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桂香好笑,“那我也是在做我应该做的,还好婚礼是定到年底,不然肯定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说着这话,唐桂香都有些想哭。
她心里一直是希望宋幼湘和魏闻东早些结婚的,可真到了这一天,她又舍不得。
两人说了一阵话,唐桂香要去上课了,才依依不舍地挂断电话。
唐桂香的回信是个开头,接下来的几天,一封封的回信从全国各地飞过来。
像舒莹这般直接的,就直接列出了她们当地需要工人的时间以及相应报酬,另外还提供了几种成本不那么高的货物贩卖渠道。
并表示如果有需要,可以去疆省找她谈,谈成后,以后的发货运输由她那边负责。
宋幼湘名单上的知青,回信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大家纷纷表示,自己愿意出这一份力。
与此同时,江兴文那边也有了回音。
他确认了来信内容属实,另外还按宋幼湘的吩咐,对牛头山镇所有自然村留下来的知青情况进行了摸底。
确实有许多人需要帮助。
宋幼湘从回信里,又挑出一部分有精力,有能力的人,去信希望大家能有机会坐在一起共同商量这件事。
第九百七十五章 太纵容
收到宋幼湘信的,不止是当时同在牛头山公社的知青,还有宋幼湘一路走来,认识的所有知青。
其中主力,肯定是当时共同在华大求学的知青同学。
还有当时各高校一起随团出访,又一起搞辩论赛等各种活动认识的。
有组织统筹能力,并积极参与其中的,肯定是他们这些考上大学,现在工作已经稳定的知青。
宋幼湘收到的回信,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大家都是非常愿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
知识青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共同的命运,让他们之间的感情在时间的打磨下,愈显醇厚。
知青当得时间越长的,越是如此。
信发出去,宋幼湘是想把大家的行程和时间梳理一下,她来安排坐在一起的事。
宋幼湘没想到的事,再次收到她的信后,好几位知青互相联系起来,亲自找到郑市来。
当然,此时的宋幼湘还不知道这事。
信寄出去后,她便一直在考虑互助会的具体架构,及一些具体细节。
从一开始,宋幼湘就不打算搞资金援助的方式,而是希望做信息整合,技能培训等等,类似于后世人才交流中心一样的地方。
相对比起来,筹集爱心基金反倒更容易一些。
工作时间忙工作上的事,早晚宋幼湘分别安排给了电器厂和互助会,一天天日子过得不知道多充实。
充实到宋幼湘都没有时间多想起魏闻东。
周六下班后,魏闻东实在等不到第二天再过来,搭了战友回市区的车赶过来。
结果发现宋幼湘大门一锁,根本没在家。
看着漆黑一片,满室寂静的客厅,魏闻东陷入了沉思。
他前些天走的时候,是说周末会回来,不是说的周六,所以幼湘不知道他今天会过来,是正常的。
对,是他没有说清楚。
“魏同志来啦,厂长下班就出门办事去啦。”邻居家女主人出门,见到魏闻东,笑着同他打招呼。
对于宋幼湘办什么事,那就不是她们能知道的了。
不知道宋幼湘去了哪里,魏闻东也没处找她,只能进屋给自己找点活干。
把家里收拾完,时间已经到十点,魏闻东去书房找了本书看,等到十点半还不见人,魏闻东有些着急起来。
什么事需要大半夜出去,这个点还不回来。
拿上夹克正要出门,刚拉开房门,就见到拿着钥匙准备开门的宋幼湘。
“我看屋里亮着灯,还以为是我出门时忘记关灯了,原来是你在家。”宋幼湘习惯性地把手里的东西递给魏闻东,揉着脖子进门。
晚上她是去见在郑市知青去了。
她的倡议信发出去,知青间互相有联络沟通,有在郑市的知青辗转打听到她的联系方式,想找过来。
宋幼湘有车比较方便,就亲自跑了一趟。
“他们说是你就去了,还有没有一点安全意识!”魏闻东听完,眉头立马就皱了起来。
宋幼湘好笑,“我去之前当然跟中间介绍的知青联系过,是华大同届毕业的同学,确认过身份和单位的。”
说完,宋幼湘从包里拿出他们这一晚上讨论出来的东西给魏闻东看。
大家都很积极,热情非常大。
“这段时间寻求你帮助的人应该也不少吧,不止农村的,还有城市的。”魏闻东拿过来看,上面是好几个人的笔迹。
看得出来,大家都很用心。
宋幼湘点了点头,知青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能考上大学的是一小部分,能招工顶职的,也是一小部分。
留在农村的是一部分,回城无业的是一大部分。
宋幼湘换好衣服鞋子,从房间出来,“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我们不能够因为个别心术不正的人,就不去做这一件事。”
接过魏闻东递过来的凉白开,宋幼湘继续道,“我相信大部分的知青,只是缺少一个机会。”
十几年的时间,大家失去的太多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