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页
    ^
    这样一位权臣,自然是站在风口浪尖之上。
    公卿百官总爱拿他的逸事来佐酒,倡优乞儿则极力编排他的各种风流韵事,借此博取眼球,赚足了口粮,听说其中的佼佼者数钱数到满身的铜臭味,都在洛阳东市置办了宅子。
    咱们远的不说,就聊聊今年春天关于顾玖的两件事。
    顾玖为一个叫阮轻寒的美人画扇。
    阮轻寒养了一只非常活泼的小狸奴,这小狸奴倏地跳到青玉案上,顺着顾玖宽大的衣袖往里钻。顾玖怕痒,忍不住一缩手,于是,他刚刚调好的彩墨泼了少许在洁白的扇面之上。
    阮轻寒原本以为小狸奴捣乱,污了扇面,上好的新团扇就这么作废了。却见顾玖不慌不忙,转着扇子将墨团吹开,信手勾勒出苍劲嶙峋的枝干。再换朱砂墨,点缀出深红的花蕾和浅红的花瓣。
    顷刻之间,一株横斜疏瘦、形孤神清的寒梅便在扇子上悄然怒放。
    顾玖还题了一行小字:疏梅淡月,自是美人骨。
    从此,清河公的家伎阮轻寒名噪一时,往来皆名士。
    ^
    曾经的傻太子,现在的傻皇帝萧昀最近噩梦缠身。
    情况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傻皇帝嘶声喊着顾玖的小名,惊出一头冷汗,直接从床榻上跌到地毯上,全身发抖,眼泪和口水齐流。
    顾玖闻讯,连夜入宫。
    也不知他用什么方法安抚了傻皇帝,当楚王急匆匆赶到现场的时候,正巧撞见顾玖斜倚着御榻,皇帝陛下坐在地上,身体紧贴着低矮的御榻,把脖子伸得很长,将脑袋搁在顾玖的膝盖上。
    据说陛下少年时发了一场高热,烧坏了脑子,根本认不清人。这个傻子活在常人难以企及的特殊维度,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他坚持认为:清河公跟顾玖是两个人。
    具体表现是:夜夜惊梦,对顾玖避如蛇蝎。但当傻皇帝从梦魇中醒来,除了他百般依赖的清河公,谁来都哄不好。
    彼时,陛下的眼泪已经止住了,口水却直流到下颌。正颠三倒四,向清河公诉说着他有多怕顾玖……
    楚王向陛下行大礼,顾玖居然不起身。
    楚王忍不了这口气,怒斥顾玖放肆,还试着让陛下明白:清河公姓顾名玖。
    顾玖仍是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甚至故意引导陛下的言行。楚王当场被陛下贬为玄菟郡王,放逐到鸟不拉屎的关外苦寒之地,余生拥有喝不尽的西北风,吃不完的沙子。
    事情传的沸沸扬扬,有七八个不同的版本。
    御史台的官员集体上疏,弹劾顾玖。
    韩公无奈又纵容地表示:请大理寺卿和廷尉共同探讨一下,关于这件事,如果顾玖有罪,他愿意替顾玖领罚。
    但将一个亲王降爵为郡王的旨意,是陛下的金口玉言。顾玖以不敬的坐姿斜倚御榻,在玄菟郡王行礼的时候也不起身,是因为陛下的头枕在他的膝盖上。连陛下都说不要为难清河公。大理寺卿和廷尉自然讨论不出什么结果。
    一众御史、谏官先后闭嘴。
    ^
    顺便说一下:这个韩公不是顾玖他爹顾玄,而是顾玖的兄长顾琛。
    三年前,顾玄薨逝,顾琛袭父爵,成为新的韩郡公,食邑超过一万户,官拜大将军,都督荆、扬、兖、豫四州诸军事。
    顾琛也是勤王救驾的大功臣,却不肯接受封赏,只希望满朝文武对顾玖多多担待。
    不过,对于顾琛,朝廷其实也赏无可赏。韩郡公已经是一个外姓的功臣所能获封的最高爵位。曹操、司马昭那一类除外。
    自古“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顾琛已然是韩公,再论功行赏,就只能裂土封王了。
    顾玖作天作地,至今还没被人打死,多半是因为他有个好兄长。
    ^
    不知顾玖凶悍成什么鬼样子,才能吓得皇兄噩梦连连?
    萧衡一向很好奇。
    在他的脑海中,已经给顾玖描了一幅身长八尺、豹头环眼、茹毛饮血的小像。他娘亲极力描述过的枭雄都长成这样,包括武帝。当然,还漏了一种画像很难体现出来的特征——声如雷霆。
    --------------------
    作者有话要说:
    ①
    参考西晋的封爵制度,有私设。毕竟这是架空文,还有一个正经不过三秒的家伙在现编各种设定。
    ***
    外姓功臣的爵位,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第一品:郡公、县公。比如西晋的权臣贾谧,他袭爵鲁郡公,别人称呼他为“鲁公”。西晋还没有出现国公这种爵位。
    第二品:郡侯、大国侯、次国侯、伯、子、男。
    第三品:县侯。
    第四品:乡侯。
    第五品:亭侯。
    其中郡公、县公都属于实封。有封国、有食邑、有国相等属官,可世袭。食邑从数千户到万户不等。
    ***
    前几章会借用攻的眼睛看看受,所以攻先出场,然而这文真的是主受。
    ***
    评论区会不会出现眼熟的小天使呢?疯狂暗示^ ^
    第2章 初见
    ====================
    赵王萧弈扯着公鸭嗓低吼:“来就来,本王还怕他不成?”
    煮熟的鸭子,也就剩嘴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