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 怎么就跪下了,快起来!”
她直起上半身:“多谢太后救我父亲性命。”
“要谢也该谢竹萦, 谢我作甚。”
竹萦是皇后的闺名。
杭絮摇摇头,“以陛下对皇后的爱护,怎么会让她知道这些消息,定是太后告知。”
“太后身为珟尘的母亲, 身份敏感,本不该相救,然而却倾尽全力,在陛下面前直言,杭絮感激不尽。”
太后轻轻叹了口气:“这么聪明,不愧是照影的孩子。”
“杭将军是国之栋梁,就算素不相识,哀家也不愿看他蒙冤死去,可不单因为你是我的儿媳。”
“你不要多想,快起来吧。”
杭絮望着太后,一字一句道:“杭絮决不会让您的付出白费。”
-
太后离去后,杭絮却仍站在原地。
她迫切地想做些什么,一个月的期限像一条黑色的线横亘在不远处,每一刻都逼近一分,连呼吸都显得浪费时间。
许多零碎的线索在脑海里盘旋,却无法组成一条完整的逻辑链,她只好抓住一个最近的。
她抓住容琤的手腕,转身向回走去。
“阿絮要去哪儿?”
“去找刘喜。”
-
杭絮没有走多久,刘喜便出现在两人面前。
他的神色有些惊讶:“奴才正要去找王妃。”
“公公找刺客了?”
太监一颔首:“方才下人来通报,奴才找您也正是为了此事。”
在山上行宫里,杭絮曾向刘喜提起刺客无故消失之事,刘喜记下,当日晚上就派人去寻,不过半月就找到线索。
“今日已晚,不若明天奴才再带两人过去吧。”
“时间紧迫,还是今日吧,劳烦公公了。”
刘喜不明白皇后受刺与杭将军有什么关系,但看着杭絮凝重的脸色,依旧点了头。
“奴才的分内之事。”
刺客尸体的放置地点离皇宫不远,出了朱雀门,侧门边的御史台就是。
御史台专职处理皇室的各种案件,想必这也算作一类。
刘喜拿着令牌,正向守卫说着什么,杭絮却回头向门内的宫道看去。
一个熟悉的声音由远及近传来,它接近得很快,过了转角,刘喜也听到了。
他讶异道:“怎么是十六公主?”
星点稀疏的夜幕中,一个纤瘦的身影正奋力奔来,脚步踏在青石板上,是连绵不断的清脆声响。
她用尽了力气,大声喊道:“絮姐姐,等等、等等!”
声音在窄而长的宫墙内回荡,激起一阵回声。
女孩在宽阔的拱门下停住,使劲喘着气,额头挂着晶莹的汗珠。
刘喜从袖子里翻出一块灰色的绢帕,给她擦着汗,“哎呀,公主怎么跑得这样急,有什么事,明天再说也行啊。”
“不行不行!”容攸使劲摇头,“一定要早点说。”
她抬头望着杭絮,话语刚要出口,又止住了,目光在刘喜与容琤身上徘徊,最后紧紧闭住嘴。
“我、我只跟絮姐姐一个人说。”
“可是奴才正要带王妃去御史台,一路上也没个严实的地方。”
“无事。”
杭絮开口,“反正不远,阿且可以跟我们一起去,正好让她歇歇气。”
刘喜为难道:“王妃,咱们要去的是御史台的停尸房,公主从来没见识过这些,是否有些不妥?”
“公公放心吧,”容攸站直身体,眼睛里闪着亮光,是与以往怯懦不同的坚定,“我已经长大了。”
-
御史台的中丞早有准备,听了来意,立刻起身带人进了内堂。
“这几个刺客,还是御林军费了好大力气,才在深山密林里找到,其余的兴许都让虎豹食了。”
“那处理尸体的人定是个老手,角度刁钻,若不是御史台的人经验丰富,兴许一片碎肉都找不到。”
他絮絮地说着,很快就到了目的地,从腰间的钥匙串中抽出一把,屋门“吱呀”一声被打开。
一阵猛烈的香料气息传来,容攸不适应地咳嗽几下。
杭絮抽抽鼻子,从香气中闻到了久违的尸体腐臭。
中丞进了屋子,又拔出火折子点亮四处的灯盏,直到整座屋子被烛火映得亮堂堂才停手。
杭絮也得以看清屋内事物的摆放。
屋子不大,却摆满了东西,四周的桌子上横七竖八地放着许多刀具,正中间是几张床板,床板上是白布,布下人体的形状起伏,透出几点黯淡的血色。
中丞指指白布:“三具半尸体,都在这里了。”
“都是刀伤,没什么好检查的,我们就粗略记录了一下。”
杭絮点点头;“多谢。”
容攸好不容易适应了屋内的气息,鼓起勇气问道:“为什么……是三具半呀?”
中丞耸耸肩道:“因为还有一具是在溪里找到的,被鱼吃得不成样子,摆来摆去也只有小半具。”
女孩瑟缩一下,被这直白又血腥的讲述吓到了,但又咬紧牙,恢复了平静。
中丞把钥匙交给刘喜,退了出去。
杭絮从桌上拿了盏灯,走近盖着白布的床板,毫不犹豫掀开,一阵连香料也掩盖不了的腐臭涌出,连她也微微皱眉。
她将灯火交给身边的人,便低头开始仔细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