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分权,实则在为小皇帝集权。
防止任何一方生出异心,皇权皆能联手余下两方与其抗衡。
是以,这情报暗桩极有可能就在宁常雁本人手中,是先帝给幼帝微弱皇权增添的分量。
可假设这个推断成立,是否能够说明宁常雁一早知晓赵参堂的为人处事,身为一国之君断然容不下逆反之臣。那么,究竟是她在斗赵参堂,还是宁常雁利用了长公主党与太尉党不和的矛盾,借她之手除去赵参堂。
细思恐极。
穿廊风忽而大了,刮过刺耳的系统电流音。
又开始头疼了。
宁扶疏拢紧斗篷的同时,强迫自己把对宁常雁生出的那点不信任,赶紧撇离脑海。
而后,她深呼吸了几口冰凉空气,身体随之恢复正常。
其实换个角度,照先帝擅弄制衡权术的惯用手段,不排除他将情报当做另一份权,再度分给了其他信任之人。
有一个名字徐徐浮出水面:沁阳大长公主。
先帝幼妹,不爱权势爱美男,不掺和朝堂党争,不存在干政外戚,不失为最中庸的合适人选。
暮色四合,月澹霜冷。寒雁孤飞徘徊,高殿鸳瓦碧甍。恍恍惚惚沉吟了一路,不觉更深夜阑栖鸦鸣啼,直见摇曳烛光倒映轩窗暖,方才剥离思绪回神。
殿前伺候的小黄门听见凤辇金铃声,立刻打起精神,端正腰板。
待声响近了,又伏身跪地行礼。
其中服饰品阶最高的一人拾起倚门而放的锦帛绣伞,小跑到凤辇前,躬着脊梁将伞撑在宁扶疏头顶。这是长公主殿下冬日出行的规矩,纵使天公作美未降雨雪,也必得撑伞遮挡砭骨寒风。
长公主殿下安。那太监行礼后道,您可终于来了,陛下已经候您多时了。
宁扶疏淡淡嗯了声,步态雍容行到檐廊下,突然开口问:你叫什么名字?
那太监嗓音格外尖锐:奴才方缘贵。
宁扶疏仿佛只是随意询问,没再多言,云履跨过朱漆红木砌的高门槛。
她将袖中卷宗取出递给小皇帝,姐弟二人之间从不讲究那些虚礼。宁常雁接过卷宗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打开查看,而是让皇姐坐到自己对面,再将小案上的茶点推去她面前,说是特地命膳房做的。
宁扶疏确实有些饿了,捻起碟中的龙井茶酥及百果松糕各吃了一块。
香甜松软,全是依照她口味准备的。
又端起凤纹瓷盏,抿了两口新鲜竹沥水泡制的洛神花茶润喉,看似不经意问道:今日怎没瞧见黄世恭?
适才引她进门的那个方缘贵,身着绯红宦官服,衣前团绣荷花,是正四品掌印太监的袍子。
而从前东宫掌印太监便是黄世恭,太子登基后自然顺势成为御前掌印大太监,什么时候这位置竟换了人。
嗐,皇姐别提了。宁常雁烦心地摆摆手,老东西兴许是最近年纪大了,总爱说糊涂话,交给他的差事也办不好。朕实在没法继续用他,就让人歇着了。
原是如此。宁扶疏点点头,年岁大了,犯糊涂也无可厚非。
随后又思及禁军副统领上次来府里,说宁常雁赏了黄世恭一顿板子,下手没留情,事后也做得绝,默着想了想终是忍不住多啰嗦几句:
不过话说回来,他到底是母后留给咱们的,这么多年来伺候你也尽心尽力。如果实在没法用了,不如叮嘱两句放出宫去。凭着他在宫里存下来的积蓄,能够安度个晚年。
宁常雁笑笑:阿姊说的是,朕晚些便让人去传口谕。
恰好进来更换炭火的小黄门不由得手腕一颤,抖落两点碳灰,地面绒毯瞬间添染些许脏色。他连忙不动声色侧身,用袍子挡住贵人视线,同时布靴踩上碳灰,小心碾磨、抹除痕迹。
长公主殿下被蒙在鼓里,可他们这些在殿里殿外伺候了一整天的奴才却心底门儿清。
这宫里哪儿还有什么黄世恭,有的只是天子一怒,流血五步呐。
换完银丝炭的小太监匆匆退下,仿佛一切差池都没发生过。宁常雁端坐龙椅,掸开那封长度夸张的卷宗。
一目十行,眉间皱痕仄起便再没舒展开。
时间在漏壶滴答中缓慢流淌,宁扶疏手侧的糕点碟子见了底,花茶添了两次水。宁常雁才终于从头到尾读完,压着瞳孔怒意盛然,启唇道:皇姐对赵参堂处刑的日子有什么看法?
尽快。宁扶疏言简意赅,如今证据确凿,没必要拖着。
朕也这么觉得。宁常雁将卷宗收好,起身坐去她身边。习惯性的动作抹去君臣尊卑有别,宛如寻常人家的姐弟促膝而谈。
他续道:但马上就到冬至了,祭天大典上由文武之首领百官拜谒祈福。到时候如果只有丞相,却不见太尉的话,终归不太合适。
宁扶疏听懂他言下之意:阿雁想在祭天大典之前,敲定人选接任太尉之职?
知朕者,阿姊也!宁常雁眉眼弯弯笑得挚诚,问道,皇姐有合适的人选举荐吗?
宁扶疏眼前霎时浮现出一张男子冷颜。
剑眉浓黑、斜飞入鬓。瞳仁墨黑如渊,又犀利似鹰。唇色浅淡,惯会阴阳怪气冷嘲热讽,吐不出几句好话,唇瓣却不算薄,若唇薄寡情是真,那人大抵不凉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