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村的坟墓分布有他们自己的规矩,谢梨之前已经做过调查,不得不感叹宗族制度影响之深远,同时有些担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定居在城里,所谓的规则必定会被打破,有关祖坟风水的规则是否也会随着三爷爷的离开而消失在村子里。
想到这里,她越发觉得这个课题还远远没有结束,十年后、二十年后,她一定要再回来看看。
三爷爷的规矩很多,这里拍了不吉利,那里拍了对祖先不敬。人类学研究者要尊重当地的风俗礼仪,谢梨一上午只拍了五六张可用的照片。
不能白来一趟,谢梨又问了三爷爷几个关于丧葬的问题,快吃午饭的时候才下山。
俩人刚到山脚,就见瘦高男人靠在摩托边玩手机。
听到脚步声,男人抬眸看过来。
季二哥是给三爷爷送快递单的,三爷爷顺便留他吃中午饭。
村里去年新装了天然气,做饭很方便,谢梨和季晨河都进去帮忙,三个人很快做出了四菜一汤。
“现在的年轻人,像你俩这么会做饭的少喽。”三爷爷尝了口谢梨炒的土豆丝,又看看季晨河做的红烧冬瓜,笑眯眯地感慨。
“我是为了做田野专门学的,不过没怎么用上。”谢梨在第一次做田野之前认真地学了很多生存技能,做饭就是其中之一。她把话题抛给季二哥,“二哥你是什么时候学的做饭?”
“上学的时候。”醋溜土豆丝切得很细,刀工不错,季晨河夹了一些仔细地尝了尝,味道非常好。小姑娘大大咧咧的,会的还挺多。
谢梨想继续聊下去,又想到自己还有任务,又看向三爷爷,问起祭品的问题。
这是她昨天看书时候想到的几个新问题,需要再次跟三爷爷求证。
“我看清明的时候不少人带饺子上山,这是一直都有的习俗吗?”
“清明供饺子的习惯是这十几年才有的,以前主要是馍。”三爷爷道。
“那为什么突然改成饺子了?”谢梨问。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记不得最早谁家清明祭饺子了。”
“听我母亲说,外公和他的兄弟们都爱吃饺子,舅舅舅妈就想着清明上坟的时候包饺子,其他人家也觉得饺子比馍#J时G 馍好,大家就都开始包饺子了。”季晨河道。
“原来是这样,”谢梨赶紧放下筷子,拿起笔记本记录。
因为季二哥不是从小长在林家村的,谢梨没有安排对他的访谈,不料能从他这里得到有用的信息。
饭后,谢梨坐在板凳上整理今早的照片,抬头正好看到男人站在窗边,阳光在他的侧颜上镀了一圈淡淡的光晕。
“二哥,我能给你拍张照吗?”
男人侧头看过来,微微挑了挑眉,“我?为什么?对你的论文有帮助吗?”
谢梨被他的问题噎住,他的照片显然对她的论文没有任何帮助。她笑着想了想,才说:“就是想留个纪念,而且我这是专业相机,保证把你拍得特别帅,回头给你发过去。”
季二哥这个级别的美男太少见了,她得拍下来回去给朋友们洗洗眼睛。
季晨河对上小姑娘期待的目光,轻轻蹙起眉,谢梨见他这表情,以为他要拒绝,谁知男人沉默了半分钟,这才缓缓点头,冷淡地“嗯”了一声。
谢梨笑开来,拿起自己的照相机,就这个角度,“咔嚓咔嚓”拍了两张。
反正他都答应了,就再拍两张正面吧,谢梨于是走到季二哥对面,“二哥,我再拍张近的。”
她一边说一边调整焦距,“诶,二哥,你昨晚是不是没睡好?”她看到他眼底有淡淡的红血丝,像是有些疲惫。
男人原本漫不经心地站着,闻言一双好看的眉毛皱了起来,神色冷了几个度,“嗯,拍两张就差不多了。”他说着转身,走到一旁坐下,显然不想再让她拍。
谢梨想说什么,张了张嘴又不太好意思,算了,这事儿不能强迫人家,人家不乐意也没办法。两张侧颜也足够洗眼睛了。
三爷爷中午要睡一会儿,午觉起来才带谢梨去后山,谢梨于是趁着这会儿有空赶紧掏出那本参考书,认真看了起来。
至于对面的季二哥,人家自己不说走,她一个客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季晨河抬眸看了眼对面的小姑娘,她正认真地看着自己的书,小脸被书遮去了一半,只露出俏丽的眉眼。
季晨河收回目光,手机自动面容解锁,界面停留在前置摄像头上,露出他即便死亡角度也格外英俊的脸。
确定没有黑眼圈,只是眼底有一些红血丝而已。他松了口气,退出相机。
微信收到好几条出版社编辑发来的消息,为那个错别字不停地道歉,是他们工作不够仔细,再版一定重新校对。
重新校对也来不及了,季晨河在心里叹气,抬眸正好看到对面的人轻轻皱起了秀气的眉。
她一定看到那个错别字了!
“书好看吗?”
一向冷淡的男人难得主动搭话,谢梨抬起眸子,以为季二哥对这本书感兴趣,对于非本专业的读者而言,这本书语言太晦涩,非常劝退。于是摇摇头,“不好看!”
第三章
一般人听到谢梨的专业,都会好奇#J时G 地问一句,“人类学是研究什么的啊?”
但在谢梨的印象里,季二哥好像没问过这样的问题,估计是林翠萍大姐给他普及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