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0页
    然而就是没有富贵命的她,现在却成了西楚官员辱骂的对象,说她魅惑皇上,祸国殃民。
    慧妃抬起手,看着自己掌心还有一层薄薄的茧。已经比刚进宫的时候好太多了,那时候她的手粗糙的简直不成样子。
    慧妃泡了许久,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汤泉,又挂上了面具,做回了慧妃。
    -
    祭祀的准备做了半个月之久,当天,皇帝和皇后身穿龙袍凤服,后面的朝臣也都身穿官服。
    他们昨日早就焚香沐浴过,皇后与皇帝在祭祀专用的上清宫,先上一炷香,随后就是太史局的人开坛。
    任命水年出生,又是庚、辛、壬、癸日出生的太史局官员、率领一众官员,跪拜,行礼,磕头。随后由太史官员在祭祀台,高二尺,宽一丈三尺,台外二十步,界以白绳。坛上种植竹子枝,取一张纸,画一条龙。
    上画黑色鱼左顾,环以天鼋十星;中为白龙,吐说黑色;下画水波,有龟看着左边,吐出黑气像线,和金银红色龙形装饰。又设黑色旗帜。
    随后宰杀一只鹅,取脖子血置盘中,柳枝洒水龙上,洒上三下,寓意雨下三天连绵不绝。
    一切做完后,再由皇帝和皇后,虔诚的跪拜。
    “吾是请上苍神明,愿雨大起吾楚,愿楚民无复受旱苦。”
    然后再由皇帝和皇后将画龙扔到水中,待画龙融水,将水洒至空中。
    祭祀的仪式就算完成了。
    足足用了半天,祭祀才算完成。
    祭祀完成后,楚帝心情还算不错,他觉得自己作为真龙天子,是一定能够感动上苍神明,西楚也是一定会下雨的。
    然后,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受灾的三州依旧没有下一滴雨。
    楚帝在朝堂上面色沉重的看着三州刺史递上来的灾情奏折。
    只要能下雨,就不能不动用国库。
    他有些烦躁的想着,若是将之前的军饷未发下去就好了。
    第53章 旱灾【倒v结束】
    楚帝又再等了半个月, 三州依然没有下一滴雨,三州刺史的加急奏折被一次次的递上去,楚帝最后终于不情不愿的下了罪己诏, 又开了国库,拨款,拨粮。
    “朕见民不饱饭, 饱有旱之苦,痛心疾首。必朕德亏方雩, 不能举苍神明,今朕大开国库, 督诸谷以缓灾也。”
    苏识晓看着这份罪己诏的内容,只觉得两个字, 敷衍。
    通篇都透露着不情不愿, 加起来连50个字都没有。
    然而就在楚帝祭祀后等待下雨的这段时间,灾情愈加严重。田地已经完全干枯, 农作物全部枯死, 家中若有存粮者, 尚可坚持月余, 若无存粮者,只能挖些野菜,菜叶, 或者掏一些老鼠洞, 与老鼠夺食。
    -
    程邦是屿州当地的一个小庶族,家中尚有些良田,雇佣了些佃农打理, 也有个小院子, 日子不说富贵, 倒也吃穿不愁。
    然而就在东夏的夏明帝崩逝的那一天起,屿州便是再也没有下过雨了,他的良田里的农作物逐渐干枯,那些雇佣的佃农却是比他还愁,天不下雨,收不了庄稼,他们是没有办法活下去的。
    于是这些佃农以及当地的百姓们只能日夜祈祷,不停的跪拜上天,祈求下一场雨。
    甚至用了“七女求雨法”,也没有用。
    像程邦家中这种有些家底的小庶族,尚且可以撑上数月。
    但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却没有这么幸运了,街上已经到处都是卖儿卖女卖女人的人间炼狱了。
    “什么!五两银子才一斗米?”
    家里的存粮已经快见底了,程邦和儿子程琮出门采买一些粮食。却没想到粮价已经上涨至此。
    “前些天不是还是一两银子一斗吗。”
    只见那卖米的商人面露难色,“地里的农作物都逐渐干枯了,这米价如何不涨,若您二位现在不买,日后怕是银子也买不到了。”
    程邦和程琮也明白,只是看到卖的还是快要发霉的旧米时,又忍不住想要发作,但是想着如今这状况,还是忍了下来,叹了口气。
    他们都尚且如此,农户和普通百姓如何活下去。
    他们小心翼翼的藏好买好的粮食,一路回去,街上随处可见卖儿卖女的百姓和农户,他们只吃些野草,树皮,饿的几乎干枯的手仿佛废尽全部的力气抓住了程邦的衣角。
    “买了我女儿吧……求您了。”
    程邦见那小女孩一脸脏污,茫然的看着自己的父亲母亲和程邦,她可能还不懂,被卖掉是意味着什么。
    程邦虽于心不忍,但是现下自己家中都快吃不饱了,如何能够再养一个小女孩。
    于是只能残忍的转身离开了,那孩子母亲脏污的手,在他的衣角上留了一道黑色的巴掌印。
    程邦没走两步,就听到有人大喊,“陛下亲自祭祀求雨了,没过多久一定会下雨的。”
    此话一出,不光街上的百姓,就连程邦和程琮眼睛里也不禁透露出希翼的目光。
    陛下乃真龙天子,求雨岂会不灵?
    就连回家的步伐都轻快了些。
    程邦和屿州的百姓们一直等,一直等,等到粮商都不卖粮了,摇摇头说留着自己吃的时候。
    还是没有下雨,一滴雨都没有。
    由于城中的粮商已经不卖粮了,府衙迫于压力,和聚集在府衙门口脏臭的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