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页
    马建设大声说:“龙伯伯,这是厂里给远夏家的,没有错吧?”
    微胖的龙福明笑着说:“是呢。大过年的,这是厂里的一点心意。”
    远夏赶紧说:“谢谢龙主席和厂领导。”
    龙福明走到远夏家门口,说:“这不应该的嘛。老远要不是见义勇为,这苹果也该是你们家的。收好,跟弟弟妹妹过年吃。远大爷,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呢?生活还过得去吧?”他说着就进屋来给远德厚敬烟。
    远德厚起身来,拘谨地伸出双手接过卷烟:“谢谢领导关心,过得去。”
    龙福明看了看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点头说:“过得去就行,有困难就去找厂领导。达生虽然不在了,但他始终是我们厂里的一份子。”
    远德厚感激地点头:“谢谢领导关心。”
    当然,不管是远德厚,还是远夏,这话都当客套话听,不会真去找厂领导。
    这箱苹果算是意外之喜,给他们这个年平添了许多喜悦和幸福。
    等龙福明走后,马安民又折返回来,对远夏说:“远夏,东西叔叔给你买到了。现在跟我去拿吧。”他身后还跟着马建设。
    远夏一喜:“真的?那赶紧去。”他将手用帕子擦了擦,急忙跟着马安民出了门。
    爷爷和弟弟妹妹们都好奇地看着他:“夏夏(大哥),买了什么?”
    远夏回头眨了一下眼:“一会儿就知道了。”
    马建设勾着远夏的肩:“远夏,你到底买了啥?这么神神秘秘的。我老爹还叫我去帮你搬东西。”
    远夏笑着说:“谢啦!”
    他们下了楼,走到停在宿舍楼钱的货车边。
    马安民打开驾驶室的门,从另一边上去,小心翼翼地将驾驶室里的一个袋子挪出来,说:“建设和远夏你们一起接着点,小心,有点重,别摔破了口袋。”
    远夏和马建设赶紧伸出双手,帮忙一起托举着袋子,从上面取下来一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
    马建设伸手按了按袋子:“什么东西?大米吗?不太像。”
    远夏说:“不是,葵花籽。”
    马建设眨眨眼:“你买这么多葵花籽干什么?”
    远夏笑了:“吃啊。”
    马安民在上头说:“还有一袋,好生接着。”
    马建设瞪大了眼睛:“买这么多葵花籽干什么?能吃得完吗?”
    远夏微微一笑:“慢慢吃。”
    两袋葵花籽,五十斤一袋装,一共一百斤,远夏说:“谢谢马叔叔,买这个肯定很费事吧?”
    马安民笑着说:“还好。也是运气好,这些葵花籽是从我老家那边运过来的。大部分进了榨油厂,小部分进了当地的供销社,我在供销社买的,它不是主食也不是副食,不需要粮票,也不限购。我记得你说要尽量多买点,我就买了一百斤,四毛五一斤,多不多?多的话我留一袋,拿去分给其他人。”
    “不多,不多,谢谢马叔叔,我都要了。”远夏喜出望外,本来以为只有一袋,结果买了两袋,他将其中一袋扛在肩上。
    马建设也帮忙背另一袋上楼,一边走一边问:“远夏,这么多,不便宜啊,你不可能全都自己吃对吧?”
    远夏说:“回头你就知道了。”
    爷爷到后,远夏就一直在想办法给他找点事做,拜托李玉英帮忙寻木工活。听说马安民要去外地装苹果,便拜托他看能不能买点葵花籽或者板栗。
    后世说嗑瓜子是中国人人人皆擅长的传统技能,事实上,这个传统的时间并不算长。
    起码在八九十年代之前,南方是很少见到葵花籽的,因为交通不便,优势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交流是很难的。
    远夏读过邓公文选,自然知道“傻子瓜子”这个中国第一商贩的故事,便想着能不能也让爷爷去卖炒瓜子。
    虽然容易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容易被打击成投机倒把,但远夏仔细考虑过,风险还是可控的。
    一是瓜子是小成本买卖,金额不大,顶多是没收教育,二是父亲被追认为烈士,爷爷年纪大,带着五个孙子,没有正式工作和收入来源,做点小买卖谋生,比较容易获得同情,也不会被重罚。
    没想到马安民真帮了他这个大忙,买了一百斤瓜子,现在只要将说服爷爷去卖瓜子就行了。
    远德厚一听说要让他去卖瓜子,毫不迟疑地答应了下来,快得远夏都有点意外:“爷爷,你不怕别人说你投机倒把?”
    远德厚说:“怕啥?一点瓜子而已,我们老家村里放电影、赶集的时候,也有卖葵花籽的,他们不怕,我怕啥?”
    远夏听到这里,忍不住笑了,农民出身的爷爷这辈子就没把投机倒把这事跟自己联系起来,这倒也好,原先就怕爷爷不肯卖。
    弟弟妹妹们对着两大袋瓜子惊奇不已,他们也不是没吃过瓜子,街上偶尔有人挎着篮或挑着担卖瓜子的,用一个小小的竹筒做量筒,一角钱一筒,倒在口袋里,或者用旧报纸卷成一个圆锥状装起来,他们也会买来吃。
    小小的瓜子仁特别香,他们舍不得吃太快,总是一粒一粒慢慢剥,能吃很久,比一角钱十颗的硬糖还能吃得久。
    没想到现在他们自己家里也能卖瓜子了,当然感到兴奋。
    “太好了,以后我们家也有吃不完的瓜子了。”重阳兴奋得蹦跳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