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3页
    ……
    另一个城市。
    几个衙役站在榜文前,大声的读着榜文。
    “朝廷招揽人手去北边?”
    “这是要和女真辫子打仗吗?”
    “好像不是征兵,失去北边种地,开垦的荒地归自己,朝廷免3年钱粮。”
    有家有口有田有地的毫不在乎。
    没有田地的单身汉心中犹豫不定。
    奉献和利润都很大。
    “3天后,愿意去北边的,到这里集合,过时不候。”
    这是爱去不去的意思?这分明是有了便宜事,打算内部瓜分啊!
    原本犹豫的心立刻坚定了。
    “反正留在这里没有活路,不如去北边拼一把,这么多人去,朝廷总不会坑死这么多人吧。”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咬牙道。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山东河北河南的各处。
    无数的失地流民,灾民,慢慢的在地图上汇成一条直线,指向遥远的辽东。
    ……
    半个月后。
    某个州府。
    知府和户部的官员冷笑,水美纪这是要把黄河以北的所有灾民,失地流民,全部送到北方边疆做军户?
    天真!
    以为朝廷这么多年来,就没有想过这个办法?
    上百万人口啊!这一路迁移需要的粮食,柴火,人手,银钱,哪里变出来?
    再说,强行迁移流民灾民,远离故土,不得祭祀祖宗,不得回归乡里,不得老死家乡,是不仁也!
    有伤天和。
    “我们不用理,只管按照西厂的要求,准备好热水,床铺,草鞋,伤寒药物,吃食。”户部官员微笑着提醒,“量一定要足够!”
    知府会意。
    水美纪得了皇帝的鸡毛,沿途官员,谁敢不提供粮食,不提供热水住宿,就直接杀了,何必在这上面和水美纪硬抗?
    “户部收到消息,西厂和东厂在江南大肆的搜刮粮食。”户部官员微笑,胡一一和水美纪这是打算用江南的粮食,当做人口迁移的花销。
    户部早已计算过,东厂和西厂从户部挪走的银两,以及江南的粮价,能买下的粮食,确实是够灾民迁移到辽东了,可是,水美纪打算这么运输这些粮食呢?
    运输粮食的大量时间,流民灾民早已饿死在路上了。
    水美纪的人口大迁移,注定了是失败,州府官员任何打折扣,任何贪污,都是给水美纪的失败找借口,只有老老实实全部做到了,既保住了自己的脑袋,又暗暗坑死了水美纪,何乐而不为?
    “本府就这点粮食,下官定然全部调集过来,然后一丝折扣都不打的完成。”知府完全懂得户部官员的意思。
    手下衙役报告,西厂的人来了。
    “来的好。”知府笑,让他们看着本府所有的粮食全部被流民吃光。
    “立刻把粮食调到下一个府县。”西厂的人一点客套的意思都没有,直接下令。
    “全部调走?”知府莫名其妙,“没了粮食,本府怎么安排将要来到的流民?”
    西厂的人厉声道:“你不用管,只管按照命令行事。”
    知府点头,是西厂内讧,还是东厂派了奸细故意搞砸水美纪的计划,关他P事。
    “都盯仔细了!要是粮食实数和账簿不符,立刻杀了府衙所有官员。”西厂的头目厉声道。
    知府大惊,其余府衙官员大惊,亏空粮食固然是死罪,但也要查明是谁干的啊!不分青红皂白杀所有人,果然是西厂的作风。
    管粮仓的官员在所有同僚的注目下,用力挤出一个微笑。
    还好没有作假!还好前几天补上了!
    所有粮食被装上车,在西厂的全程跟踪监督下,飞快的运走。
    知府冷笑,现在府里一点粮食都没有了,看你们西厂怎么收场。
    几个时辰后,大批的粮食到了。
    知府和户部官员大惊。
    西厂的头目冷笑,等本府押送粮食去下一个府衙的马队回来,立刻把这些粮食继续运过去。
    知府和户部官员懂了。
    这是最最耗费人力的接力传递法。
    水美纪把所有的州府当做了驿站,所有的粮食当做了书信,一站又一站的往下传。
    只要源头的江南粮食不断,就能保证每个州府的粮食不绝。
    几天后,流民到达,知府木然的按照水美纪的标准接纳。
    大批的流民消耗了大量的粮食,临走的时候,甚至又把剩余的粮食全部带走,但知府知道,眼前空空荡荡的府库粮仓,很快就会被上一站运来的粮食再次填满,然后再次被新一批流民消耗一空,然后再填满,周而复始。
    京杭运河中,大量的运量船向北方而去,岸上,一队队的军队押运。
    沿途所有的强盗山寨,所有的黑帮船霸江湖门派,全部一扫而空。
    “我真的没有贪污粮食啊!”一个官员跪在地上大哭。
    一大群往日的同僚面色铁青,丝毫没有求情的意思。
    “噗!”人头落地。
    知府冷冷的看着,心里愤怒极了,要不是一直巴结东厂,第一时间知道了西厂要核对粮仓,先一步仔细核对,发现了这个家伙竟然敢把粮食卖了,搞虚假粮仓,这回全府的官员人头落地。
    “立刻把缺口全部补上!”知府厉声道,这个官员所有的财产,所有亲戚的财产,全部抄了充公买粮食,要是还不够,只有先自己掏腰包补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