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新式武器,再加数倍于俄军的人力优势占,清军快速的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对于战败,俄国人明显是不服气的。
他们之前跟准噶尔合作的时候,可是亲眼看着准噶尔仅靠着那点人马,就跟清军极限拉扯了一年左右。怎么轮到他们这又有武器,又有人马的,反倒落败的这么快呢?
不服,谁来劝也是不服。
不服怎么办?打呗。第一波输了之后,时隔不到半月,俄军再次集结士兵,咬牙进行了二次开团。
费扬古和福全对于他们的奋起顽抗也不废话,你不服,我就打到你服为止。小样,你以为你有的那些我没有嘛?爷爷不仅有,还样样都比你的好!
然后俄军很快就发现,哦豁,清军果然比他们想象中要耐打那么一点点呢。于是,这仅仅蓄势了不到半个月的第二次开团,也就很爽快的,又失败了。
但俄国人明显要比准噶尔幸运一点。准噶尔战败,全族成了满人的俘虏。可他们失败,康熙却不能就这么把他们全部俘虏到关内来。他们想,关内也没那么多地方啊。
自然也不可能因为他们打败了,就准备举兵进攻莫斯科。关于这一点,费扬古私心里倒是想了想,后来下了西伯利亚寒流来袭,漠河一带下了很大的一场雪,于是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所以,综上所述,俄军打输了,只用夹着尾巴坐下来和谈就可以。
但是这个谈判呢,出了一点小小的问题。两方坐下来之后费扬古就发现,对方说的鸟语他一句都听不懂。
福全倒比他镇定一些,半比半画的告诉对面,谈判,下次,今天我们心情不好。
被派来和谈的俄国使者都看呆了,对面,说的什么鬼话?
于是在这样语言不通的前提下,双方不欢而散。
语言不通,摆出再震慑人的气势都是白搭。福全赶快写了个请旨的折子,派人快马加鞭的送回了京城。
康熙看到折子,眉头再次紧皱。他想到了宫里还有几个洋人传教士,有点犹豫到底该不该派他们代表大清去谈。
他不能确定的是,这几个传教士虽然领了大清多年的俸禄,但不能保证他们就一定会帮大清。毕竟,非我族类…
这封折子递到康熙手里的时候,胤礽正在帮他汗阿玛拟条陈。父子两个难得同时在昭仁殿的书房里办公,所以他对康熙的举动都格外留心。
见康熙脸色不好,胤礽便停下笔问道:“汗阿玛,可是前线战事有什么为难之处?”
他可是把自己知道的合适的武器都说出去了啊,这要是再打不赢,他就怀疑费扬古是不是叛国了。
康熙神情一顿,随即放下折子说:“是裕亲王福全汇报战果的折子。”
胤礽双眼一亮,“可是赢了?”
康熙淡定颔首,“赢了,俄国人愿投诚,现下两方正在谈。”
“几十赢了,汗阿玛为何这般脸色?”胤礽不解道。他刚才还以为费扬古和皇叔联手都打输了。
康熙摇头,“福全说与俄国那边语言不通,一时有些僵持。”
“语言不通?”胤礽精神一震,“那汗阿玛是如何打算的。”
康熙抬眸看着他,“你觉得呢?”
胤礽面色一紧,汗阿玛这眼神,很明显不是简单的问句。他起身走了几步,仿佛自言自语,又像是回答康熙的提问,“宫里的番邦之士倒也有,就是不知他们是否真的效忠大清。”
康熙拍了拍桌子,“捡着紧要的说。”
胤礽仿佛思虑良久,才停下脚步说:“不如,汗阿玛派心臣去吧。”
说是这么说,其实他已经下定决心,此行非去不可。因为知道,若是换了那些不是真心服从大清的传教士,俄国人照样会利用语言不通,跟大清签了一份十分坑人的条约。
康熙沉了脸,就知道这孩子不长记性,又想往外跑。
在心子开口的前一刻,他已打定主意派索额图并几个洋人过去,说一声,警告俄国人赔点钱,以后两方井水不犯河水就可以。
胤礽察觉他汗阿玛不太情愿,于是利落的跪下道:“汗阿玛,心臣并非只为私心,实在是罗刹杀狡猾无比,若不能在言语上拿捏出他们,只怕后患无穷。”
“你懂俄国话?”康熙紧盯着心子问。
胤礽抿嘴,略带羞赫,“稍微,知道一点。”
系统无声吐槽:“真谦虚。”
胤礽完全不在意它,专心劝说:“汗阿玛知道,是南怀仁有意拉拢,所以教了心子一点。”
康熙挑眉,戏谑的说:“是吗?这南怀仁还真是上好的挡箭牌。”
胤礽嘴角微抽,终究没在能接下话。
气氛尴尬。
胤礽老老实实的跪着,等他汗阿玛考虑是否要派他去。
康熙扶额叹气。他方才想到对方毕竟是异族,这种两国谈判的大事,不找个分量级的人坐镇,又有点说不过去。可他自己,毕竟有大事压着,实在脱不开身。
“容朕再想想。”康熙沉声道。
“这次已经打完了,并无危险之事。”胤礽小声嘟囔。
康熙瞪他一眼,“朕教你的,你都用在这个上头了?还真是锲而不舍。”
胤礽无奈,见他汗阿玛闭目沉思,也只能继续乖乖跪着。
康熙没再看他,直接挥手示意他,走,消失。胤礽几番张嘴,最终还是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