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页
    二月里,顾采薇验收成果,连续将近整日,在纸上考较柳庭璋关于已经学过书籍的背诵理解,她写上半句,柳庭璋几乎瞬间就能默写出下半句来。
    有时候顾采薇刁钻,写填空不是完整半句,而是不含断句的截中一段,比如《大学》里完整的原文是“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顾采薇给写成「亲其亲小」,让柳庭璋写上下文。
    这也是顾采薇前世看过科举考官出过的损招,据说无数学子因此折戟沉沙。
    不过被她这么训练一番,柳庭璋真是对书籍熟到不能再熟,基础扎实至极。
    第19章
    二月尾巴上,顾采薇对学生成绩很是满意,吩咐柳庭璋,可以跟他爹借阅《春秋》来学了。
    这里面的微言大义,十分深奥,因此名家大儒们很喜欢做《春秋》的各种传、各种论述。
    顾采薇给柳庭璋安排的教学计划,是在去年完成了《礼记》、《诗经》和四书,今年重点攻读《春秋》,中间夹缝学《书经》,视学习进度,最后上《易经》,很可能就会甩到明年了。
    因为顾采薇自己还在跟着柳祭酒研读《易经》,她还没有完全吃透这本书。
    毕竟这是四书五经里最难理解的,与其他经义联系又没有那么紧密,简直是自成一系。
    说到秦秀才,自从去年年初,将《礼记》逐字教会柳庭璋后,他故意憋着没给柳庭璋进一步讲解内容含义。想要等他主动来问,磨一磨他的心高气傲。
    没成想,秦秀才只看到柳庭璋闷头苦读,从未见他有开口询问请教的意思,反倒将自己架起来,攒了满腹的好奇。
    后来不过五个月,又听柳庭璋开口借新的书《论语》,秦秀才忍不住问道:“璋儿,《礼记》你读通了还是放弃了?为何又要看《论语》了呢?”
    当时,柳庭璋成竹在胸,向着继父笑了笑,用沙哑嗓子说道:“爹,我自认对《礼记》有个一知半解了。不信,您考考我?要是考的满意,再将《论语》借我一阅,如何?”
    少年人的眉目舒展,眼神晶亮,唇角上翘,满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跃跃欲试。
    秦秀才捻着胡须,沉吟一时,缓缓开言,抛出他读书时困惑的问题:“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何解?”
    柳庭璋先接出了下半句「弗学」,再侃侃而谈,将两句之间的比兴、联系、道理,认认真真说了一通。
    秦秀才甚至有了被点拨的感觉,拨云见日,若有所悟。心下暗想,此子实在异于常人,对儒学之道,好像天生明白,真是奇才。
    自此之后,柳庭璋先后向他借阅遍了四书,自己手抄一份后将原书奉还。
    秦秀才也不知柳庭璋如何这等天生明白,时不时还会问问少年对于书中语句的理解,常有惊喜。
    今日又听柳庭璋要借《春秋》,秦秀才大为惊叹,不知不觉,这孩子一年里,学会了他十年摸索出的学问!
    秦秀才只觉后生可畏。他和孟氏闲聊时说起,说不定璋儿在十五岁就能考中秀才。
    孟氏自然欢喜,不过担心柳庭璋欲速不达,总是叮嘱他不要熬坏了身子骨。
    殊不知,柳庭璋在纸上夫子指点下,学习只觉日益千里,遨游书海,毫无疲累之感。
    又到三月十五,桃李争春,花红柳绿。柳庭璋一早吃过了孟氏准备好的蛋饺,他十二岁整了。
    顾采薇和她的双胎哥哥顾采蓟正式进入了九岁。
    就在前几日,大嫂张氏被诊出身孕,全府都跟着兴奋热闹,忙忙碌碌,围着世子妃转。
    顾采薇问过四哥,知道他也怕麻烦,不愿意像是猴子一样被长辈们围观夸赞,便主动出马,以大嫂月份还浅,府中不宜大摆宴席惊扰孕妇为由,硬是劝着父王、母妃打消了办宴的念头。
    不过真到了这一天,各方贺礼源源不断送上门来,京城人都知道,诚王家宝贝的龙凤胎——平郡王和幼薇郡主过生辰了。
    至于最贵重的贺礼,曹后和柳妃出手居然旗鼓相当,你送赤金长命锁,我赠翡翠百福牌,你掏出唐代名家书法字帖,我这里有前朝大儒经义注疏。
    顾采薇感慨,岁月对比,真是鲜明。就说去年,曹后是三月底被立后的,急巴巴地将她和四哥的生辰礼补了来,柳妃完全避其锋芒,送的礼物不功不过。今年,两边就有了分庭抗礼的意思了。
    见微知著,可想而知,二皇子和三皇子,甚至还没出局的大皇子,对于太子位的心思,只怕都在浮动吧。
    顾采蓟翻看礼物,只对马鞭、宝剑、拳法、刀谱之类的感兴趣,其他的都让妹妹收着。
    弄得顾采薇无奈,亲自上手将赠礼人未曾指明的礼物,掂量着、比较着,大体上一分为二,逼着四哥带小厮将属于他的那一份,拉回院子入库去。
    收徒一年多,二人纸上来往两年整,柳庭璋对顾采薇仿佛是透明的,完全敞开心扉,毫不隐瞒。
    顾采薇一开始就披了马甲,倒是时刻记着这一层。不过慢慢地也会在纸上说些心事。
    比如她听三哥顾值抱怨父王迂腐、不理解他时,曾经问过自己徒弟【儿子对父亲到底是什么感情】,得到了柳庭璋长篇大论的心里话。
    今日说起日常活动,两人才知,竟是同月同日生人。不过顾采薇作为隐退高官的设定让她骑虎难下,索性说自己四十有九,硬生生给自己加了四十年人生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