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6页
    不然,联军的死伤人数将不可计数……
    “稷王,大小姐,您们回来了。”
    周长东望着衣着干净整洁的两人,眸中满是疑惑。
    “端木擎苍已经被我们所伤,不足为惧,我们故意放他逃走,我军这边情况如何?”
    苏凤媛知道周长东心中所虑为何,就为他解惑道。
    “苏将军带着人一路追赶,已将联军赶到关内二百里,苏将军带着驻扎在了那里。”
    周长东一听端木擎苍受伤,心中解气,将苏辙的情况说了一下。
    “周将军,俘虏中若只是普通兵士,你先好生安置他们,不可虐待他们。”
    南宫稷吩咐周长东后,就带着苏凤媛离开,去追赶苏辙的大军。
    两人到达大军的驻扎地时,苏辙正在跟副将们商量接下来的战事安排。
    “联军如今已经没了战斗力,只知一味的逃窜,我军现在驻扎在此地,可他们却还在匆匆后撤。”
    苏辙及众将见南宫稷和苏凤媛进来,向他们汇报着如今的形势。
    “明日开始,我军开始向西泰王城进拔,一路上应是畅通无阻。”
    南宫稷听了苏辙话,跟自己预测的差不多。
    接下来的几日,就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大洛大军在西泰国内畅行无阻,如在自己的国土上穿行一般。
    所过的城池,大洛军还未到,守将已经弃城而逃。
    半个月后,大洛军来到了距西泰京都外的最后一个城镇,绿意城。
    这个城镇之所以叫绿意城,还有一个由来。
    西泰国地处西北,地广人稀,一年四季风沙不断,除了春夏两季能见到些许绿色,常年都是枯黄一片。
    而,这个绿意城却很独特,它三面有山,山脚有水环绕,且从不枯竭。
    山外是黄土枯草,而山内侧则是常年绿意盎然,故得名绿意城。
    出了绿意城往前再行五十里,就是西泰的国都。
    绿意城三面环山,易守难攻,西泰的国都建在其后面,这里就成了西泰国都的最后一道屏障了。
    绿意城的城楼就建在两座山的入口处,城楼两边皆是崖壁,而城楼上更是重兵把守。
    要进入绿意城,只能通过城门进出,想要攀上崖壁跃过去,实乃难如登天。
    这里的地形真是应了那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绿意城看来准备的很充分呀。”
    走出营帐,苏辙望着绿意城楼上走来走去的兵士,对南宫稷和苏凤媛道。
    “最后一道屏障了,怎么也要守一守的,不过也要看西泰能否守的住。”
    南宫稷同样望着城楼上来回走动的兵士,眸光微凝。
    “传令下去,全军戒备,将士分为三班轮流值守,以防西泰突袭。”
    苏辙看着城楼上有序值守的兵士,心里也是警铃大作。
    这就是苏辙,从不会因前面的得失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受挫而丧失信心。
    从同城一路畅通无阻来到西泰国都,他没有被这一路的顺畅而迷失了心。
    南宫稷赞赏的冲苏辙微点了下头,对他的安排也很赞同。
    入夜,万籁俱寂,绿城外的大山如沉睡的猛兽,横卧在大洛营帐前面。
    大洛营帐就驻扎在大山外二十里外,白天还好,环绕绿意城的绿色,给人心情舒畅之感。
    可到了晚上,周围皆是黄土,那独有的绿色,黑沉沉的让人觉得沉重而压抑。
    举目望去,除了绿意城城楼上那微弱的灯光,四下里皆是漆黑一片。
    大洛的营帐里,此时也已经是寂静无声,早已熄了烛火,没有了将士走动的身影。
    绿意城……
    城主府的大厅内。
    “禀太子殿下,大洛的营帐内已经熄了烛火,也无值守之人。”
    一个斥候模样的兵士跪在地上,向厅内坐着的五人禀报。
    端木擎苍坐下首位之上,他下首的左右两边各坐了两个人。
    左边的两人都是西泰官员的服饰,右边两人着黑色劲装,一副江湖人的特有装扮。
    端木擎苍听了鹰目微眯,正欲开口。
    那两个江湖人,其中一人已经开了口。
    第304章
    联军之战13
    “看来传闻有误啊,说什么南宫稷此人小心谨慎,用兵如神,我看也是个狂妄自大之辈。”
    “这一路行来,没有任何阻碍,想来他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了。”
    另一个黑衣人也面带不屑的接着说道。
    “以本宫对南宫稷的了解,他不是如此浅薄之人,用大洛的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端木擎苍拧着眉头,若有所思道:“南宫稷诡计多端,说不定这是他故意迷惑我们的假象。”
    “嗯,太子殿下言之有理,下官也觉得此事定不简单。”西泰的一位官员也实时的开口道。
    “殿下多虑了,莫不是因在南宫稷手上吃了亏,就如此的谨小慎微了吗?”
    黑衣人的话,让端木擎苍的脸色变了变。
    “温谷主此言诧异,太子殿下领军多年,向来谨慎周全,有此顾虑也是必然。”
    西泰官员看着面色愠怒的端木擎苍,赶紧出声打着圆场。
    “是本谷主失言了,殿下不必往心里去,打仗讲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现在一切都利于我方,殿下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