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爱吃瓜的士族和百姓,从一开始抱有的吃瓜态度,到现在对傅三夫人带有怜悯。
直到后来又有一支流言异军突起,说是傅府老太君早就对傅三夫人视如眼中钉肉中刺,看不惯她入门多年只生一女,就等着这回把她们母女俩赶出去,再给傅将军另娶她人。
底层的百姓都在可怜沈玉姝:
“天哪,这老太君也太歹毒了,傅三夫人好惨。”
“傅三夫人这么多才多艺的女子,能开出沈氏酒庄、珍宝轩、沈氏酒楼、绸缎庄的人儿,怎么就得不到老太君的喜爱呢。”
“说到底啊,还是多年未有一子。”
“这话可就说笑了,听说傅三夫人常年身子不好,可是这傅将军也从未嫌弃过啊。多年感情依旧,鹣鲽情深。”
“我可就看不惯这事,这大将军在外保家卫国,我们怎么可以让他的妻儿在家受苦受难呢?”
比起寻常老百姓的直白发泄情绪,士族的人看得更深入,更通透。
多数人是闲下来时与自己的心腹道:
“要我说啊,这傅府有这样的目光短浅的老太君,不外乎愈发没落。”
“这傅府目前有望崛起的可就傅远这一支,可这傅老太君可劲地把人推得远远的。”
“这傅远可以坚持那么多年,不另娶妻纳妾,可见对沈氏用情至深。这傅府老太君,怕是要与三房离心了。”
流言传着传着,在京城蔓延,连宫里也听见了风声。
那日皇帝在凤仪宫歇息,皇后思虑许久,还是决定说出这件事:“皇上,臣妾有件事不知当不当说?与傅远将军的妻儿有关。”
皇帝正躺在床上闭目养神,闻言眼皮子都不带动一下,只动了嘴皮子:“你是皇后,想说什么便说。”
皇后知道这是他感兴趣了:“近日京城流传起关于傅府的传言,传得沸沸扬扬,连臣妾久居宫中都听闻了,实在是令人惊骇。”
她把这件事起因来源都说出来,许久皇帝未曾说话,久到皇后以为他睡着了。
皇帝这才道:“朕知道了,这后院没有一刻安宁。你派人盯着,看她们何时迁府,到时送上一份乔迁礼,贵重一点。”
末了皇帝又加了一句:“以朕的名义。”
毕竟傅远还在外替他打仗,万不可冷了他的心。
皇后震惊,居然不是以她的名义,而是以皇帝的名义,看来这傅远将军圣眷正浓,她乖顺应是:“是,臣妾一定办好这件事。”
皇帝难得地又开口道:“有你这皇后,知大臣内院事,也算是为朕解忧。”
皇后柔顺地依偎在他的胸膛:“这是臣妾的荣幸。”
八百里加急,信使终于到了。傅远毫不例外又收到一封家书,王石来拿家书时见到便打趣道:“呦,傅将军又有家书啊?这嫂夫人当真是对您想得紧。”
王石记得以前傅远从未收到过家书,家书倒是没少寄回京。
可是这回出征,那家书是一封接着一封。每次信使一到,准有傅远的家书。
傅远修长的指节捏着家书,笑道:“不该问的别问。”就疾步回大本营。
王石摇摇头,他还能不知道傅远,这是急着回去看家书呢。
营帐内,昏暗的烛光下,原本就冷毅的傅将军,面色愈发冷了。他将手中信重重砸在桌上,狠狠一锤:“可恶!”
“这是欺我傅远不在!”
作者有话要说: 傅远很快就回京了,在此之前,姝姝会先搬出来。
竹子真的一滴也没了。
第42章
傅远翻了翻军报,思虑许久,再三确定大概的归期,这才写下回信。
夜晚月光皎洁,只有巡逻士兵的打更声。傅远走出营帐,看着高挂在半空中的一轮圆月,思念如潮。
也不知姝姝和阿璇现在如何了,他该是很快就回去了。一定!
八百里加急,信使策马奔腾在路上。
那天微风拂过,阳光柔和,街上熙熙攘攘。
沈玉姝带着傅青璇正式搬出傅府,连同几个贴身丫鬟。至于一些物品早已陆陆续续搬到新宅子了。
走的时候,门庭冷落,无一人相送。原本院子里的丫鬟小厮也不敢出来相送,就怕老太君回头算旧账。
沈玉姝对傅府一向没有感情,也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对于她来说,自己所在意的傅青璇在身边,就哪里都是家。
倒是傅青璇驻足回望着傅府,沈玉姝倒也理解,先行上了马车。她掀开马车帘看着傅青璇,离开自己生活十几年的地方,不舍可以理解。
可也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更好的生活。沈玉姝不后悔让傅青璇面对这些。好在傅青璇没一会就走过来,坐上马车。
两三辆马车从傅府离开,驶向城东。所到之处沸沸扬扬,大家都知道,这是傅三夫人搬出来了。
姜国国泰民安,起码在京城,从不缺闲人,自然也有人时时刻刻关注着她们。
傅府慈安院,丫鬟进去禀报:“太君,三夫人和青璇小姐已经离开了。”
大厅里又是难得地齐聚一堂,大房二房的女眷全都到齐了。只是这回满室寂静,一点声音也没有,生怕上首的老太太发怒。
原本最爱挖苦嘲讽人的徐思若也不敢乱说话了。
老太太坐在上首阴沉着脸没有说话,秋水嬷嬷在一旁给她扇扇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