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不明白了,现在的日子不好么?您到底想过什么样的日子?还想回到从前去过穷日子?”
“您觉得您的命不好,您现在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您觉得这样的日子不好,您出去跟村里的其他人说说,您看别人想不想打你?”
“娘,正因为我是您亲闺女,我才要将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跟您讲,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只要您让位,有的是小姑娘想给我爹当续弦!”
“我爹可是有两个伯爵儿子!”
“两个公主媳妇!”
孙氏捂着胸口剧烈喘息,她指着门口:“你给我滚!”
四丫叹气,她起身道:“娘,您好自为之吧!”
四丫离开之后,孙氏就在屋里捶着床嚎啕大哭,她边哭边抱怨:“我有什么错?赵家发达了谁都能沾光,唯独怕我们老孙家沾光,我说带我侄儿侄女来,你爹打死不干。
到了京城也是,别人家娶媳妇,媳妇要给婆婆磕头敬茶,我们家娶媳妇我这个当婆婆的得反过来给媳妇行礼!
我就是跟你抱怨几句,你不安慰我不说还训斥我,你这个逆女!”
四丫在门外听着她娘这些话,脸色落寞地离开。
从小到大,她娘就知道在她一个人面前发泄。
四丫也很矛盾,她记得小时候,娘还是护着她的,当然,护着她的前提条件是跟两个兄弟沾不上关系。
若是跟二郎三郎沾边儿,她娘就会把心偏到胳肢窝。
四丫有时候会伤心难过,但从来没有怪过孙氏,乡下人家,谁家都是这样。
她还有娘亲护着,三丫的娘亲根本就不管她不说,还抢她的吃的。
四丫小时候其实挺满足的。
可是家里日子好了之后,娘就变了,变得爱抱怨,变得不管什么事儿都不满足。
听听娘说的什么,说爹不管孙家。
带赵家人来京城是阿奶的决定,而且人选族里都是挑的最好的儿郎和姑娘,孙家呢?
孙家几个表哥表妹表弟表姐们不是成亲了,就是性子木讷,为人笨拙,带他们来京城做什么?
来拖后腿么?
阿奶要的是能干的人,机灵的人。
可爹便是没同意带孙家人来,却不曾少帮衬孙家。
孙家的青砖大瓦房是爹帮着修的,孙家的骡车是爹给买的,还要爹怎么样?
四丫失望地离开。
不过她是有差事的人,销假进藏书馆当差之后四丫就把这一切都抛开了。
老太太让赵香芹去给孙氏看病请脉,她就一个要求:“三郎成亲之前,她得活着!”
活过了三郎成亲,看她管不管孙氏!
想死就死!
她绝不拦着。
四丫后来没怎么去看孙氏,二郎跟三郎每次沐休都去看她,孙氏在二郎三郎面前倒是没表现出来什么。
不但如此,她的精神头还渐渐地好了起来。
听下人们说,孙氏在乡下交到了朋友,也是一个京中来的富商的妻子也在附近养病,两人是在庙里上香的时候认识的。
二郎三郎倒是觉得孙氏交个朋友不错,如今家业都在京城,总不能让爹娘一直在乡下呆着。
一家人总要在一起的好。
不过回头二郎跟三郎还是找人调查了一下这个富商的太太,人挺好,没啥毛病,于是两人就将这事儿丢开不管了。
转眼就是过年,老太太让赵铭田去把孙氏接回来,一大家子人过了一个团圆年。
孙氏回京之后就没有再去庄子,因着她伏低做小,老太太倒也没提这茬。
到了大年十五,京城热闹非凡,老太太要招待乡下来的亲戚们去看花灯,去见识,故而一大家子人都去街上看花灯。
孙氏跟四丫道歉来着,母女两个的关系有所缓和,去街上看花灯的时候孙氏就一直黏着四丫,四丫心里是高兴的。
毕竟谁不愿意亲娘亲近呢?
逛着逛着母女两个就有点脱离大部队,但身边有人跟着四丫也并不以为意。
路过一间茶楼的时候孙氏忽然说想上净房,四丫没有多想,陪着孙氏去茶楼借净房。
结果一进茶楼就碰到了孙氏的熟人,两边的人热情寒暄,对方邀请她们母女两个去楼上包间,孙氏拉着四丫就跟着去了,她跟四丫说:“你在包厢里等等我,我用了净房咱们就走。”
四丫颔首应下。
只是她进包间等她娘的时候喝了一杯茶,然后人就开始发昏……
第924章 水落石出
四丫直觉不对,可是她的侍女被孙氏给叫走了现在她身边没有可用的人。
唯有……
唯有孙氏的熟人。
四丫迷迷糊糊看到那些人围过来对她嘘寒问暖,然后便是一青年男子走上前来要背她。
四丫甩了甩脑袋,她艰难抬手,用帕子捂着鼻子使劲儿呼吸。
出门前柚儿给所有女眷的帕子上都撒了药粉,说每年正月十五的时候都有孩子跟年轻姑娘丢失,若是她们不小心走散被谁用了迷药,帕子上的药粉就是解药。
这年头立竿见影的迷药不多,且贵。
一般来说,拐子手里的迷药是有发作时间的,若她们真的不幸运地遇到了拐子,她们是有短暂的时间用解药的。
四丫逐渐清醒,男子背着她跑出了茶楼,大声嚷嚷着让一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