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7页
    “为那个素未谋面的夏知青默哀,枪打出头鸟,第一个被选上也未必是好事。”
    “噗,你们一群人怎么还真情实感的担心上了,这都是播主塑造的人设,你们大可不必这么担心。”
    陈生边吃小龙虾边看弹幕上的话,心里稍稍有了几分担忧,但他抬眼看了看方晴,她情绪好像没什么波澜,陈生稍稍放下了心。
    当晚,陈生的小龙虾还没吃完,直播间的小龙虾调料就被抢购一空。
    方晴瞧着时间也差不多,陈生直播完了还要上会网课,就跟粉丝说了再见,匆匆下了播。
    方晴一关掉手机,陈生就略显担忧的发问:
    “我瞧着她们说夏言得到了回城的名额不是件好事儿?”
    方晴略微思索,她对这个年代知青间的争斗了解的不多,也不敢妄下评论,只能稍稍点了点头:
    “她们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夏言突然得到了回城的机会,他们知青点的知青心里肯定有人眼红,有人不服。
    咱们明天见到夏言,得提醒他几句,让他多加防范。”
    陈生点了点头,迫不及待的让方晴把网课打开,认认真真的上起了网课。
    夏言这边,今儿算是真切的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他好几天没干活,突然又开始劳动,累得浑身酸痛。
    在老伯家吃完饭,回到知青点冲完凉,刚爬上床,就发现自己床褥子上湿乎乎的一片。
    不知被谁泼了水,夏言无奈的将自己的褥子拿到院子里挂上,头莫名其妙被飞过来的石子儿砸的生疼。
    夏言捂着头把院子四面八方都瞧了一遍,愣是没瞧见扔石子儿砸自己的人。
    他深深的叹了口气,回屋瞧着自己光秃秃的床,正忖着今儿怎么凑合凑合。
    生了病的赵知青虚弱的走了过来,声音也气若游丝的:
    “夏言,你跟我走,跟我挤一宿,这知青点,有些人坏了良心了,一点都瞧不得别人好。”
    夏言人有些踌躇:
    “不用,我在光秃秃的床上凑合一宿算了,你还病着呢,得好好休息,我就不跟你挤了。
    不就是往我被褥上泼了点水么?晾一夜也就干了,不碍事,反正我也在这住不了几天了,他们再搞破坏,最后能回城的不还是我?”
    赵知青根本不肯退让:
    “没事儿,我那床俩人睡也不觉得挤,夏言你是不是瞧我生病了嫌弃我?”
    夏言突然被扣了高帽子赶紧摆了摆手:
    “那怎么可能?”
    赵知青一把拉住夏言的胳膊:
    “那就跟我走,先在我那凑合凑合。”
    夏言拗不过赵知青,左右自己的床今儿是真睡不成,便低头跟赵知青道了声谢,嘴里还巴巴的说:
    “你这份情我记下了,等我到了城里,我宽裕了,给你寄粮食过来。”
    夏言说的诚恳极了,赵知青却微微挠了挠自己的头,他心里羞愧极了。夏言还说要给他寄粮食,他们俩最后谁能回城,还真就说不定了。
    第95章
    夏言虽然在知青点受了针对,但是面对陈生和方晴却绝口不提。
    陈生和方晴都是顶聪明的人,他们俩这几天一直在提醒夏言,若是知青们捣鬼,一定要告诉他们。
    夏言知道,自己若是说了,方晴和陈生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想办法让他摆脱这种困境。
    他们俩肯定会像自己的左膀右臂一样,在自己周围竖起保护伞,直到他顺利回城了为止。
    夏言巴不得知青们闹出什么事,在知青点欺负他根本就上不了台面,不算什么大事,他只要稍稍忍耐便好。
    夏知青一直期待着跟陈生进城,他想瞧瞧,陈生是怎么通过自己的一步步努力,让他们那么贫穷的家过上好日子的。
    所以,陈生要带他进城的这天,他起的比村里打鸣的大公鸡都早。
    天都还没亮,他就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陈生家门口的大石墩上等。
    他根本就不敢敲门,生怕自己声音太大,把屋里睡觉的方晴也给吵醒了。
    陈生原本还准备早起去知青点叫夏言来着,没想到一开门,人就直挺挺的坐在石墩上。
    陈生噗嗤一声笑着将夏言拉进了院:
    “去趟城里你就这么期待?你什么时间来的,你别是在门口坐了一夜吧?”
    夏言笑了笑并不答话,陈生一把递了个竹篓给他,沉甸甸的:
    “今儿你可得干点体力活,今儿要带的东西很多,你先把这竹篓背上,我把自行车推出去。”
    天还没亮,夏言根本不知道陈生给他的竹篓里装了些什么,他麻溜的背上了自己的背。跟着陈生走了出去。
    陈生把院门关好,也背上自己的竹篓,骑上自行车,招呼着夏言跳上后座。
    多了个人,陈生骑车骑的稍微费了点力,但最近他自行车骑的熟练地很,很快就骑到了城里。
    陈生先找个没人的地方停了车,一把把自己的竹篓卸了下来,伸手拿出两套衣裳出来,随手递给夏言一套。
    夏言看着这衣裳整个人都有点懵:
    “这不是你上次在老伯家给我们展示的吗?你这竹篓里怎么这么多?你给我一套干什么?这是要让我换上?”
    陈生点了点头:
    “人人都说你夏知青聪明有文化,你怎么现在才反应过来,这衣裳就是方晴弄出来的,现在城里,想要着衣裳的人可多了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