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1页
    沈伯文听完邵哲这番话,他垂下眸子,沉默不语。
    即便如此,他对自己当时的坚持,也没有产生一丝动摇。
    第四十四章
    没得到沈伯文的回应, 邵哲才反应过来,歉意地开口道:“师弟不必在意,我说的也只是我一家之言罢了, 当不得什么。”
    沈伯文摇了摇头,温和地笑了笑,道:“师兄的意思我明白, 也并不介意。”
    见他是真的不介意,邵哲这才放下心来, 同他约定好去的时间,便告辞了。
    他走了之后,周如玉从里间出来, 不由得问道,“相公,师兄找你有什么事吗?”
    “没别的事,只是邀我出去用饭。”沈伯文一边收拾桌上的文章,一边回道。
    周如玉闻言也点了点头,“你们先前那般辛苦, 也该出去松快一番, 只是别多喝酒。”
    说到这儿, 沈伯文也记起来了。
    自己的酒量好像不太行?
    不由得语塞,顿了半晌, 才道:“我记得了,不过看师兄,应当也不是嗜酒之人, 我们估摸着只吃饭, 不会喝酒的。”
    他既然这么说了, 周如玉也就放下心来, 道:“那我去跟厨房说一声,就不做你们两个的晚饭了。”
    说罢,面上纠结了一下,还是轻声叮嘱:“早去早回。”
    沈伯文笑了笑,点点头,“好,我知道了。”
    ……
    师兄弟二人约好的时间是酉时,一块儿出发,到达聚仙楼的时候,里面已经是人声鼎沸,食客满满,沈伯文看着眼前景象,再一次感受到了盛京的繁华热闹。
    聚仙楼不说是京都最好的酒楼,也是数一数二的了,邵哲选在这里请师弟吃饭,可以称得上是诚意满满,他提前订好了雅间,因而二人进来之后同掌柜的一说,就有小伙计跑过来引路,带他们上楼。
    进了雅间,小伙计先问他们要什么茶,邵哲看了看师弟,沈伯文接收到他的视线,明白是让自己选的意思,不过他自己对茶不挑,便摇了摇头,道:“师兄选吧,我对茶上面,没有什么偏好。”
    邵哲平日里喝的也不多,听他这么说,思索了片刻,便道:“那来一壶信阳毛尖吧。”
    “好嘞。”
    伙计记下,又利落地报出几样自家酒楼的招牌菜,询问道:“二位客官想点什么菜?”
    这一回沈伯文便没有推辞了,点了三道菜,又将主动权让回师兄,邵哲又补充了三道,便算是点了个差不多。
    想到广陵那边的习惯,沈伯文还掏出几个铜板,递给小伙计,权当做他的跑腿费了。
    即便是在聚仙楼这样的大酒楼里干活儿,也不是每次都能有客人打赏的,伙计大大方方地收了钱,又喜笑颜开地跟他道谢,“多谢客官!”
    菜上的很快,沈伯文与邵哲还没有说上多久的话,雅间的帘子被掀开,他们方才点的菜便一样一样地被端了上来。
    虎皮肉、西施舌、麻辣兔丝、清汤蟹丸、水盆羊肉、桥头排骨。
    菜连带米饭都上齐了,却不料小伙计又端着一盆粥进来了。
    沈伯文疑惑地挑了挑眉,不由得道:“我们好像没点这粥。”
    “知道您二位没点,这粥啊,叫状元及第粥。”
    伙计乐呵呵地道:“您二位是这次来京都参加春闱的吧,咱们东家先前交代过掌柜的,说是在这段时间里,只要是来咱们聚仙楼用饭的举子,都送一份状元及第粥,也能取个好意头不是?”
    原来如此,沈伯文与邵哲都点了点头。
    这东家倒是有意思,挺有商业头脑,难怪聚仙楼的生意不错。
    谢过他们东家,小伙计道了声:“您二位慢用。”这才退了出去。
    师兄弟二人用饭,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便一边用菜,一边闲聊起来。
    正说得兴起,隔壁的雅间里忽然传来两个人争辩的声音。
    沈伯文听了听,面上的神色便淡了几分。
    “首场那第二道题,难道不是直接破题吗?”
    “李兄,还真不是,先生都教过我们多少次了,切莫想简单了,你瞧瞧你这?”
    “可,可……”
    “可什么可啊,李兄,不是我说你,此次定然是错了啊。”
    这位李兄听着还是不服气,不由得问道:“我说我对,你说你对,又有谁能证明自己真的是对的?”
    另外一人听完却哈哈一笑,声音中带着几分得意,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昨日见了冯兄,便冒昧问了他是怎么答的这道题,他所说的思路,与我一般无二啊。”
    他此言一出,那位李兄的语气就变得不确定起来,问道:“你说的冯兄,是冯子京?”
    “不是他还能是谁?正是咱们岭西的冯解元。”
    再然后,便听不见那位李兄的声音了。
    默默地听完隔壁这一场争辩,师兄弟二人都不约而同地沉默了片刻。
    但随即,邵哲便主动开口,温和地道:“师弟不必在意他们的话,师弟你同样也是解元,不一定他的破题就对,你的就不对,文无第一,现在下结论还过早。”
    沈伯文方才没说话,是在心里又将自己的文章过了一遍,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刚过完,就听见师兄安慰自己的话,不由得笑了笑,道:“多谢师兄。”
    只是尽管相信自己的才是正确的,但在旁人都认为对的是另一种答法的时候,还是无端给他平添了几分压力,心头沉重了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