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太皇太后,微臣搜晋王书房时,晋王书房里的小厮及搜查的兵将都在场,晋王私藏龙袍有目共睹,微臣并未污蔑晋王。周以安恭声回禀,他心里已经全然明白,这是太皇太后做的局。
证据确凿,晋王你还不认吗?太皇太后怒声道:你太让哀家失望了,皇上年幼,哀家念你是他的亲皇叔,才将皇上与朝政都托付给你,哀家何其信任你,你竟是这样回报哀家的信任,你简直其心可诛,来人,晋王私藏龙袍,意欲篡位,罪不可赦,将其押入大牢,听候发落。
禁军进殿拽起晋王,拖着他往外走,晋王拼命挣扎,嘶吼道:臣没有,臣冤枉,太皇太后,臣并未心存谋逆,您不能冤枉微臣。
太皇太后走到珠帘前,看着晋王被禁军拖走,听着晋王越来越远的嘶吼声,她沉声道:周爱卿,抄晋王府,其家眷奴仆一律打入大牢,等内阁商议后再做定夺。
李相及各位阁老三缄其口,他们在太后说密奏时,心里就有了猜测,太皇太后在为皇上清除隐患,为了大武国的安宁,晋王不值一提,他们心里赞同太皇太后的做法,毕竟其他宗室王爷都缩着头往后退,只有晋王装傻充愣的往前凑,所以晋王并不冤枉。
周以安恭声应下,带着兵将去抄晋王府,搜查结束时他已经命人将晋王府团团围住,现如今晋王府一只苍蝇都没有飞出去。
朝堂上,太皇太后看着满朝的文武大臣,冷声道:李爱卿,孙爱卿,这段时间向晋王表忠心很辛苦吧?
被点到名的两人连忙跪下求饶,太皇太后沉声道:来人,将他们打入大牢,听候发落。
随着大声求饶的两人被禁军拖走,满朝文武皆战战兢兢的低下头,太皇太后叹气道:连皇上的亲皇叔都不可信,哀家还可以信谁?罢了,罢了,这世间一心一意为孩子谋划的大概只有父母了,既如此,哀家能托付的只有皇上的生身母亲了,从明日起,太后便与哀家一同垂帘听政,众位爱卿,可有异议?
太皇太后圣明。朝臣一同恭声道。
太后与太皇太后一同垂帘听政后,太皇太后便尽心尽力教导太后治国之道、如何制衡朝臣、统御天下,等到四个月后,太后处理朝政渐渐得心应手,太皇太后便下了懿旨令镇国公回京荣养,并与太后商讨后,派正二品龙虎将军前往边疆接替镇国公戍守边疆。次月,镇国公回京后,太皇太后授予邹家二爷天子太傅官衔,并亲笔写下了封邹家女儿为后的懿旨。
弘兴六年七月十三日,太皇太后已病的起不来身,她拍拍太后的手,嘱托道:哀家教你的最后一点,是学会放手,皇上慢慢长大,你要让他自己学会拿主意。眼角滑落一滴眼泪,太皇太后哀伤道:先帝,是哀家的错。
太后眼眶发红,看着对面即将垂暮的老人,恭声道:臣妾谨记。
弘兴六年七月十六日,太皇太后薨逝,自此太后一人垂帘听政。
岁月流逝,时光荏苒,弘兴十三年,太后下懿旨令镇守边关数十年的周大将军回京荣养,同时封周以安为正一品兵马大元帅,命其接替周大将军戍守边关。
婉清。周以安不知如何开口:你为了大武国,为了太后,为了周家,他必然要戍守边关,只是他不舍得媳妇,便求了太后的恩旨,允他带媳妇一同前去。
武将拖家带口戍守边关风险太大,朝臣本有异议,但周以安是太后的亲弟弟,且人家愿意将四个儿子留在京城,朝臣们也就不再说什么。
我愿意与你一同前去。婉清含笑道,她知道为了让周以安能够亲自教养孩子们,父亲周大将军拖了三年才肯回京荣养,现在最小的景浩都九岁了,以后有老太太、大老爷与大太太教养,她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周以安柔声问道:四个儿子要留在京城,你还愿意与我同去吗?
婉清含笑道:我爱孩子们,也爱你,而且我还未见过边疆的风景,趁我们还未老,我想与你一起去看看。
周以安将婉清搂在怀中,眉眼温柔:谢谢夫人。
婉清忽然想到了什么,抬起头问道:刚才你说四个儿子要留在京城,那佳宁可以与我们一起去?
嗯。周以安笑着点头。
(正文完)
第192章 番外:佳宁(一)
一马平川的平原上,一个身穿红衣的少女驾着马飞奔而过,扬起一路黄土飞扬。
女使明月伸手挥了挥扑到脸前的黄土,打了个响亮的喷嚏后,继续瞪大眼睛盯着骑马的红衣女子,望着马上身姿矫健的姑娘,看着姑娘飞舞在风中的黑发,明月情不自禁双手捂住心口,眼眸里闪着明亮的小星星,她家姑娘实在是太完美了,真是如花如竹如月如风一般的女子啊。
明月痴痴的看了一刻钟,红衣少女跑马过了瘾,吁一声缓缓停下来,身后护在她骑得马两侧的女护卫同时勒紧缰绳,停在红衣少女身后。
明月连忙拿起准备好的手帕走过去,后面跟着捧着茶盏的小丫鬟。
姑娘,奴婢为您擦手。明月咧嘴笑,她家姑娘离近了看更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