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易她是不想向个人伸手的。
得了宋幼湘的准话,赵存秋心头放下一件事,正准备再问问堆积的信件问题,又听宋幼湘道,“信件这些,先联系京市的知青看能不能帮帮忙吧。”
相信还是有许多知青愿意的。
两人又商量了一些事,大致把现在面临的问题梳理过后,便分头忙碌起来。
在架构起一起公益性的组织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遇到问题,没有一个人想要退缩,想的都是要怎么去解决问题。
问题一件件解决,报纸上开辟出来的版面每次都有新稿件刊登。
刚开始联系不到质量过硬的稿件,宋幼湘就自己编。
这次编的,就是知青家庭困难,工作无法落实,最后决定去南方看看,然后凭借胆大心细,赚得第一桶金的“真实故事”。
宋幼湘的故事没有什么煽情的地方,特别简略。
为了合理利用版面,下面剩下的小豆腐块,宋幼湘写了些南下注意事项,以及现行的法律科普。
小故事大家都爱看,这种赚钱的故事,更加引人注目。
不止是知青,就是普通群众都很爱看,报纸的销量都跟着上去不少。
再次有许多信件飞向京市,都是在咨询南方情况的。
像那种一切都指望别人铺好路的,通通不必理会,第一道就被筛了下去。
真正需要帮助的,是那些自己先跨出一步的。
除此之外,宋幼湘还收到了一笔稿费,稿费她留下了。
她既然不愿意朝个人伸手,自然也不会带这个损款的头,个人获得的稿费,由个人支配,并不需要捐到协会里头。
“征稿启事可以搞一搞。”让宋幼湘写稿,还不如让她对着数据,“我可以提供灵感素材,像是知青在工地,在各式平凡的岗位上……都是可以发光发热的。”
就是他们这些主要负责人,哪个不是人到中年压力大。
多个赚钱的路子,谁不乐意?
这样也能让家属更理解,更愿意让他们把业余时间投入到这份暂时无偿的事业中去。
“跟着宋幼湘办事,没别的,就是心里敞亮。”赵存秋几个周末也在整合资料。
文化人多少都有些清高的,通过写稿赚取稿费真的再适合他们不过。
当然写稿也是有要求的,编也要编得正能量,传输正确的三观,宋幼湘的文稿,就是基本的标准。
“早知道当时不藏拙,努把力也能上华大了。”当时那个情况,有个别同学怕当出头鸟,都是收着的,“错过了初晓,好在还有咱们互助会。”
“你们男同事话可真不少,我这里的数据出来了,你们的呢?”女知青把自己手里的资料整合统计结束。
信件都整理了出来,之前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京市待业知青义务来帮忙的,他们做的是收尾的工作。
最后数据出来,光是京市就有不少知青待业。
“初晓的路子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宋幼湘也是因为越存秋提到初晓,才多发散了下思维。
“除了初晓现有的服务业,还有像是护工,家政这类培训可以进行。”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做生意的,那学一个技能,专精一个行业,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咱们可以联系医院,签定就业协议,保障用工岗位。”厉害的人凑到一起,不止是三个臭皮匠的作用。
“家政公司咱们可以自己办,这不是正好需要资金来源嘛。”
“除了这些,还可以教开车这些吧,一些手工零活咱们也可以代理……”
宋幼湘开了个头,剩下的就不用她多费力了。
最后宋幼湘只提醒他们,“初晓已经有了系统培训的经验,你们可以去初晓寻求合作。”
京市的知青已经率先轰轰烈烈地行动起来。
宋幼湘联系的其他省份的知青,也开始自行组织,准备去京市学习经验。
对于宋幼湘人脉不能覆盖到的地方,自然也有领军人物站出来。
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很快便引起民政部门的注意。
很快又将目标锁定在了宋幼湘的身上,为此京市民政部还专门开了个会。
“什么?民政部要调人!不行不行。”乔老接到电话,都有些傻眼,等反应过来,才觉得不对劲,“民政的来要人干什么?”
宋幼湘的工作跟民政不搭边啊,轻工部来找他还差不多。
等乔老和许老弄明白宋幼湘人在郑市折腾出来的事,顿时有些相对无言。
“小宋就在咱们经改办,哪也不去!”
第九百七十八章 宋幼湘不能生
还没到年底呢,许老就打电话来催问宋幼湘,什么时候交接好工作回京。
“不是定好过完年回去报到吗?”宋幼湘也有些蒙。
许老没跟宋幼湘说,京市这边为了抢人都快打起来了,只叮嘱她尽快安排妥当郑市的工作。
没两天,乔老又来关心她。
最后电话打完,宋幼湘人都有些云里雾里。
乔老要先把她的档案给调回去,至于她的人,年后及时去单位报到就行。
宋幼湘,“……”
档案先行就档案先行吧,宋幼湘也没有想太多,之前的周末,因为忙互助会的事,最终她没抽出时间去魏闻东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