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4页
    这次拍摄的具体流程,早在签合同的时候,就发到各位嘉宾手里了。
    节目组将带着嘉宾们,去往国内不同的十二个地方。
    有的是相对比较繁华的城镇,有的是比较偏僻的村庄,甚至还有不少居住在山里的少数民族部落。
    季彤和其他几个嘉宾坐在房车里,一边看他们接下来要去的地点,一边听大家谈论这次拍摄的主题。
    “其实这次《文化宝藏》,国家台是想做成一个系列综艺的。”撒老师说道,“咱们这是第一季,主题是传统戏剧,主要目的就是以娱乐综艺的方式,向大众科普我们国家这些小众的艺术形式。”
    “没错,我们这次要去十二个地方,总共花费一个半月,需要学习共计十二种戏剧形式。”宁老师也说道,“明妍是学霸,小彤在以往的综艺中,也表现出了强大的学习能力,这一次我们要拭目以待了。”
    在两个主持人的控场和讲解中,将这次国家台拍摄综艺的目标娓娓道来,也对这个综艺,做了个简单的介绍。
    到后期播出的时候,这种令人轻松的聊天式科普,得到无数观众的一致好评。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嘉宾们跟随节目组辗转各地。
    看到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体会了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见识了即便藏在角落里,也努力发着光的千年传承——
    梨园戏、四平戏、巴陵戏、大弦戏、黄梅戏、柳琴戏、五音戏、秧歌戏、花鼓戏、皮影戏、木偶戏、傩戏……
    无论是有一定知名度的,还是普通民众完全没怎么听说过的。
    节目组都非常用心的在了解宣传。
    嘉宾们也是每到一个地方,就认认真真地了解当地文化,学习当地民俗,钻研民俗与戏剧之间的关系。
    最终还要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由专业的评委老师,来给他们打分,并颁发结业证书。
    在这个过程中,季彤再次展现了她那bug级别的天赋。
    她学什么都快,不管是方言还是俚语,不管是唱腔还是唱词,不管是青衣还是花旦,她都信手拈来。
    王导一如既往的恶趣味,在每个地方都设置了不少关卡。
    可那有什么用呢?
    季bug本人依旧是碾压式地一路通关,次次以优秀的评价,拿到了专业人士颁发的结业证书。
    这一行为,把王导气的又吐了好几口老血。
    搞得最后,连一向是别人家孩子的乔明妍都震惊了:
    这真的是普通人类吗?
    这也太踏马的逆天了吧!
    这一路,有风趣幽默的宁老师,有儒雅睿智的撒老师,有聪慧知性的乔明妍,季彤的日子过得一点都不无聊。
    对了,当然还有暗中尾随的萧彦。
    在不录节目的空余时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季彤面前刷存在感。
    第425章 感情突飞猛进
    一个多月的时间,转眼一晃而过。
    这大概是萧彦和季彤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段时间,在这场公费旅行的磨合中,两个人的感情也是突飞猛进。
    不过萧彦很谨慎。
    他知道季彤现在事业正在上升期,不宜被人看到有绯闻,所以和季彤在一起的时候,格外小心。
    以至于,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即便网上时不时地出现季彤参加综艺的路透,和各种粉丝路人偶遇季彤的照片和视频,可却没有拍到半点关于萧彦的身影。
    天气彻底转凉的时候,《文化宝藏》第一季彻底录制结束。
    帝都纷纷扬扬地下了第一场雪。
    而季彤也正是在这个时间点,收拾好东西,带着助理圆圆,迈进了古装大女主宅斗剧《盛世清歌》的剧组。
    这个剧组的熟人很少。
    除了季彤之前听过的大满贯视帝谢眠之外,也就只有曾经在《旧影》中合作过的许璨,是相熟的。
    之前介绍过这部剧的主要内容。
    讲的是原配嫡女凭着聪明才智,在后宅艰难求生,一步步挣扎向上,搏出一个光明未来的故事。
    所以这个剧组是典型的阴盛阳衰——
    光是孟家这一大家子,除了老爷和一个嫡子、两个庶子之外,剩下的全都是女眷。
    从老夫人、大娘子到各院的姨娘,以及同爹不同妈的嫡女庶女们。
    还有满宅子到处可见的丫鬟、女使、婆子。
    以谢眠为首的男演员们,几乎可以说是被这么多不同年龄的女人给包围了,颇有种甜蜜的烦恼。
    可对于季彤而言,却是完全不同的体会。
    说句实话,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
    尤其是在娱乐圈这种场合,随便几句话、一个表情,都能被解读出五六七八种意思。
    资源竞争、路线相撞,都会成为互相攻讦的理由。
    若是季彤是比她们咖位都大,那么她们倒是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公平,心甘情愿当配角也就罢了。
    可偏偏季彤是个半新不旧的人。
    粉丝的确比较多,热搜也经常上,但真正的作品却少得可怜。
    比起那些跑了好几年龙套,却还在剧组打酱油的配角们,她的运气的确好的太过分。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情况,就会让很多人心态失衡。
    所以,季彤进入剧组的时候,并没有遭到太友好的对待,女演员们按照番位和咖位不同,早已经三三两两抱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