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将军面色郑重地点头。
虞幼窈又道:“另外,孙伯那里有一些关于疫症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多备一些所需要的药材,以备不时之患,如有必要,请孙伯过去坐镇。”
孙伯游历南北,见多识广,有治疗病疫的经验和手段。
她略一沉吟:“病疫重在防预,我手中有一些袪秽致洁,避瘟除疫的香方,我会安排人加紧赶制,每日薰烧,对病疫防治效果最佳。”
病疫都是经由虫鼠传开,香药兼具有防虫、净身、清净空气的效用,也是一种疗疾法。
类似的香方很多,或用以驱除秽气,解毒驱虫、或防腐除病,不一而足。
黄文献立马道:“只是北境药材稀缺……”
这么多灾民聚集一起,也是防不胜防,万一真爆发了疫病,没有足够的药材,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我的疏忽,”辽东一带的气候,让她没意识到这些,加之逼切想要救治难民的心情,让她疏视了事后种种,虞幼窈有些自责:“早在决定安置流民时,就该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官府不愿意收容难民,未必就是见死不救,而是物资已经很艰难了,后面还有种种的麻烦,没有朝廷的支持,官府不可能应对得了。
做得好,是为国民为民。
做得不好,是害人害已。
是她太想当然了,以为安置了难民,就是给了他们生存的希望,殊不知这一份希望,还要面临太多太多的考验。
将大批流民聚集在北境,倘若疫症爆发了,她不是在救人,而是在害人。
我不杀伯人,伯人却因我而死。
殷怀玺不知道这些吗?
他知道!
因为她想做,所以殷怀玺愿意帮她做。
正因为知道严重性,所以殷怀玺在外奔波不停,就是想要尽快地将流民安置下来,避免悲剧的发生。
她紧抿着唇,目光一片冷凝,神色间透了坚定:“明儿就放出消息,就说谢府捐赠了一批药材,用于防治难民病疫,并且鼓励民间采药,百姓采的药材,由我出面收购,将事情闹得越大越好。”
第862章 恩威并济
防治疫病所需的药材,也都是寻常药材,山上就长了不少。
准备不足,现在还有时间全力准备。
黄文献一下就明白了:“有谢府身先士卒捐药在前,又有郡主为了难民收药在后,事情闹得越大,北境的士绅怕也坐不住了。”
安置流民事关国策,士绅们不可能袖手旁观。
虞幼窈淡声道:“再放出消息,三月十五日我将去龙凤寺供奉药师佛,为北境百姓祈福消病。”
安远将军道:“以郡主在北境的名声,消息一经传开,病疫的事就能引起所有人的重视,想来不光北境,就连朝廷乃至全国各地的富商,也会纷纷加以援手。”
如今朝中是太后娘娘主事,保皇党势大,朝廷将难民迁到了辽东,就不会坐视疫病不管。
瞬间化被动为主动。
病疫的事谈完了,接下来虞幼窈又提了蝗灾。
黄文献和安远将军,顿时就苦了脸。
虞幼窈道:“防治蝗灾的方法,我都写下来了,其中用马骨、蚕粪、羊粪、附子等混合浸种,这一办法可以大范围推广,方子上所用之物,也都简单易得,养鸭鹅灭蝗也可取,考虑到北境没有那么多鸭,可以派商船去广东采买鸭鹅孵蛋,在庄上养鸭鹅……”
都是沿海城市,走海运也方便,万一浸种的方法,没有防治蝗灾,鸭鹅一出,蝗灾也不成威胁了。
军中每日需要大量肉食,养再多也不怕。
黄文献和安远将军面面相觎,仿佛什么事儿,到了郡主跟前,都能轻易化解,所以郡主到底叫他们来干什么?!
虞幼窈道:“这两个办法,是我深思熟虑之后,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当然了防治蝗灾的办法,自然是越多越好,麓山书院藏书众多,肯定还有其他办法,你们派人过去搜寻一二,马上就到了春耕生产,要尽快让官府张榜,让百姓们早做准备,尽早防范,可不能误了耕种。”
安远将军道:“麓山书院那边,由我去办。”
黄文献也道:“我一会就去州府衙门,见一见叶大人,将此事告之,让官府尽早做安排。”
虞幼窈放心了许多。
州府与州府之间,也有大小。
有如贾大人那样,治理泉州一地,也是州府,也有如叶慈枭这般,治理辽东三省,大大小小十几个县区的。
虽然同为三品,可叶大人同时还兼了数职,却不是虞幼窈能使唤得,干涉朝纲不是小事,一开始就不该落人口舌。
由黄文献出面最合适不过了。
送走了黄文献和安远将军。
不一会儿,夏桃就过来禀报:“江总管、万掌柜,并赵木匠父子,过来给大小姐磕头谢恩。”
老夫人去世之后,柳嬷嬷殉主,跟着一起去了。
安寿堂里其他人,大多都留在府里继续伺候。
老夫人将自己陪嫁的三房人给了大小姐,他们也是第一批过来襄平,起先负责做一些修整宅院的事。
这几日大小姐忙着整顿宅院,给他们安排了正式活计。
赵木匠一家还是同虞府时一样,做一些修缮、翻新的活儿,清闲又体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