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8页
    说完这话,球球直接把盒子往地上一丢,屁股往上一坐——
    啪。
    随着一声响,盒子被压得彻底扭曲,反倒开了。
    真好,又学到了一课。
    唐纳觉得好笑。
    比蛮力更好使的,不是智力,是暴力。
    捡起那两片扭曲的铁皮,打开一看,唐纳发现里面是一封没贴邮票的信。
    信封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
    给、娜、娜!
    “给娜娜?”唐纳惊讶地读出声。
    其他孩子不识字,听到唐纳这么说,便理所当然认为:
    “是写给纳纳的信吗?”
    “这果然是和纳纳有关的秘密啊!”
    “不,不是我。”唐纳摇头解释,“这个‘娜娜’,是个女孩子的名字。”
    “啊?”
    “居然和纳纳的名字是一样的发音吗?”
    唐纳盯着那信封看,又在那三个娟秀的字体边,发现了用彩笔写着的数字18。
    数字的字迹歪歪扭扭,看着眼熟。
    唐纳立刻拿出藏宝图比对,果见两笔的颜色和粗细一样,歪斜的程度也基本一致。
    信封上,有两个人的字。
    一个是写信的人,一个是藏信的人。
    藏信的人,又与画藏宝图的,是同一个人。
    这个人,唐纳很怀疑,就是外婆。
    唐纳开始回忆,自己是否在哪里看到过外婆的字。
    很快他就想起来,日历上歪歪扭扭的备忘,和信封、藏宝图上的字,高度相似!
    这果然是外婆埋起来的东西!
    唐纳本想粗略看一眼盒子里的东西,就把盒子埋回去。
    可如今想清它与外婆的关系后,他就不是很想这么做了。
    唐纳将信叠好收进口袋,示意孩子们把土填回树下。
    “纳纳不打开看吗?”孩子们问。
    “不能随便看别人写的信……”唐纳只说,“等我确定这是我可以看的东西之后,我再打开。”
    唐纳言之有理,孩子们也不勉强。
    把土填回树下后,天色也就不早了。
    小伙伴们也到了该回家的时间。
    这是很充实的一天。
    大家知道了纳纳生日的特别之处,一起为外婆做了蛋糕,一起淋了雨寻了宝,一起挖土找出一个写给“娜娜”的秘密。
    离别之际,孩子们都有些依依不舍——
    “纳纳,我们明天还会来找你玩!”
    “你哪里也不许去哦!”
    “要乖乖在家里等我们哦!”
    “是的。”
    “嘿嘿……”唐纳朝孩子们挥手作别,“知道啦!明天见!”
    等小伙伴们都离开,等一切都忙完,等到了独自躺在床上的时间……
    唐纳将那封信举在面前,又是怎么都睡不着。
    虽然今天他很累,本该睡得很香。
    但好奇心被钓得厉害,他看着“娜娜”那两个字,脑袋瓜浮想联翩。
    恰好就在他生日之前,被他发现了这封与自己同名的信。
    唐纳有一种预感,这个“娜娜”,一定和他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娜娜。
    娜娜是谁呢?
    能和他同名的,很可能是同辈。
    难道是他有个不为人知的双胞胎姐妹?
    18……
    18岁?
    唐纳猛然记起,在幼儿园毕业的那个梦里,他还重温了与外婆没完成的那个约定。
    外婆说过,等到他十八岁的时候,要告诉他一个秘密。
    但是后来的外婆,得了阿尔兹海默症,忘记了很多事情。
    而他也因为意外,没能等到外婆想起来的那一天。
    唐纳坐了起来,盯着那封信,更加清醒了。
    如果,这封信,就是外婆要隐瞒的,在18岁才能开启的秘密……
    那么现在的他心理年龄已经超过18岁,是不是就可以知道了?
    想到这里,唐纳一掀被子,往外婆的房间跑去。
    第82章
    “婆婆, 睡了吗?”唐纳在门口用气声呼唤。
    很快就传来外婆的回应,“哎!婆婆还没睡呢。”
    听起来声音还很清醒。
    “婆婆还难受吗?”唐纳走进门中。
    “不难受啦。”外婆本卧在床上,看见小孩进来,就撑着上身坐起来, 打开了床头的暖夜灯。
    中午吃唐纳煮的粥, 晚上吃唐纳烫的糊, 外婆今天在床上休息了一整天。
    到了晚上,她气色看起来显然比早晨好得多。
    确定外婆身体状态好转,唐纳才敢提起困扰了他一整晚的那个话题——
    关于那封信。
    关于“娜娜”。
    也许是注意到小孩凝重的表情, 外婆猜测,接下来话题可能不太轻松,便掀开了被子,示意小孩上床慢慢聊。
    唐纳一见, 小身子一拧,一骨碌钻进被窝里,从外婆怀中探出个头。
    黏黏糊糊卖了许久的乖, 唐纳才小心翼翼地说起正事:“婆婆, 我今晚过来, 是来找你自首, 找你忏悔来的。”
    被小孩的用词逗笑, 外婆圈着他摇了两下, “这么严重啊?”
    “嗯……”唐纳苦着脸, “可能比婆婆现在想的还要严重。”
    “说出来听听。”
    “我……我没经过婆婆的同意,偷拿了婆婆的藏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