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比赛屡次证明,这个策略效果斐然。
可是,俞宇非常不喜欢眼前有那么多人的感觉,扬起的四肢,白色的水花,下饺子似的。大约是因为比赛之前突如其来的刺激,爷爷勾起了诸多儿时最稚嫩的,关于公开水域游泳的记忆。一切仿佛都回到了他接受系统训练之前,那一簇埋藏于岁月深处的小火苗——
他不喜欢自己前面扎堆游着这么多人。
他渴望拥抱空旷无垠的水面。
他渴望地平线第一束阳光毫无阻碍地打在他的身上。
他在起伏的浪潮间,渴望速度、力量与优雅。
无论教练强调多少次“不要着急”,但俞宇其实并不喜欢!有些运动员确实很享受“扮猪吃虎”、最后绝地反超的快乐,可是,如果身体有氧耐力允许,俞宇觉得自己一定会选择下水就一骑绝尘,两小时从头领先到尾,洗脚水都不让第二喝上半口。
这个念头一在心底冒头,就疯狂生长,好像一团躁动着的火焰。
如果说以前是迫于有氧耐力有限……俞宇心想,今年年初的高原训练,再加上一个多月的平原低氧训练,他血检数据有了质的飞越,全身上下好像都重新回火里锻造了一遍。那么,他应该可以游得更快一点了,不是吗?可是,他可以快多少呢?快多少才能保证后期的冲刺呢?
这些问题俞宇并没有答案。
或许,他这么一快,最后冲刺就跟不上了。这样的话,别说亚运入场券了,他可能就连能拿奖金的名次都捞不到。不仅阎正会骂他,队里的运动员也会在背后嘲笑。
可是在那一个瞬间,这些事似乎都无关紧要。如果不试试看,他又怎么会知道呢?游泳马拉松比赛的独特性在于,它不像泳池比赛有着“固定时间记录”,因为天气、水域的不同,每次耗时都是不一样的,成绩只讲究单场次里的名次。
第一圈靠近补给台的时候,俞宇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危险的念头——跳过补给,提前抢占下一圈的有利位置。他就想看看,自己前期到底能提速多少!
大部分运动员都还没有开始加速,俞宇在赛程过半、两圈时已经冲到了第一梯队前列。根据阎正对俞宇训练速度的了解,他在教练台上捶胸顿足,恨不得拿起喇叭破口大骂:冲,臭小鬼,让你这么早就冲!
很快,俞宇在两圈半的地方游到了第一,而大部分选手还尚未发力。俞宇眼前终于开阔了,所有的人与护航船都被他甩去了身后。那一个瞬间,灵魂与□□相连,他获得了久违的安宁。
而真正的挑战,也是从那个时候才开始的。身后巨大的水波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他随时都可能被超越。俞宇在第三次游过补给台时获得了补给,再次回到第一,开始最后一圈的冲刺。
由于前期的提速,这次的冲刺比以往哪次都要艰难,可他的身体经历一系列训练,已然能够承受更少的氧气,以及更高含量的乳酸。心肺在燃烧,全身每一块肌肉都绷紧了酸痛着。可俞宇依然清晰地感觉到,他还能控制,他还能更快一点!
在俞宇的带动下,原来只有在最后关头才会出现的较量提前出现在了倒数第二个弯道口。俞宇的名次激烈地在前五上下浮动,有运动员超了过去,又被俞宇迅速反超。很快,头部的选手换了半茬,很多人因为没有控制好速度,冲刺过早而后继无力,看得阎正心惊肉跳。
幸运的是,俞宇一直保持在头部。
最后一千米,他脑子只剩下了一个想法——拿什么名次名次都不重要了,他只想做到,冲到自己能掌控的最后一秒。
他曾经在一片风和日丽的海域里问过自己:比赛还能更完美一点吗?
是的。原来比赛可以更完美一点。
俞宇以前比赛时,总觉得自己只是比赛的一个单元。他是代表盐省的运动员,刻苦训练,谨遵教练设计的战略,努力达成目标。可这次,俞宇第一次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机械性的“个体”,而是融合了自我与一系列经历的动态表达。
冠军,乃至于所有比赛赋予一个运动员的荣誉,其实都是“死”的。所有奖牌的模样大同小异,可在那些荣誉背后,是无数人,独特的、千姿百态的人生。
他不仅仅是一个运动员,一个成绩点——游泳是他生命的表达。就好像虎鲸纵横四海跌宕起伏的一生,所有的风景与相遇,都记录在它的鲸歌里。如果说他的表达也是一首“鲸歌”,那里面一定有他祖祖辈辈、刻进血脉里、关于水的记忆,一定有他关于大海“不是征服而是共生”的热爱,一定有那些奇妙的相遇在他生命里留下的指纹,比如“人唯一需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至于严苛的训练,精湛的技巧,与更加能承受痛苦的□□,是辅助他表达的工具。
他所经历的一切,缺一不可。
最后五十米,俞宇的眼前一片开阔。天是他的,水是他的,阳光是他的,掌声也是他的。当俞宇的手拍上终点计时板,耳畔欢呼声震耳欲聋。他没有想象中的兴奋,只是觉得这两小时游得酣畅淋漓。
很快,计分板成绩出来,他听到喇叭里有一个女声激动在喊:“全国10km公开水域游泳马拉松冠军赛冠军,来自盐省队的俞宇,是一个只有18岁的运动员!”
他爬上岸,意识缓缓回到现实,心头再次聚起阴霾。很多人围了过来,栅栏外无数闪光灯对着他“咔嚓咔嚓”地拍,阎正冲过来一把抱住了他,一边拍他背一边又兴奋地唠叨着:“可以啊小伙子!真是没想到啊,一开始我看你冲这么快,就觉得你这一场凉凉了都。你还记得你第一次比赛不,当时你一上来就是横冲直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