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听,李公公就听出了许多问题。
韶懿郡主来了襄平四个月,为了襄助朝廷在北境推行国策,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远比叶州府上呈朝廷,为韶懿郡主请功的折子上,所述的还要更多。
李公公倒也不是怀疑,叶州府知情不报, 或谎报、瞒报等行为。
很多事没有经过州府衙门, 州府衙门不必特意上报给朝廷。
而韶懿郡主自己, 也不是好大喜功,邀功讨赏的人,只要不是朝廷特别关心的事,她也是掠过不提。
李公公还真有些佩服这位韶懿郡主了。
他打小就进了宫,在宫里摸滚打爬,最擅揣磨人心。
注意到,老百姓们在提及韶懿郡主时,语气之中发自内心的崇拜,以及脸上自然流露的尊敬,是作不得假的。
韶懿郡主做得越多,难免触动了士绅们的利益,西安韩氏这才和贵妃党一起,向韶懿郡主下手。
一个为了阻碍国策推行,陷害武穆王,继续在北境做土皇帝。
一个为了打压保皇一派,趁机在朝中揽权。
双方各取所需,是一拍即合。
李公公从市井一些只字片语,进而推断出, 西安韩氏陷害韶懿郡主,犯了众怒, 惹得白府,联合辽东一带不少豪绅,公然站出来讨伐西安韩氏,并且得到了不少文人学子,并老百姓的支持,整件事的经过。
不过,更具体的消息,还需要再仔细探听一番才是。
驿站重新打点过,虽不如宫里精心,但也处处显露了别致和舒心,辽东属苦寒之地,驿站条件有限,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李公公自然满意。
怨不得朱公公总说:“这位韶懿郡主,是个与人为善,又颇具胸襟的人,如这样的人,便是不得势时,能结个善缘,就尽量地去结个善缘,也碍不着自个儿,横竖也没什么损失,将来指不定,就有意外的收获。”
“便是不图将来,也只当日行一善,咱们这些个腌人,损阴德事儿做得多了,对那些与咱们没甚利益牵扯的人,能发发善心,就发发善心,不图生前如何,就图个身后名也成,更别提韶懿郡主还是得了势得。”
将李公公一行安置妥当,已经到了申时末,太阳开始西斜,孙长贵连忙回了虞园,向自家小姐复命。
虞幼窈点点头,就问了李公公一行人,随行的有多少人?都有什么人?在宫中哪里当值?是否有品级等。
孙长贵这一天儿,也不是白忙活的,该打探的消息,也都一门清,当下就将一行人里有头有脸的,挑出来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虞幼窈心里有底了,对孙长贵办事也满意,想着他辛苦了一天,便打赏了赏钱:“李公公一行人,大约要在襄平城停留几日,这几日驿站那边的事儿,你就多辛苦周全些,有什么事,就及时回来禀报。”
孙长贵求之不得,连忙应是。
孙长贵走后,虞幼窈喊来了陶妈妈:“朝廷送来的赏赐,想来不日就该送进府里,你去寻许姑姑问一问,这礼该怎么准备。”
朱公公一行人,大约有三百来人,如负责送赏的李公公,礼数肯定要隆重一些,另外负责此次赏赐活计的人,是宫里的朱公公,朱公公那边的礼物,还要更隆重一些,外加随行的禁卫军需要重赏。
内侍、宫女等,根据品级不同,辛苦费也该周全了来。
第二日一早,虞幼窈才用完了早膳,夏桃就过来禀报:“小姐,李公公携了太后娘娘的懿旨,并朝廷的赏赐,已经从驿站出发,大约半个时辰后,就会抵达虞园。”
虞幼窈问:“老太爷那边通知了没有?”
大周朝女子不能立户,她“暂离”了父族,便是独居虞园,与母族也是一体,朝廷送了赏赐这事,理应由母族这边的亲人出面周全。
夏桃连忙道:“已经派人去通知老太爷了。”
虞幼窈放心了一些,连忙回房重新梳洗。
许姑姑得了消息,匆忙赶了过来,也让因为紧张,有些手忙脚乱地的冬梅,可算是镇定下来了。
许姑姑笑了:“这都经历几回了,怎么还能紧张呢?你可是姐儿跟前最得力的人,下回再有这事,可不行再指望我了。”
冬梅拍了拍胸口:“这种事,跟经历了几回没关系,我是一见了宫里来人,听着公公们又尖又细的声音,就跟一根根细针似地,往耳朵里扎,心里就不得劲。”
春晓也跟着一起点头:“手脚都不知道要往哪里摆了。”
夏桃也吐吐舌:“宫里的公公们,但凡宣旨、封赏,都代表了宫里的贵人,我听说仪仗队里,有人专门盯着哪家的礼数,从妆容、穿戴,到言行举止,但凡有一点不妥当,就到了贵人耳里头,想想都觉得可怕。”
虞幼窈听得好笑,却并不觉得夸张,本朝就有前脚受赏的人家,后脚就因礼数上的差错,被冠上藐视的罪名,举家获罪。
有时候,天堂地狱只在上位者的一念之间。
便是她自己,每回宫中来人,也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应付,不敢有半点含糊。
第930章 欲戴王冠
“你们能这样想,也是没错,不管什么时候,小心总无大错,谨慎总无大祸。”仆肖主,虞幼窈为人处事,从不落人口实, 是个周全妥当的性子,连带跟前的丫头,也都是谨慎的性子,许姑姑对几个丫头,还是很是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