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早以前,就已经放不下了。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文煦之低声诵道。
末了,他说:“我去和他谈谈。”
几位老人身形一震,“国公?”
文煦之艰难地笑了笑:“是我的错,识人不清,教出了这么一个……奸佞小人。”
“我对不起庆朝,对不起先帝,对不起诸位同僚……这件事情因我而起,也该由我来解决。”文煦之缓慢地、愧疚地说。
“这怎么能怪你,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沈明泽会是这种人!”
“国公当时收他为徒的时候,也是带来给我们看过的,你要是这么说,那我们几位也有责任。”
“谈谈可以,要去也是我们一起去,国公你别想一个人去找他。”
文煦之脸色苍白,扯了扯嘴角,尽量露出一个安抚的笑容。
好友们已经很头疼了,不应该再让自己的情绪加重他们的负担。
*
当夕阳完全落入地平线,天地之间燃尽最后一抹余晖时,文煦之披上斗篷,一个人拄着拐杖,离开了国公府。
夜幕降临,明月高悬。
天上有盈盈的月华洒落,地上有满城灯火璀璨。
京城的夜晚永远亮如白昼。
忙碌了一天的百姓们三三两两的结伴归家,小童围绕在大人身旁追逐嬉闹,街道两旁飘来食物的香气,小贩推着瓜果叫卖。
文煦之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如同一位再寻常不过的老人。
人们与他擦肩而过,无人知晓这位雪鬓霜鬟的老者过去的风采。
——他曾经于朝堂上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近一个时辰,毫无顾忌地指点江山,直至忘乎所以。
可他如今老了,步伐已经不再稳健,连眼神都开始变得浑浊。
文煦之从车水马龙之处慢慢走入幽静小巷,如同他陪伴着皇朝,从鼎盛一步步迈向衰败。
周围渐渐没有了人影,文煦之只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这条路,沈明泽刚刚当上丞相,传出“奸臣”名号时,他曾经走过一次。
……原来已经这么多年了。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在怀疑自己。
虽说文煦之桃李满天下,但他真正意义上收下的弟子不多。
他教过先帝的九位皇子,八个不得善终,一个荒淫无道。
之后又多了一个沈明泽,原本也是赤忱正义的少年郎,如今却作恶多端。
文煦之经常想,到底是他一开始就看错了人?还是他作为老师,教坏了人?
记忆中这条路似乎很长,但今天他却好像没走多久。
文煦之停下脚步,抬头看见丞相府隐在晦暗中的牌匾。
这倒是没有想到。
——外面的街道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丞相府的大门外却只挂着一只闪着微弱烛光的灯笼。
一条小巷,好似分割开了天堂地狱。
他上前,敲响了大门。
*
与此同时,祁恒等人正在山林里安营扎寨。
临西郡偏远,路上花费的时间长,更何况易淮还专带着他们绕远路。
如今世道,山上别的东西不多,就山贼多。
他们这七天已经打下了七个寨子,收获颇多。
估计等走到临西郡,赈灾需要的款项就能凑齐了。
易淮凭自己的本事在这个小团体中获得了尊重。
用他制定的计策,总是能很快速地结束战斗,而且几乎不会有伤亡。
但令小团体苦恼的是,主君和军师关系好像不太好,一直在冷战!
准确的说,是易淮单方面地和祁恒冷战。
祁恒觉得这样不行,误会一定要解决,不然只会越积越深。
他打算今晚,找个机会和易淮聊聊。
--------------------
作者有话要说: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二节 》
有小天使发现这一章的小标题不一样了吗!
给文国公的排面~
取自: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第12章 蠹国害民的乱臣贼子(12)
山林行军,一切从简。
易淮不是吃不了苦的人,他席地坐在篝火旁,对着火光皱眉观察地图。
祁恒吩咐侍卫到远一点的地方巡逻,以免打扰到他和易淮。
侍卫领命走远。
易淮听到动静抬眼,便看见祁恒走到了面前。
他冷笑一声,站起来打算换个位置。
“易先生。”祁恒的声音不带一丝负面情绪,十分诚恳。
显然并不介意易淮几天来的“冒犯”。
那天易淮拂袖离去之后不久,祁恒把宁景焕劝回了京城,千叮咛万嘱咐他不要冲动行事。
等到祁恒空出手来打算去寻找易淮的时候,就听说他已经回到了队伍。
自那之后,易淮对祁恒的态度总是人前恭敬有余,人后爱答不理。
他依然会替他出谋划策,会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但不肯与他多说一句话。
祁恒到现在都不明白,易淮对他的气到底从何而来?
祁恒快步上前,拦住易淮:“先生何故对我疏离至此?即便是罪犯,也要告诉他犯了什么罪,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