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0页
    云楚岫朝上面挥着手,镇定自若地喊道:“谷生,借个火折子。”
    李谷生惊魂甫定,呆若木鸡地听从命令将随身携带的火折子丢了下去。
    云楚岫接住,和无清一头扎进幽深的矿洞之中,消失在了众人眼中。
    章庆后知后觉,急道:“那那俩……公公……公子哥儿呢!”
    李谷生这才反应过来,拍脑袋道:“坏了!他们好像钻入下面的洞穴之中。”
    坡上的贼匪才发现尸坑最深处竟有个洞口。
    不知是谁嚷嚷道:“那定是地府的入口,谁进去便是踏上黄泉之路啊!”
    “大当家的,没了人质,扬州城拿赎金来赎人,俺等交不出可如何是好?”
    章庆面红耳赤,怒道:“大……大不了硬……硬抢!”
    有人附和:“就硬抢!反正官府也说俺们是匪!再者他二人如同小鬼附身般,自愿要去地府,是高将军的阴兵带走的他们,与俺们又有何干?”
    “兄弟所言甚是。”
    众人纷纷同意此计策,于是望向李谷生。
    李谷生伸头看向那黑漆漆望不到尽头的洞穴,便心底发怵,他咬咬牙道:“就按大当家说得办!”
    话虽如此,可他总觉得此二人不似寻常纨绔的富贵公子,多了几分傲人的神采与令人心生敬意的勇气。
    李谷生双手合十,默默祈祷,希望二人能平安归来。
    众人拿定主意后,迅速逃离这可怕的尸坑,回到威武洞中,又摆出昨日那一套祭祀用品,所有人将自己关在洞内,不敢出来,祈求高将军的英魂能早日得到安息,阴兵能尽快回到地府。
    矿洞中,二人沿着火折子微弱的光,渐渐摸到了矿洞中心。
    除却尸坑里的那些,这里也有不少数量的尸体,死状更为恐怖惨烈——有的被滚落的大石拦腰砸死,有的因倒在地上,被后面之人踩踏致死。
    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疮痍,云楚岫心痛不已。
    在这富庶的扬州,竟有大量百姓死于矿洞中,官府却不闻不问,甚至认定为贼匪。
    大周的民政与律法又何在!
    正在他满腔愤懑之时,堆叠的尸体中骤然伸出一只血淋淋的手,紧接着压在中间的杂乱头发也开始蠕动,奋力向他们所在的方向而去!
    作者有话说:
    ②:摘自《异闻录·刘惟清》。
    第77章 阴兵借道(3)
    云楚岫下意识挡在无清身前,迅速扬开羽扇,尖锐的短刀朝向那正在活动、殊不知是鬼还是人的活物……
    他艰难地从其中翻滚出来,感受到有人,求生欲望迫使他开口,声音却粗嘎难听:“救……救救我……”
    还有人活着!
    云楚岫顿时收起羽扇,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将奄奄一息的伤者背上,刚一转身想要离开时,喉咙处便抵上了锋利的剑刃。
    一群黑衣人尾随二人进矿洞,趁云楚岫救人之际,将手无寸铁的无清掣肘住,口中被塞入了棉布。
    “黜置使大人,终于恭候您进入这天衣无缝的圈套牢笼。”
    另一边,魏国安同府兵们进入这大盲山已十余日,别说贼匪,就连个活物也没见过。
    他虽已知盲山地势纷乱迷人眼,可却没想到竟如此复杂,单在同一个地方遇到鬼打墙,走了整整三日才出来。
    先前他曾有过请个当地熟悉盲山地形的乡亲作为向导的想法,可一听是要来这盲山,就算给黄金万两也无人敢前来——因为一进前晋高复达将军的祭祀月,此处便会发生诡异的阴兵借道。
    魏国安自是不信这个,他在沙场上沾染了多少人的鲜血已不计其数。倘若真有厉鬼作祟,他在夜里早就不知被那些怨念颇深的将士恶鬼给杀死多少次了。
    只是进入这茫茫盲山十数日,即将弹尽粮绝。再见不到那群贼匪的踪影,他们就得打道回府,再作打算。
    府兵不比边关的将士,苦熬个十余日尚有精力。他们接连在盲山中搜寻,体力已达到极限。
    魏国安道:“今日我们再逗留一日,若寻不到,便即刻返回扬州城。”
    一听到能回去,如霜打茄子般的府兵们霎时提了点精神。
    先前亦不是毫无踪迹可寻,只是这帮山匪狡猾,利用熟识盲山的优势,常常在他们找到巢穴之时便已离开,有时茶水尚有余温,仅仅差了半刻钟。
    魏国安扑了几次空,将每次他们舍弃的落脚点在地形图上标注出,渐渐摸索到了些规律。
    他这次选定章庆等人现居的威武洞,率领众兵前行。
    还未等靠近,比隔夜饭菜馊了更恶心难闻的尸臭味便飘到他们鼻中。
    府兵们捏住鼻子,纷纷恶心道:“这是什么味儿?”
    战死沙场的将士们无人收尸,尸体随意横在地面上,久而久之便是发出这种味道。
    魏国安断定前方定有数量不少的尸体。
    他们悄然接近威武洞,果然在不远处发现了那个大尸坑。
    十余日的劳碌奔波本就饥肠辘辘,见此血腥场面,他们立时就要将苦胆水吐了出来。
    有人道:“这些山匪太丧心病狂了,竟将如此多人残忍杀害曝尸于烈日之下。”
    魏国安并不这样认为,他冷静道:“若尸坑里的死者真为山匪所害,我们在大盲山逗留徘徊如此之久,悍匪们早利用自己熟知地形的优势将我们亦杀死丢进这大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