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划清界限。卫伉又是一句肯定的结论,引来刘据和张贺询问的目光,因为平阳公主告诉我,李夫人身边的侍女朱雅请她帮忙给皇子找傅者。平阳公主,答应了
还有一句话,卫伉没说,母亲月皎临走前让众人信任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也没搬离长平侯府,反而事事提点自己,还给三舅母的娘家,张家张昌推荐了个太常的位置。按理,应是团结一心的。
可又答应李夫人给皇子找个好傅者,卫伉总觉得哪里不太对,明明李夫人生前都不见平阳公主的,难不成这样还让平阳公主感到愧疚么?除非,平阳公主是被拿捏住了什么
所以所以在王温舒眼中,现如今,没了李夫人,李广利因为皇子被迫靠向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向着皇后。与其相信什么实权都没有的李广利,不如相信其他官场朋友,毕竟右内史,还是能认识不少人的 。
张贺分析着,忍不住拍案叫绝,这局,妙啊!不过,那王温舒就不会把李广利给扯进罪责里面么?
不会。刘据想得更通透,父皇面前还有个活着的李延年在跟前服侍,若是李夫人已故去多年,王温舒或许一个不高兴,还会拉他下水,李广利必难逃汉律惩罚。但现在,李广利大约是个花钱赎罪的结局,王温舒又何必跟他这个小人物狗咬狗。我唯一担心的是,他倒的太快,要谁来迅速上任接手受降的后备?
要是郑当时大人回来就好了。张贺遗憾道。
你怎么不说,让苏建大人回来呢?刘据不同意,不能总是从老将中选,新人也可以,抑或者,把中尉拆了,然后兵器与马政合二为一
卫伉皱眉,太子怎么会这样想,这也太破天荒了吧,太仆之位,岂不是
更方便了是不是?刘据很开心,自从设置刺史之后,他仿佛被刘彻打通了任督二脉,奇奇怪怪的想法越来越多,舅舅走后,你不愿意高调,各项军务总要拆解,总兵权在父皇手中,各类兵种分开由八大校尉管理,还有其他林林总总,中尉管得这样杂,还没人选,不如暂且拆了权力给其他九卿。
张贺见刘据说得兴奋,忍不住提醒,太子还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王温舒的事,咱们在朝上说一嘴就够了,谋篇布局应点到为止,再多反而惹陛下不悦。尤其是这样的新鲜提议,还是再等等!
刘据握着颤抖的手,连连点头,文字难尽己意,还是等刘彻回来面对面说比较好。
而卫伉在旁,欲言又止,他内心总是有些破釜沉舟的想法,六郡子弟再这么被搅和下去,觉得学点兵法就无所不能,那以后还有多少能用的?入了八大校尉也没意义。
如果狠心些,能连着王温舒和李广利、李延年等弟妹一起收拾,重整六郡子弟入八大校尉就好了。
可此话说出来,卫伉不仅不能低调下去了,还有因私废公的嫌疑,毕竟父亲丧礼时,李家没少作妖。
卫伉,是把话咽回去了,卫子夫可没忘了这些,她就不信,李家对卫青丧礼出手,就是单纯的嫉妒和嘴欠。
左不过就是兵事,那就查所有战情!只要有王温舒搅和的事,包括几次出兵的罪人筛选,各种记录,都一一查验。
终于让她发现了王温舒最触刘彻逆鳞的一点!
第291章 低调做人
========
想过不管征兵还是征人去修建殿宇,他选人肯定是有点问题,却没想到这么胆大包天。卫子夫想到经他手办过的朝鲜、匈奴之战,还有这几年修高台修殿宇的罪人,就忍不住的恶心。
下面的王伟也索性豁出去了,禀皇后,臣这些年修陵寝也好,修殿宇也罢,手下有罪人也有普通服役百姓,叫苦叫冤者二者兼有,但自从王温舒于天子脚下为任,喊冤抱怨之声便不绝于耳。
臣开始不以为意,只当是律法愈加严苛,奸猾之人难逃,所以才人手充足呼号震天。王伟面带惭愧,低声后悔道,尤其是他为任少府时,匠造的任务并不轻省,他总能提供不少人力物力的支持,臣心中自然是感激的。直到他走了,臣才在手下人的提醒中,开始调查此事。
你既然开始调查他,查出结果为什么不早点禀告?卫子夫恨道。
皇后王伟无奈,臣就是说了,王温舒又能受什么惩罚么?不过是行事严苛,造成刑罚过重冤枉了几个罪人,该罚金的变成服役,以陛下的风格,申斥两句后,王温舒还不是继续当官!臣等这些人还是要受其掣肘!可是这次救火,不少人骂骂咧咧不肯前去,还说他本是要去上战场,就为了活命才躲在这处,若我派他,他就去找九卿重臣责罚于我。
卫子夫冷哼,所以你才想起本宫来,要不是姜叹发现这件事,你是不是准备继续瞒下去?嗯?征兵乃何等大事 ,王温舒竟然把贪腐的事情带到了军中,你们这些知道的官员,就一个个的当作看不到么?
皇后恕罪!王伟知道他罪责难逃,可是皇后问罪总比刘彻详查火灾要强吧!如果没有皇后撑腰,这事就算抖搂出来,王温舒跟李广利也不会放过自己,最后一死一伤太委屈,两败俱伤不甘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