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花生米实在不起眼,在钱老爷子心里也不是值钱玩意儿。钱老爷子生怕于二河一个没弄好,砸了自家生意的招牌,那可就不值当了。
“爹,你是不知道,妹夫卤的花生米味道是真不错,卖的又不贵,很多客人都愿意买回家去当下酒菜的。我这次回来就带了不少,特意给爹当下酒菜的。”知道钱老爷子是真担心,钱二哥不免就多了几句安慰。
话说到这里,钱二哥索性跟钱家人讲了讲他自己总结出来的生意经:“其实也不是每个客人都愿意花那么多银钱天天买卤味。毕竟都是吃,吃什么不一样?卤味能吃,青菜萝卜不也都能吃?谁家的银钱也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只要能填饱一家老小的肚子就行了。像卤花生米这种,反而还卖的更好。因为确实不贵,随便买一小蝶带回家就能下酒吃顿心满意足的饭了。”
“这样一说,还真是。你让我花十文八文去买卤肉,我肯定肉痛的舍不得。但一文银钱去买碟花生米回来下酒,我不乐意,你们爹肯定也欢喜的不得了。镇上的人到底比咱们有钱,肯定也更加的大方。”听钱二哥这么一分析,钱老太太忍不住就点了点头。
“我应该也是愿意的。”钱大嫂平日里可是很节省的。能让她说出愿意花银钱买卤花生米的话,着实难得。
钱二嫂和钱三嫂诧异的扭头看向钱大嫂,眼里都是揶揄。
“不是,不是。要是给我自己买,我肯定舍不得。但给爹买下酒菜,只需要一文银钱。就像家里几个小的要吃糖葫芦,哪怕不是每天都买得起,隔几天买一次总是可以的。”钱大嫂是真的很精打细算,但也很有自己的小算盘,可不会每天都买。
“看吧,能让咱们大嫂动心花银钱,就够了。哪怕几天才买一回,不也是银钱进账?而且像大嫂这样的客人多了,自家生意不也活络起来了?谁家做生意都不会一下子赚大钱,都要慢慢来的。反正铺面小妹已经买了下来,只要有银钱赚,就不亏本。”如若钱月儿是租的铺子,钱二哥肯定还会各种琢磨,想方设法的帮钱月儿筹谋如何赚更多的银钱。
但钱月儿的铺子是自家已经买下来的,便又不一样了。哪怕钱月儿只是守成,也不会日子过不下去。更别提钱月儿的卤味生意确实做的不错,每日的进账也算得上可观,比以前在于家的时候不知道要好多少。
作者有话说:
第24章
“那咱们以后是不是也要找一两样便宜的吃食卖啊?”钱二嫂和钱三嫂马上就要去镇上卖吃食了,对此很是上心,忍不住也有些忐忑。
“是可以考虑。不过你们卖的跟小妹卖的不一样。我是建议你们只做早饭,就卖卖面条或者包子白粥什么的,寻常人家也都买得起。当然,如果你们吃得了苦,中午可以去码头摆摊。码头那边人确实不少,赚不了多的银钱,但也肯定饿不着咱们的肚子。”其实很早以前,钱二哥就有这种想法了。
他自己在码头跑了那么多年,平日里没少饿肚子。每每看到码头摊贩的生意很好,他就免不了的动心。
可他们家确实没这个条件。想要去码头摆摊,起码得在镇上有地方落脚。否则每日光是来回往返镇上和钱家村,就有他们走的了,哪里还有多的时间去摆摊卖吃食?
至于他买了铺子却没有第一时间接钱二嫂她们过去做生意,原因就更简单了。他还没在镇上站稳脚跟,一下子不敢把脚步迈的太快。
如今却是不同了。一是因着钱月儿他们一家四口搬去了镇上,就住在他的铺子隔壁,互相之间能有个照应。二则是托于二河的福,钱二哥手里已经拿到了稳定的货源,心下有了足够的底气。
就好比他说钱月儿一样。等钱二嫂和钱三嫂去了镇上,不求赚多少银钱,不亏本就是稳当的局面。
而以钱二哥如今的底气,即便钱二嫂她们亏了钱,三五个月内钱二哥也是能够支撑得起,承担得了的。
“要去的、要去的。”不过是去码头摆摊而已,钱二嫂和钱三嫂都不觉得辛苦,纷纷点了点头。
“爹,我不能去吗?我也可以去码头帮忙摆摊,招揽客人。”钱二宝是真的很羡慕大堂哥可以跟着他爹爹一起去镇上。
并不是钱二宝想要去镇上享福,而是钱二宝想要帮家里分担分担,也想要出去多学点有用的东西。
“让二宝和三宝都去镇上。也不做多的,跑个腿总是可以的吧!”钱二哥还没回答,钱老太太率先开了口。
早先她就想发话了。家里这么多小子,就只带钱大宝去镇上怎么行?逮着机会她是一定要将其他几个孙子也都送去镇上的。哪怕钱大哥和钱三哥不去都行,她的孙子必须都得更有出息,可不能都留在村里刨地。
“哇!”钱三宝没想到这里还有他的事儿。他其实也想去镇上,可他没胆子提。二哥是二伯的亲儿子都没有被带去镇上,怎么可能轮得到他?
“二弟,不是说你那铺子后面有两间屋子住?你住一间,让他们三兄弟住一间,总是够的吧?”钱大哥也觉得只带他们大房的儿子去镇上不大好,不过他自认没本事,又不敢给钱二哥添麻烦,这才一直没有开口。
眼下钱老太太先说了,钱大哥忙不迭就趁机表明了他的明确态度和立场。
就算是亲兄弟,也没理由只顾隔房侄子、不顾自家儿子的道理。如今他们钱家是没分家,姑且说得过去。可以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