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0页
    吕布手里拿着方天画戟,和房间里的书架简牍格格不入,又不愿意被排挤在外,于是把方天画戟藏在书架后面,然后虎步生风坐在他们家主公另一边。
    郭嘉:……
    这二傻子难道不觉得他的一身盔甲和房间里的摆设也格格不入吗?只把方天画戟藏起来有什么用?
    原焕身姿挺拔坐在主位,屈指在桌案上轻敲两下,打断他们两个火花四溅的对视,“在外人面前收敛点。”
    吕布坐正身子,存在感极强的大块头坐姿板板正正,表情也是和平时判若两人的纯良,“主公,布不曾多言。”
    郭嘉挥了挥衣袖,慢条斯理说道,“主公,嘉亦不曾多言。”
    原焕无奈的摇摇头,正好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头发花白但是精神矍铄的老者和一同过来的几位互相见礼,然后谦让着走进房间。
    书简对他们的吸引力果真巨大,几个人的精神看上去都挺好,但是脸上的黑眼圈全都非常明显,显然来到这里后就都在废寝忘食的读书,都没怎么注意休息。
    原焕似笑非笑看了郭嘉一眼,正跽而坐让大儒们不必多礼。
    郭鬼才这下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他真的安排人精心照顾这些人的衣食起居,可问题是,人家自己不愿意休息,他又不能时时刻刻盯着,下人仆从不敢擅自做主,这整个藏书阁,就算他在,说话最管用的也不是他。
    原焕笑吟吟收回目光,等大儒们各自落座,这才温声开口,“先生们远道而来,焕不曾亲自相迎,实乃人生一大憾事。”
    郑玄在北海时亲自耕种,没有想象中的慈眉善目,而是个利落爽快的硬朗老头儿,他在北海听过这为冀州牧的名字,本以为这是位杀伐果断的主儿,没想到亲眼见到,却还是个温润如玉的儒雅青年。
    他年轻时四处游历,也知道汝南袁氏袁士纪是个温雅君子,之前看他在青州的事情上摧枯拉朽雷厉风行,以为这人变了性子,现在看来,怕是外软内刚,“老朽微末之才,能在有生之年见到古籍存世,方是人生大幸。”
    有郑玄率先开口,其他几人也相继开口客套寒暄,为了这里数不胜数的古籍孤本,说两句好话不丢人。
    藏书楼的确吸引了许多人,能让原焕亲自接见的却只有几位,北海郑玄、颍川司马徽、陈留边让、北海管宁、北海邴原、平原华歆、平原王烈。
    除了司马徽和边让,其他几位皆是青州人,甚至其中有三个都来自北海国。
    管宁、邴原、王烈在青州黄巾贼肆虐之后相继前往辽东避难,青州刺史焦和没有平乱之能吗,士人们在家乡没有办法安心著书立说,出去避难的不在少数。
    辽东与青州隔海相望,太守公孙度政令得体,得知名士外出避难,特意空出馆舍等候他们到来,所以青州的士人想要外出避难,首选就是辽东。
    华歆与管宁、邴原并称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而王烈王彦方,更是天下传颂的道德典范。
    几人在辽东避难,只谈经典不问世事,顺便教化百姓,让百姓明礼知耻,在辽东的时候名气不减反增。
    原焕笑意盈盈看着落座的大儒名士们,怎么看怎么顺眼,不问政事只著书立说更好,书院里不缺学官,只缺能够令天下人信服的师长。
    不算以后可能会到这儿来的名士们,只如今这几位,便足以撑起一座名满天下的书院。
    名士已经就位,还愁没有学生吗?
    等天下学子口口相传来邺城求师问道,就算他们出师之后只有一半愿意做官,对冀州而言也是天大的好事。
    得民心者得天下。
    尽收天下读书人之心,方能在礼法大义上立得不败之地。
    第82章 山雨欲来
    *
    世家大族枝繁叶茂,互相之间姻亲关系错综复杂,名士大儒们的师承关系和世家的姻亲相比,复杂程度毫不逊色,再加上这年头大多数大儒名士都出身世家,人际关系更加复杂。
    郑玄少时聪敏,先后跟随数位钻研经学的大儒学习,百家之学无所不通,后来通过好友卢植的关系到关中拜大儒马融为师。
    他在关中的的时候名声已经非常显赫,学成之后回到家乡,络绎不绝有上千人随他学习,这还是他家中贫穷只能一边靠种田来维持生计一边教导学生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没有后顾之忧专心讲学,学生人数只能更多。
    郑玄、卢植、管宁、华歆早年皆为太尉陈球弟子,算是师出同门,管宁、邴原、王烈等人私交甚好,避居辽东时在一起著书立说教化百姓,房间中的名士大儒年龄相差几十岁,其实互相之间都能说得上话。
    如此一来,正好省得别人再介绍,他们之间不生疏,真正和他们生疏的只有看上去最游刃有余的原焕。
    在座七人,原主只和华歆有过接触,大将军何进执政之时,华歆和荀攸等人同时被征召入京,后来董卓迁小皇帝到长安,他没有和朝廷百官一同前往,而是称病避开任命,自个儿悄悄去了南阳。
    荆州南阳郡,袁术袁公路的地盘。
    董卓祸乱京师,关东联盟讨伐董卓,华歆当时还在袁术身边待了段时间,只是袁术实在不是什么好相处的人,没有足够的忍耐力还真待不下去,于是没过多久,他那蠢弟弟就被放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