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8页
    像段汁桃和吾翠芝两个人在议论去东北买房子的事儿,单琮容在沙发边上就默默竖起耳朵,想听听儿子有什么见地。
    段汁桃:“你这孩子,谁有钱不买北京啊?”
    理儿是这个理儿没错,但具体为什么要买北京,段汁桃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
    单星回:“当然买北京,其实买上海也行。吾阿姨你卖了北京的房子,买了上海其实不用可惜。全国就是一盘棋,五个手指还有个长短,一盘棋的总资源是定数,要想博弈出彩,必须像田忌赛马一样优化配置。东北地大物博是不错,自然资源丰富,黑土地又是得天独厚的沃土。正因为这样,东北就是这盘棋的后方大粮仓。兵书上有说:兵马未行,粮仓先行。可见危急时刻,粮食储备有多重要了吧?吾阿姨,你在东北买房养老挺好,但如果想要增值保值跑赢通胀,那就够呛。东北是后方大粮仓,如果出现房价大幅跑赢全国上涨水平,当地一定急着卖地倒地谋利,导致耕地面积急剧萎缩,后果就是直接崩坏了苦心经营的这盘棋。粮草都没了,兵马各自为乱,这事儿自古以来就绝不允许发生。真发生了这种事儿,后果太严重了,我不敢轻易论说。您呀,少听我妈的,您说什么她都觉得您说的对,您说的好。您有钱啊,还是买北京,或者买南方沿海城市吧,买东北耽误您发财。”
    第64章
    香港那边搬新家有暖房的风气,到了单家搬新家的这天,段汁桃邀请了以前的老邻居们到新家吃吃喝喝,也算正式宣布自己一家的回归。
    单星回喊了沈岁进、陆威、薛岑、游一鸣来新家,大人们组一个局,年轻人们组一个局。
    暖房的饭局在下午五点开始,段汁桃忙忙碌碌了一整天,给家属院的老朋友们做了一桌地道的港式风味好菜——避风塘炒蟹、金牌烤乳鸽、港式烧腊三拼、蜜汁叉烧肉、XO酱大虾、啫啫菜心、星洲炒米粉、蒸鱼豉油东星斑……
    这些菜的原材料在北京并不好买,还是段汁桃四点半起床,专门上海鲜市场买的。
    原本段汁桃想做中原菜的,什么酱肘子、炖大鱼、烤鸭之类的,但转念一想,自己在香港待了这么多年学了好些港粤菜,干脆就请邻居们尝尝香港那边的口味。
    做港式的小点心比较费时间,段汁桃就让单琮容跑到西单那边的港式茶餐厅,打包了七八样的港式茶点回来。
    客人们陆陆续续地带着伴手礼进门,有的带着一瓶好酒,有的带了一束鲜花,有的带了一篮子水果。
    段汁桃差不多把菜弄完了,就让单姥姥在厨房里帮忙善后,自己则请客人们参观新家。
    老邻居们听说房子是学校新翻修的,纷纷说段汁桃这是赶上了好时候。
    锦澜院建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也有二十几年的房龄了,许多老教授反应房子有些地方的墙皮都脱落了,木地板也松动的咯吱响。房子的产权是学校的,众人觉得自己贴钱装修不划算,也就凑合着住。
    这次翻修的几间别墅,学校请了建筑系的教授,在原有的设计稿上进行了加盖巩固,室内的装修则融合了美式和法式的风格,比美式稍显隆重繁复一点儿,又比纯粹的奢华法式轻松跳跃了一些。
    大面积的墙体是用乳白色油漆作为主色调,护墙板和墙色相互映衬,采用的也是淡乳白色的简法风格。就连楼梯的扶手,也是采用金油鸢尾花铜扶手,特别像港剧里那些豪宅里浮夸的欧式楼梯,一下子把整个房子的格调拉上去了。
    段汁桃最喜欢新家一楼客厅的大壁炉,虽然只有装饰作用,并不能往里头添柴冬天取暖,还占了客厅放电视的位置,但段汁桃觉得这个壁炉显得家里特别温暖。
    段汁桃在壁炉上面摆了全家的合照,那是一家三口抱着花卷在港大的图书馆前照的。
    她把照片摆上去的时候,还温柔地擦了擦照片上的花卷,对它说:“高兴吗卷儿?我们一家搬新家了。你放心,我们都记着你呢,不会把你落下的,我们走到哪儿都会带着你……”
    新家所有家具都进场完毕的那一天,段汁桃收拾完新家,躺在一楼的大地毯上,眼泪不知为什么就慢慢溢出了眼角。
    她想起了早逝的公公婆婆,觉得他们二老要是能看见如今他们一家三口的好日子,一定特别为他们高兴。
    公公婆婆对她特别特别好,段汁桃感受的出来,很多时候他们待自己比待琮玉都好。
    正因为如此,段汁桃至今仍时常对单琮容念叨:“你得感谢你有一对好爹妈,不然我也和你走不到今天。我们结婚这么多年,前十几年的时间我不是和你过,是和你爹妈过的。他们要是对我不好,我早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心里哪儿还有你单琮容!”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公婆对自己好,段汁桃越发感恩,十几年间侍奉公婆尽心尽力、毫无怨言。
    也因为公婆疼自己,只要单琮容抽空一回老家,他们一逮着机会,就在他面前如数家珍地细数段汁桃对他们的好,以及她为这个家的辛苦付出。段汁桃知道的,同住一个屋檐下,哪有不磕碰的时候呢?自己也有犯倔脾气不好的时候,但公婆是明白人,专门拣自己的好处说,对自己的错处一点儿不漏口风。
    他们就是希望单琮容记得段汁桃对单家的这份恩情,好让小两口和和美美地过一辈子。段汁桃觉得单琮容生的这么聪明,不是没缘由的,公婆虽然目不识丁,但他们心里的那股明白劲儿,在口舌是非甚多的农村显得尤其珍贵与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