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样都是虞幼窈从前没有吃过的。
虞幼窈也没有客气,也吃了不少。
吃完了东西,虞幼窈扶了祖母去了偏殿行了方便,重新整理了仪容,这才回到外殿,继续等太后娘娘召见。
太后娘娘并没有让她们等太久。
没一会儿,就有内侍过来传唤。
小宫女一左一右打起了明黄的帘子,祖孙俩一进了内殿,就将捧在手中的锦盒,递给了身边伺候的小宫女。
有宫女上前,一左一右摆了两个明黄的软垫。
虞幼窈低着头,眼睛盯着地面,不敢乱转,祖母跪了,她就跟着跪下,地上铺了金砖,晃得人眼晕,来自上位者高高在上的审视与注视,压迫在头顶,头上沉甸甸地珠翠大冠,压得脖子又酸又胀。
过了一会儿,虞幼窈听到头顶传来高高在上的威严声音:“起吧!”
虞幼窈听到祖母拜谢:“多谢太后娘娘。”
她也跟在祖母后面,拜谢了太后娘娘。
紧接着,就有一个小宫女走过来,将她扶起来,虞幼窈低眉敛目,不敢抬头,眼儿也不敢乱瞄。
太后娘娘坐在凤榻上,里屋穿了圆领的真红大袖衫,外面是明黄色的大袖翟衣,衣上绣了金凤,梳了松山髻,戴了一顶齐额的九凤珠翠冠,冠上的九凤嘴里衔了流苏,显得华贵重庄,又精美漂亮。
她一只手绕缠着佛珠,搁在榻上的凤首扶手上,另一只手随手摆在腿上,小指上的指套,雕凤镶宝。
太后娘娘打量了虞幼窈。
十三四岁的姑娘,身段纤盈细弱,便是一身厚重的县主命服,也难掩宫腰楚楚,桡骨嬛柔,规矩仪态都是极好。
太后娘娘放缓的声音:“抬起头来,让哀家好好看看。”
虞幼窈几乎生不出任何违抗的心思,一个指令,一个动作,在太后娘娘审视的目光下,缓缓地抬起了头。
细细一对弄月眉,盈盈一双潋滟目,鼻琼山秀,丹唇含芳,再一张白腻的鹅蛋脸。
太后娘娘也不禁赞了一声:“娇色含光,韶光淑气,皇上赐你韶仪县主,倒也不负其名,”说到这儿,她语气又温和了一些,瞧了身边的位置:“坐到哀家身边来。”
虞幼窈不是长辈们最喜欢的端庄秀美,可她娇贵明亮,含韶光亦含皎色,任何人瞧了,都要眼眼一亮,眼里再也盛不下旁人了。
第662章 光耀祖功
立马就有宫女,置了一张锦杌在太后娘娘旁边。
虞幼窈敛衽下礼,乖巧应声:“是!”
行完了礼数,她低眉敛目地走过去,规规矩矩地在太后娘娘身边坐好。
太后娘娘见她不卑不亢,规规矩矩,笑容深了一些,转头瞧了还站着的虞老夫人,温声道:“你也坐,别尽站着受累。”
虞老夫人低头谢恩,小宫女扶着她坐到一张垫了软垫的椅子上。
太后娘娘喜欢虞幼窈,拉起了她的手:“好孩子,在家里都读了什么书?”
脸上露了温和的笑容,亲切地拉着她的手,就像一个慈爱的长辈,就连问话,也都是寻常长辈,见到后辈之后通常会问的话,没有一点架子。
不知不觉,就叫人放下了心中的戒备,忘记了眼前的人,是高高在上的太后娘娘。
虞幼窈羞涩一笑,小声回答:“家里请了女先生,读了《女诫》、《内训》、《女语论》,另外读了《四书》,《五经》也略读了一些。”
读女书是为了明德,读四书是为了明理,五经是为了知礼。
都是大家闺秀该学得。
太后娘娘笑容一深:“多读些书好,女子多读书,也能知礼明德,知善而行善,”说到这儿,她话锋一转,就道:“教你课业的女先生,是叶应秋吧,是个才德兼备的人,早年些,她没有和离的时候,曾跟着婆母进宫拜见过哀家,哀家喜欢她做得笔,用了许多年,也用习惯了。”
仿佛只是在闲聊家常,但字字句句才德善礼,令虞幼窈不敢轻忽大意:“祖母也说,身为虞氏子孙,要多读些书,才能铭记祖德,光耀祖功,不辱家风,”说到这儿,她抿嘴了微微一笑:“叶女先生也时常教导,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不能断章取义,非指女子不需要读书有才,而是劝戒女子要以德行为主,无才须有德,有才更须有德。”
虞氏族的祖德、祖功是什么?
无非是高祖皇帝亲赐的“忠烈”二字,而太后娘娘字字句句都是“德”,她自然也要接了这话。
太后娘娘一听这话,笑容更深了,拍了拍她的手:“你们虞府满门尽忠尽烈,皇上和哀家也都记着。”
她挑了眼儿,瞧了虞幼窈。
纤细盈弱的姑娘,就坐在她的身边,却不显慌张卑怯之态,她双腿并拢,双手交叠于双腿之上,柔荑纤妙,端坐了身形,背脊单薄挺立着,却并不刻板、僵直,反而有一种从不容不迫的高贵柔态。
这样的姿态,礼数好虽好,可到了贵人面前,就难免就会人觉得,她对贵人不敬。
可是,她削肩自然下塌,低弯了一截儿玉颈,显露出了柔顺恭敬之态。
任人瞧了,都要大叹一句:“好风骨!”
太后娘娘瞧了多宝阁上,一尊白瓷粙的美人瓶,细腻的瓷儿,白腻得比玉还要细滑,那细长的瓶颈儿,像极了韶仪县主的玉颈,光润优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