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县不少百姓那天亲眼看到杨翠菊带着之前那几个男人清扫云熙绣坊的店面,后来还把店里的招牌好好地挂回原位,跟江舒云说话时脸上还堆着笑,态度跟一周前简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还不算完,最后杨翠菊还拿着个喇叭,在云熙绣坊门前硬着头皮磕磕巴巴地说:“前些天是我不对,我不该带着人来搞破坏,不该污蔑他们抄袭,我代表杨氏服装厂向云熙绣坊道歉,保证以后绝不再犯,请大家监督!”
围观的群众顿时恍然大悟,继续哄笑一片。
既然不是云熙绣坊抄袭,那就是杨氏服装厂抄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
大伙儿同时还有些唏嘘,能让向来趾高气昂的杨家人做到这个地步,这家绣坊可着实不得了。
到了第三天,云熙绣坊专卖店在关闭十天后再次开张,生意只能用“火爆”两个字来形容,不管是什么货品,一上架就被人买走了。下单定制的也排起了长龙,最长的要等一两个月才能排到。
杜小芹再次打来电话,兴奋地说云姗精品店悄没声地停了业,门上张贴着“铺面转让”的告示,再没有人来唧唧歪歪了,真是大快人心。
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专卖店供不应求,严重缺货,让江舒云在家开足马力,多多生产,尽快占领省城市场,江舒云只能笑着答应了。
杜小芹想得挺美,但眼下条件有限,想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可不行。
绣坊现在一共12名绣娘,已经到了人数上限,再多家里空间就不够了,容纳不下更多的员工。想要扩大生产,就必须另外租房子再招新人才行,这也不是三五天能办成的事。
李倩如离开后,江舒云让钱桂芳作主,又招了两个心思灵巧人又本分的年轻姑娘进行妆造方面的培训,把这一块重新做起来。
扫清了杨氏制衣厂这一道障碍之后,云熙绣坊就在安阳县站稳了脚跟,成为县城服装界的一名新秀。
不过除了少数知道内情的人以外,县里大部分人都并不认识江舒云,只知道专卖店的店长是钱记布庄老板的女儿钱桂芳。
而村里知情的人就更少,大家只知道许家二儿媳拉着一帮婆姨媳妇们在做服装,至于往哪里卖,销路怎么样,都不大清楚。
至于绣坊和县里杨氏制衣厂因为商业侵权纠纷差点打官司这么复杂的情况,那就更不了解了。
和绣坊比起来,加工厂的动静则要大得多,毕竟面对的客户群体规模不是一个量级的。
进入6月,熙和春在宁市越来越受欢迎,订单也随之猛增,几个老合作户的需求量都翻了倍,还多了上十家新的经销商,成为宁市白酒市场的一匹黑马。
许绍庭在开厂之前就预想过自家的酒将来一定不愁卖,但也没料到行情会这么好,订单来得这么迅猛。
之前厂里基本上是卖出一批酿一批,相当于计划生产,不然若是造成库存积压成本太高,酒窖也放不下。现在就要开足马力放开了酿造,如此才能满足经销商的订单需求。
除了酿酒这一项,加工厂其他业务也都开展得红红火火。
厂子开到现在已经四五个月了,许绍庭的为人和能力经过时间检验也得到了证明,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生意自然也越来越好。
乡亲们对许家老二身上发生的天翻地覆的转变都感到不可思议,但又想不出个合理的解释,只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老话果然是有道理的。
加工厂人手不够,许绍庭陆续又招了十多名工人,最早一批的几个员工基本上都提拔到了管理的岗位。
6月初,许绍庭在厂里和家里各装了一部电话机,而且县里和宁市的专卖店也同时装上了,这样联络起来更方便,有什么急事能够尽快处理。
要是他在厂里或者出差在外有什么事和江舒云说,也能直接打个电话回家,省得找人跑腿捎话或者发电报了。
这年头电话初装费要两三千,着实不便宜,私人家庭安装那是绝对的稀罕,方圆百里都找不出第二家来。
刚装好的那天傍晚,许母在厨房做饭,冷不丁听到堂屋里电话机“铃铃铃”地响起来,吓得一个激灵,差点把锅铲扔了。
江舒云心里也一紧,从绣坊快步出来接了电话:“喂?”
许绍庭含笑的声音从听筒里传出来:“琬儿,是我,我准备回家了。刚好有人拉着一车水果在路边卖,就问问你想吃什么?有胭脂红的桃子、青苹果、红李和西瓜。”
江舒云的嘴角也不禁微微扬起来:“我要吃桃子和苹果。”
“好嘞。亲一个。”
江舒云脸上微热,不理会也不行,那边不肯挂电话,只得做了个口型,发出“啵”的一声轻响。
某人这才满意了,笑着挂断电话。
许母从厨房探头出来问:“怎么了,谁打来的电话?”
“是绍庭,他说在路上买点水果,一会儿就回来。”
“回来就回来吧,还特意打个电话说,有这个必要吗?”
许母摇着头进厨房继续做饭。
不多时,许绍庭提着一个大袋子回来,除了江舒云想吃的桃子和苹果,还有许母喜欢的西瓜。
饭后吃水果,许绍庭洗干净装盘,然后手起刀落把西瓜切成规整的数瓣。这瓜他挑得好,又沙又甜,许母很满意,一连吃了两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