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3页
    打战,这个词已经远离老百姓好久了。
    大家都有个疑问:我们已经好久没打战了,真打起来会怎么样?还会像以前那样被欺负吗?
    一时间,大街小巷都在讨论这个话题。
    大学里讨论的尤其多。
    有些懂军事的人就凑在一起说着双方的优劣势,有的说祖国必胜,有的则担心对方有苏年的装备支持,不好打。
    我们人多是优势,但对方再去去年跟苏年签了军事合作条约,必要时候苏年也会出兵支援他们。
    在北边陈兵列阵,就是应对苏年的,搞不好到时候就是一对二的局面。
    而且,他们的装备比我们先进很多,这一点是我们的劣质。
    雷鸣是退伍的,他比普通人更加关注这块的问题,回到家后就拿着地图在家推演。
    可他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排长,又离开军营这么久了,能推演出什么呢?
    刘小芳他们都很担心。
    怕一打起来国内又乱了。
    雷鸣道:放心吧,这次不会乱的,只要苏年不参加混战,打他们不费事。
    这点自信雷鸣还是有的。
    但老百姓们还是将家里的钱跟票都拿出来买粮食,就怕再来个几年战争。
    孙红梅等人当天也悄悄的囤了一些粮食,黑市里的粮食最好卖了。
    秦晚晚当天就来找孙红梅他们,让她们这段时间别开工了,黑市里的生意肯定不会好到那里去的,不如就休息休息吧。
    孙红梅问她:真的会打起来吗?
    肯定会打的。秦晚晚道:不过也不用担心,我们肯定能胜利的。
    她虽然不知道这场战争具体打了多久,但这场战争胜利的是我们。
    就在大家还在猜打不打的时候,第二天报纸就刊登了最新消息,边境昨天就开干打起来了。
    接下来的每天第一日报都会将前线的战况刊登出来。
    大家坐在家里就了解了前线的情况。
    我军以雷霆之势,面对敌人的挑衅果断迅速出击。
    东西线两路九个军区同时推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了速完成了我军制定的作战任务就没有继续推进了。
    我们只是迫于对方的挑衅被逼无奈之下才反击,并不是来侵略的,所以打到他们国内攻占了部分重要城镇后就停止作战了。
    从二月十七开打到三月五号宣布撤军,不足二十天的时间就将越国佬给干趴下了。
    消息传到国内的时候,大家都高兴坏了。
    一开始还担心会是一场持续性的作战,结果一眨眼就结束了。
    好多老百姓都不敢置信,怎么这么快?
    有人说撤军只是战略转移,还有人说照这个速度不用一个月就能把越国全部攻占。
    等看到报纸说开始清扫边境炸毁对方重要防御工事后大家就知道了战争是在很的要结束了。
    与此同时,战地记者们拍了一些照片回来。
    一开始打战的时候,老百姓们还没什么太大的仇恨,觉得这就是老子教训不听话的干儿子,算是半个家务事。
    直到看到前线传回来的照片,上面清楚的写着援越物资几个字的时候,国内老百姓的情绪彻底被这些越国佬给点燃了。
    当年帮助他们的时候我们国内正赶上了大饥荒。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一把手还是决定帮助他们驱赶恶狼,那时候不但援助了数以万亿计的物资,还派了三十多万的军队前去支援,为了打赢这场侵略战,国内的老百姓真的是勒紧裤腰带的把物资节省下来援助他们,结果呢?
    这些忘恩负义的狗东西,这才过去多久?就用我们援助他们的设备调转枪口来打我们了。
    还有人统计了下我们国家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一共援助越国佬的各种武器装备跟战略物资,共计两百亿刀,更别说那一千多名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士了。
    这个统计结果一出来,老百姓的情绪就更炸了。
    一个个的恨不能挽袖子上去骂街対撕。
    就有人惋惜的说当时我们要是拿这么多钱来发展国内经济我们现在也不在至于还这么穷,这么多钱干点啥不好,结果都喂了狗。
    有理智的分析了当时的情况下我们要是不出兵,估计现在也不得安宁。
    总之,越国佬是一群忘恩负义的狗东西这一点毋庸置疑。
    有些大学生们就写信,请求不要撤军,把这些忘恩负义的狗东西直接打老实吧,太他妈的气人了啊。
    也有些老百姓在闲聊的时候就表示支持继续打,他们当年能勒紧裤腰带支援他们,现在就敢再次勒紧裤腰带支援国家打这个狗杂碎,人脑袋直接打成狗脑袋他们就记住教训了。
    但不管国内情绪多高涨,战争开始的很直接,结束的也很迅速。
    虽然战争结束了,但边境地区一直都还不安稳。
    小规模的试探时有发生。
    秦晚晚知道,这只是暂时性的,后面还会有一场更大规模的接触。
    那时候才是真正的把这些砸碎给打老实了。
    随着这场短暂战争的结束,国内再次恢复了平静。
    与此同时,随着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国内市场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
    之前农村都是以小队为单位划分集体责任田的,农民们都要一起干活拿工分,每次收获的粮食要先交公粮,剩下的才能根据全家积攒下来的工分来分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