萧华雍在这里面扮演什么角色,才会这样担忧不已。
    “太后放心,昭宁会与太子殿下一道平安归来。”沈羲和郑重向太后许诺。
    安抚好了太后,沈羲和才将之送回宫殿,回到居所,她也准备好一些东西,吩咐了碧玉等人留下保护好太后,她只带珍珠和墨玉前去。
    行宫外的事情并没有传到行宫内,当地官员都知晓太子失踪,也知道陛下刚刚遭遇行刺,行宫正是人人噤若寒蝉的时候,兼之麦田被烧并不是特别性命攸关的大事,他们也想破获之后,再上报到行宫,也好将功折罪。
    相约的时辰是萧觉嵩发布的,祐宁帝的时辰要比百姓们得到的时辰早上一些,百姓那边是严明叮嘱若是来早了,绝不会赔一文钱,他们若是按时来,自然会赔他钱财。
    钱财要紧,村里的百姓都互相盯着对方,就怕有人不规矩,害得他们失了赔偿。
    半河是行宫外不远的一条河,河面极宽,汇入黄河之中,湍流涌急,河水泛黄。
    萧觉嵩约好之地有一架松松垮垮的吊桥,河岸对面是山庄小镇,寻常不与外面往来,这座吊桥就无人看顾,年久失修的模样,在河面上摇摇晃晃,像秋千一般令人觉得不安。
    祐宁帝也没有带多少人,大军都藏在身后的树木之中,他带了萧长卿兄弟以及要跟着来的沈羲和,加上所带的随从,不过十来人立在吊桥的一端。
    他们刚刚站定,吊桥的另一端,就冒出了人来,被捆绑着的萧华雍,被人推着的簇拥着的萧觉嵩,阔别二十年的兄弟两,摇摇相望,各地眼底都是锋芒。
    第454章 太子殿下精湛的演技
    “萧觉嵩。”祐宁帝隐含威压地先出声。
    “别来无恙,陛下。”萧觉嵩看起来并没有多少病弱姿态,甚至满面红光,双眸炯炯有神,那是因为他用了虎狼之药。
    “放了七郎,你要什么,只管提出来。”祐宁帝开门见山道。
    “哈哈哈哈哈,要什么?”萧觉嵩笑了,“好生慷慨,我愿意陛下今日不回来,毕竟……”顿了顿,萧觉嵩意味深长道,“陛下亲手将太子送与我手上。”
    “你既拿了七郎与朕谈条件,便是有所求,应不是特意约了朕来此,妖言惑众。”祐宁帝自然不认萧觉嵩的指责。
    “所求?”萧觉嵩笑着摇了摇头,“我已经别无所求,我今日来便是要让你的臣子,你的子民,看清楚你是何等卑劣无耻的小人!”
    萧觉嵩话音刚落,就有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远远看到不少百姓不知因何而奔过来,隐藏在暗处的军卫立刻有领头之人去阻拦。
    然而粮食大于天,百姓们是奔着一年的嚼用而来,有余钱的本就不多,大部分等着这些粮食活命,他们看到了官府的人阻拦,反而急红了眼,和官兵们发生了冲突。
    要是寻常时候,这些士兵早就杀两个立威,可祐宁帝就在前方,他们哪敢动真格?一时间处于下风,反而被这些百姓给突围冲过来。
    萧觉嵩看到这一幕,笑容更畅快了些许:“当年你杀兄夺位,欲借此嫁祸于我,好将我也赶尽杀绝,逼得我不得不逃离皇城,这些年东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