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时行提议让萧善诗来也是因为她足够上进。
然后他也写了这样的想法不合时宜,但眼下却是非常时期,他还说明当地人对萧善诗都认识,对她的接受程度也很高,女子当县令能够最大的抵消当地人的不满。
他自己当县令是因为让当地人赚了钱,若是后来人做不到,只怕要引起不满,而女子他们多少会宽容一些。
在最后他甚至还写了一句:女子有才者纵是男子也多有不及,望中枢不以性别论成败。
李游道放下奏疏都忍不住感慨了一句: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骆时行整体奏疏其实都不是特别严肃,一直在打感情牌,但是他从地理、人文以及稳定等多方面阐述了选定萧善诗的好处,就让人感觉好像真的是这样,思路直接就被他带着走了。
而最后一句李游道觉得很可能朝中女官们也出了一把力,甚至还拍到了武曌的穴位上。
武曌提拔起来的那些女官难道不想拥有实权吗?谁不想呢?可是她们很难侵占男人的空间,哪怕她们比那些人更有手段有才华,就算有人暂时能够进入其中,也会很快被那些男人抱团用各种手段驱逐出局。
她们需要一个突破口,如今北带县令或许就是一个突破口,只要这个小娘子能抗住,做得好,以后都能算是标杆。
至于若是做不好怎么办,那又如何?难道还会比现在差劲吗?
好不容易有个男子为她们说话,而不是提起女子为官就暗骂一句牝鸡司晨已经很好了。
一时之间京中女官对于骆时行印象大好,她们也不是没有自己的地盘,舆论这方面她们掌控得就很好。
于是骆时行的形象就变成了有才华,长得好,还心怀天下为国为民,简直是模范官员,是大家对为官者的最深切的期盼。
武曌对于这件事情其实是无可无不可的,一个小小的县令并不能影响到什么。
而太平公主却觉得骆时行说的话太有道理了,她明明是公主,自幼受到最好的教育,母亲又是掌权者,结果她就算想要推荐门下为官都要被警告不要干政。
凭什么啊?那么多废物还占着官位呢,她又不是要自己做官!
然而大家的想法十分一致,太后能掌权是因为她乃李家妇,是李家的人,而太平公主虽然姓李,但是她嫁给了薛绍是薛家人,李唐的江山自然跟她没关系。
是以整件事情里面太平公主才是出力最多的那个,她甚至带着女官们为这件事情奔走谋划。
等事成之后太平公主略有些得意想道:难道只有你们男人会抱团吗?
武曌在整件事情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倾向性却没有像当初让骆时行当交州刺史一样一言以定。
等到事情平息之后,武曌才把女儿喊过来说道:知道哪儿做错了吗?
太平公主显然有些茫然:女儿做错了?
武曌将她拉到身边十分温和说道:你要明白,那位小娘子能当县令其实跟你们并无关系。
太平公主有些不服气:怎么会没关系呢?要不是我们据理力争他们才不让步。
武曌虽然宠爱女儿,但打击起来也不手软直接说道:据理力争的其实并不是你们,而是骆时行,你是不是还没看过他的奏疏?
太平公主听后颇有些愤愤不平:他们又哪里同意女儿去看呢?
武曌将奏疏递给太平公主说道:看看吧。
太平公主看完之后若有所思说道:所以是因为他写的这些理由那些老古板才同意的?
武曌靠在凭几上说道:但凡觉得事不可为又不甘放弃,便要多想一想怎么才能让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骆时行抓住了重点,一个是边境需要稳定,第二是他选了一个汉人,外族的男人跟汉人的女人,那自然是选汉女的,剩下的都不重要。
其实到了武曌这个地位,对男女的关注已经不那么多了,她会给女子机会,让女子为官,却也没有什么非要让女子跟男子平分秋色的想法。
是以太平公主关注到的是这个新县令的性别,而武曌则关注到了骆时行在这件事情上的思维方式。
太平公主似乎明白了什么,拉着武曌的手娇笑说道:那也不能说女儿做无用功嘛。
武曌也没反驳她,实际上太平公主除了帮忙把骆时行的人设刷出了时髦感以及让大家对他十分有好感之外,也没别的什么用。
不过女儿还小,慢慢来吧。
太平公主又看了看那封奏疏说道:不过他这写法倒是挺有意思的,以前从未见过。
她当然没见过啦,骆时行为了把自己的想法阐述清楚,直接用了后世写议论文的方式,论点论据论证一应俱全,那当然是十分清晰可辨。
也就因为这一份叙事条例的清晰,朝中居然没几个人攻击他乱用格式的。
当然这里面也跟他才名远扬有关系,如果是普通十五岁的小郎君这样写,他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位小郎君乱来,不学无术,入了官场当然要跟大家保持一致。
但换成骆时行,有之前的檄书打底,再有那首词,大家的想法就变成了:这会不会是一种新的文章形式?
名气带给人的绝不仅仅是知名度那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