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分作两拨围在长桌两边。
“皇上请看”李光地直指着舆图中河南之地,“此地离京城亦不远,且大部分为平原.中原地区自古就是天下粮仓,沃野千里,可谓上选。”
他有句话没说完,河南巡抚石文辉还是个各处不靠的中间派。石家又是汉军旗里的忠心保皇党,比其他巡抚都更听话。
康熙紧盯着舆图中各地,心里一一比对直隶周边其他省。
山东也沿海,且还是朝廷重要的盐产地,安排人手开荒,太过浪费人了。山西离着也不远,但是多山地,也不太适合。
想来想去,确实是李光地所指的河南更为合适。
他也不急着下结论,而是看向胤礽,“太子以为如何。”
“还是大人厉害”,胤礽眼中带着由衷的敬佩,“儿臣目光短浅,不如李大人良多。”
河南本来不在他的计划内,毕竟石家…是他上辈子太子妃的娘家,本来不想提早跟他们打交道的。
他其实更想建议,不如把京骑回屯的事提前,让八旗那些闲散人口都到盛京去干活,也省得他们在京城吃饱饭,国家还要多花钱养着他们。
但就在刚刚,李光地刚指向河南的时候,系统就马上跟着附和:“后世的河南也是产量大生,选择这里确实也挺合适。”
胤礽心里也比较了一下,用京骑回屯说服这帮人,还不如现在的方法省力,索性直接放弃。
“嗯”康熙点头赞许后,抬首看向众人,“你们的意思呢?”
众人心里早就有了思量,便一起说道:“臣等无异议。”
地方选好了,接下来便是定好时间,然后下旨令河南巡抚着手布置此事了。
康熙正要宣布散会,又听李广地说:“臣还有一事。”
“何事?”
“关于太子殿下刚才说,要让州府官员在开荒之前宣讲如何施肥,臣以为比此事更重要的是,要先确定好良田有多少,才能更便于规划荒田。”
“言之有理”康熙看向一直没出声的两位户部尚书,“去核实他们历年来报上的耕田面积,朕要看河南之地近五年来所有关于耕田数量的折子。”
“嗻。”户部尚书一满一汉两人,领旨后急匆匆的退出大殿。
近五年的折子,这工作量可不小。看了今天晚上他们都得加班了。
“儿臣觉得,沤肥也挺重要的。春季种田最重要的就是磷肥,可帮助
农作物生长,抗干旱的。”
见眼着众人都准备散了,胤礽又插嘴道:“牲畜的粪便是最好的肥料,不用过多处置,直接埋在田地里就可以。而鸟兽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磷脂,是北方作物最需要的。”
种地不施肥怎么行呢。而且不说肥料的事儿,岂不是枉费他在这上面画了那么多的功夫,跟着下人被熏了那么长时间?
“这也是从书上看到的?”康熙憋着笑,一脸打趣的看着儿子。
他可还记得这孩子当初在毓庆宫里种花,从奉辰苑要肥料,导致毓庆宫里臭气熏天的情景。
胤礽被逗得一下闹了个大红脸,嘟囔着说:“这是儿臣,自己做过,得出的经验。”
他红着脸攒紧了拳头,汗阿玛笑什么笑,他是为了“格物致知”。
众人或直接或间接的都听康熙说过他两年前种花之事,一起都跟着笑开了。
乾清宫里难得有这样轻松的气氛,整个大殿里都是几人的大笑声。
连系统也跟着凑热闹:“哈哈哈,太子殿下的心血没有白费。”
胤礽脸上的红久久不散,恼羞成怒的说:“闭嘴!”
第33章
户部的进度还算快,整个户部所有官员没日没夜的忙了三天。三天之后,户部侍郎就把康熙要的五年内所有关于河南现有耕田的统计,拟好奏章放在了乾清宫的案桌上。
奏章详细的说明了,现在登记在册的河南的人口,包含农籍,商籍,工匠籍以及官籍,总数量为九百八十万。因公务人员少,河南的总面积无法确切丈量,但已知登记在册的现有良田是六百七十万亩。所有持有者的具体姓名也有具体的典册。
有了详细的数据,再开会时制定相关政策效率就高多了。
康熙拿到户部上报的折子,看过之后,心里大概有数。第二日一早,就把此事在早朝上宣布,让朝臣们讨论是否有其他要补充的。
有耳报的朝臣已经通过了一些渠道听闻,但没有的则尤其惊讶。更令众臣震惊的是,朝廷竟然允许百姓持有开垦出的荒田。
当即有人站出来反对,认为现在默许百姓持有开垦后田地,会让百姓升起贪念导致互相倾轧,恐怕一乡或一村之人会因此而内斗。开垦出的田地应由当地府衙统一分配管理,则更利于朝廷税收。
除此之外,反对派认为,利用当地科考学子监督政策执行这事,同样有待商榷。以科举学子作为朝廷喉舌,恐会引得学子们反感,更不利于招揽人才。
有人反对,自然也有人赞成。赞成者认为这是为民谋利的好事,以耕田做奖励,更能激起百姓开荒的劲头。
对于利用学子监督之事,赞成派同样认为,学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就是为了入朝为官,为天下百姓谋生计。考试之前监督官府做事,可以当做提前入官场的历练。
这样更利于成为百姓们的父母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