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7页
    “嗯。”她光明正大去素芳殿,自然是瞒不住宫里的人,萧华雍知晓也正常。
    “是阳陵何处对你不敬?”萧华雍是极其了解沈羲和。
    她不喜与世家勋贵女郎往来,更不喜欢与宗室贵女交好,她性子独,喜爱清静。若非有事儿,她是不会主动寻任何一个女郎,哪怕是皇家公主。
    沈羲和与几位公主素无相交,突然寻上门定不是答谢,尤其是她刚到没有多久,素芳殿就唤了太医。
    想到他对长陵的手段,沈羲和淡声道:“心中有些许疑惑,寻了公主解答。”
    不想自己干预的态度明明白白,萧华雍便不追问:“我带呦呦去看看别处。”
    沈羲和很满意萧华雍这一点,聪明灵透,一眼能够看透旁人的心思,且信任和尊重。
    她相信萧华雍不追根问底,便不会背着她私下去干预她之事。
    这是对她隐私的尊重,对她能力的信任。
    沈羲和并不喜欢往年在西北,那些为了讨好自己的人,恨不能自己没手没脚没脑子,什么都要他们代劳一般。
    沈羲和没有在东宫留多久,皇太子冠礼次日其实还有诸多事情,只不过由于昨儿他旧疾发作,一切从简,再是从简,也有不少礼需要亲自出面。
    “郡主,婢子打听清楚了,开年之后吐蕃要如今求亲。”珍珠上了马车低声道。
    既然遇上了两位公主情绪不对,珍珠就要探清缘由,以免波及到郡主。
    第210章 阳陵公主的保命之举
    “和亲?”沈羲和失声轻笑,“这可真是好戏要登场了。”
    京都贵女谁愿意嫁到番邦蛮夷去?然则和亲不限于公主,也可能是宗室女或者大臣之女加封为公主派去和亲。
    无论如何,可以想见自今儿起京都家有适婚女郎的家里该有多热闹,只怕冰人都要忙昏头。而一些家中儿郎高不成低不就的也能因此身价大涨,更有头疼家中一无是处游手好闲纨绔的爹娘,也可以借此将歪瓜裂枣装裱一番,指不定讨个好女郎。
    再差能差过嫁到吐蕃和亲,无人撑腰,吃住不惯,甚至连话都听不懂的地步?
    这些与沈羲和无关,便是宗室权门勋贵家中都无适龄女郎,她也不可能成为和亲之人,故而吐蕃明年开春后要来朝贡并且有和亲意向的消息不胫而走后,最悠闲的便是沈羲和。
    “郡主,五公主伤寒好了之后,依然没有异动?”莫远每日都会将宫中的消息递给沈羲和,着重是阳陵公主。
    “倒是沉得住气。”沈羲和修剪着院子里的花草,这都过去两日了,她竟然好似背后无人指使一般。
    不过沈羲和不信那日偶然听到的话毫无根据,她琢磨着要给阳陵公主再加一把火。
    而此时的阳陵公主在素芳殿焦急等待着宫女回来,看到贴身宫女,连忙将她带入屋内:“消息可属实?确定开春之后吐蕃会入京朝贡且和亲?”
    “公主,消息属实,是从明政殿传出来。”宫女回答,“公主你如何是好?奴婢听闻三公主进来和五公主交好,到时候有荣贵妃的帮衬……”
    “公主,不如去求……”
    另一个宫女话还未说完,就被阳陵公主阴沉的目光给堵在喉头,惶恐低下头。
    “此事不可再提。”阳陵公主沉声叮嘱,“沈羲和手段阴狠毒辣,她连四姐都下如此毒手,却不直接对我动手,不是她有顾忌亦不是她手伸不够长,而是她留着我做鱼饵,就是想引出……一旦如了她愿,我必死无疑!”
    阳陵公主虽则胆小,可她自小就聪颖,只不过不敢表露,一直靠着逢迎长陵公主才能够维持住公主的体面,沈羲和恐吓她,她是真的怕,却也没有被吓傻。
    “可昭宁郡主不是善茬,她既怀疑公主,必然不会罢手。”宫女忧心忡忡。
    阳陵公主凝眸思忖了片刻,不知道想到什么,眸光一定:“为今之计,只有一条活路!”
    她吩咐宫女为她准备妆容,盛装打扮之后,去了明政殿。
    祐宁帝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作为帝王他又太多的事情,每日处理朝中大小事宜,若非三省六部得力,他一日奏折都看不完,故而对于公主他极少关心,过问功课也只在皇子身上。
    公主自有她们的母妃或是宫中抚养她们的宫妃操心,自有对长陵他会时常召见,令其陪他用膳,便是荣贵妃的平陵公主也没有其他殊荣,大抵是如此,公主都畏惧祐宁帝,从不私下求见。
    故而阳陵公主来求见,祐宁帝很是惊讶,正好今儿心情不错,便大手一挥,让刘三指放了人。
    “儿给阿爹请安。”阳陵公主克制住自己的不安,得体行礼。
    “起吧。”祐宁帝的语气还算温和,“阳陵今儿怎会想着来寻朕?”
    除了定期的问安,他的公主从不会往他跟前凑。
    阳陵公主不敢撒娇卖痴,她规规矩矩开口:“儿心悦一人,想请阿爹为儿赐婚。”
    本朝对女郎的行为举止并不算苛刻,只要不是私相授受,有了倾心之人,主动求父母成全也无伤大雅,反而衬得坦荡与直爽。
    阳陵公主的话让祐宁帝轻叹一声,儿女们都长大了:“阳陵看上了哪家儿郎?”
    既然敢如此大大方方求到自己面前,总不会是拿不出之人。
    阳陵公主捏了捏手绢,心一横闭眼道:“儿心悦步世子,想招世子为驸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