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2页
    赵叙白与赵丞相都觉得,姓沈的最近这么安静,实在不像是她的作风,总感觉她在酝酿着什么大阴谋。
    这种感觉,秦子衿也隐隐有一些,只是没有浸.淫官场多年的赵丞相那么强烈罢了。
    lrm;
    第四十三章
    自从国主上次寻了秦子衿去讲学之后,后面的一段时日便没有再寻过秦子衿,倒是符合秦子衿的预期,国主后面确实又寻了赵叙白一次,问的大概也是类似的问题。
    只是赵叙白的回话也不知有没有在国主心中留下印象,反正这些时日倒是没有听到什么要处置沈将军的消息。
    此举看来沈将军在朝中根基颇深,虽然看似倒台,但身后牵扯的利益依然存在,既然国主犹豫之后并没有处置沈将军,那便是有她们不知的人在背后吹动了国主的耳风。
    要想彻底扳倒沈将军,还需要一些不可饶恕的罪证才行,赵丞相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收集这些罪证。
    只是沈将军为人谨慎,能收集到的并不是很多,能够让国主一怒之下赐死的罪证更是没有。
    不知在唯一的女儿身陷囹圄的情况下,沈将军会不会救女心切露出马脚。
    秦子衿在翰林院除了需要修撰史书外,还会有专门的人负责给她们讲学,毕竟进士身份入翰林院,尤其是前三甲,她们都是未来的储相人选,需要好生培养。
    在这些方面,秦子衿与赵叙白听得较为认真,单于燕则有些敷衍,毕竟她志不在此,单于燕心中一直想着参军的事情,哪怕她已入了翰林院,心中却还是有这方面的抱负。
    只不过女尊国常年并没有什么战争,现任国主也崇尚和平,若是有摩擦也多是以议和为主。
    兵权一直掌握在沈将军的手中,这些年来虽是与邻国有些小摩擦,但大体上倒也算相安无事,至少在沈将军呈上的军报上是这么汇报的。
    国家养兵花费颇多,既然边境大体相安无事,如今的军需对于每年的国库已是一笔较大的开销,更不要提再征新的兵了。
    这也是单于燕最后不得不参加科举的原因。
    秦子衿在与赵叙白闲聊时,有提过武举的可能性,却被赵叙白直接否定了。
    兵权在姓沈的手上一日,便没有实行武举的可能。若是选出个什么军事奇才,那这岂不是威胁了姓沈的地位,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秦子衿心知赵叙白说的有理,这个提议后面便没有再提过。
    一样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物,要让国主信服,是需要时间也是需要契机的。
    如今显然是没有一个上好的契机。
    这段时间看似没有旁的大事发生,实则暗流涌动。
    据说沈将军已经不再为沈卿清求情,好像是彻底放弃了这个女儿,此举令国主很是满意,觉得沈将军终究是识大局之人。
    过不了多少时日沈将军便就可以正常上朝了。
    而经过这么些时日的折腾,沈将军还是第一次与同僚一起上朝,这些人中有希望她彻底倒台的,也有利益相通,希望她能够东山再起的。
    因此同僚们向她投去的目光,要么是探究,要么是同情,还有一些被她欺压过的,多是幸灾乐祸,毕竟寻常可是看不见沈将军这么落魄的时候。
    但是不得不说,此事对她的打击甚大。
    原本精气神十足的一个人,在这些日子里变得有些苍老,甚至连头上的白发都多了许多。
    如果说先前,沈将军是觉得赵丞相碍眼,那么现在他对赵丞相的心情便是彻彻底底的恨意。
    她在家细细琢磨这许多日,早已明白此举是中了赵丞相的圈套,不然凭赵叙白一个无知小女是如何能在殿试上,将沈卿清彻底击溃的。
    此事一出,赵丞相便领着诸多朝臣一同上折子,显然是早有预谋。
    此时说这些,也没了旁的用处,沈将军近日也想明白,只有她自己先振作起来,沈卿清的事情,日后才可能有转圜的余地。
    赵丞相,许久未见,你倒是越发春风得意。
    沈将军一到,便恨恨地对赵丞相说道,话语间不无嘲讽,这两人寻常掐架便是常态,周围的官员们也是见怪不怪,也并没有人过来劝着。
    唉,沈将军此言差矣,为国尽忠赵某人自然是精神十足,这本就是赵某人作为臣子的本分,莫非沈将军并非如此么?
    赵丞相讲话不喜欢夹枪带棒,却喜欢暗自嘲讽沈将军,话语间时常给她挖许多坑,让沈将军答是也不好,不是也不好。
    沈将军时常自讨没趣,一口气怄在胸间上不来也下不去。
    赵丞相切勿血口喷人,沈某人自是如此,赵丞相此招果真是高,沈某人记下了,日后必定双倍奉还。
    说完一甩袖子,径直往内去了,再没说旁的言语。
    她恨透了这位姓赵的,倒也没有跟往常一般与她多做纠缠,为今之计,只有重新得到国主的信任,她才有机会将赵丞相加诸在她身上的一切还给她。
    沈将军,饭可以多吃,话可不兴乱说啊,如今让国主雷霆大怒的可是你沈府女儿,赵某人可是清清白白。
    赵丞相在沈将军背后扬长了声音说道,她气人向来有一套,沈将军听闻更是攥紧了拳头,恨不得冲上去将她揍一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