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页
    大约是立夏前后吧,那时节侯府后门两边的黄木香开得极盛,瀑布般倒挂下来。榴园的石榴零星开了一些,浓绿中点缀着星白、嫣红的几点。立夏过后,天气渐渐郁热,都城的高槐古柳布下阴凉,挨过严酷的寒冬,又渡过乍暖还寒的春日,春服终于改换夏衫,人间万物都舒舒展展。
    ——不知是否因记忆中这些景致太过可爱,我如今回想起与庄珩的初次碰面,好像也没有那么咬牙切齿了。
    那时入了夜,梁州城中的东西鸡儿巷中灯火通明。京中纨绔汇集此地,夜夜笙歌。
    庄珩就在鸡儿巷的某个楼子下边摆摊,在夜风穿过款款摇摆的某棵杨柳树下。这个看起来斯斯文文、人模人样的读书人,入了夜在鸡儿巷出市,卖的什么呢?
    美人图。
    含羞带怯、半遮半露的那种。
    我初时听妓馆的姑娘说什么“庄公子今日又来了”,还以为是最近又来了什么挥金如土的公子哥,如此听了几回,问起来,才知道是个不入流的画匠。
    这画匠临街卖艺,卖的却非画好的成品,而要现场摹画人物图,一时间京城中以色谋生的男男女女都趋之若鹜,好看热闹的百姓也一样趋之若鹜。画匠镇定自若,临街作画,信笔挥就,不过旬月,声名大噪。
    姑娘们觉得“画匠”一词配不上他的画艺,也配不上他的气度,为他辩护:“庄公子技艺高超,画的美人图与寻常不同,得了他丹青妙笔的姑娘,只将那美人图挂出去,如今在京中的身价都要翻几倍——公子见过就知道了。”
    作画的人被捧得高了,画连带着画中的人自然都能获益,其中道理不过水涨船高罢了。因此妓子们的维护我并不当真,只叫人拿画来一看。
    四下里凑上来两三副画,拿来一看,倒有些愣了,这庄姓画匠笔笔入神,庸常的美人叫他一画也不同寻常了。且说是半遮半露,又与那些风月话本里的插图很不同,风流、风情、风韵,的确都是极美的。
    然而看着看着,却品出些不同来。
    终于有人眼尖,看看那几副画,又看看我,调笑说:“我怎么瞅着,这画上美人,都与咱们小侯爷有几分神似。”
    画中秦楼莺莺、楚馆燕燕,确然都是不同的美人。但那眉眼间的神态,又真的与我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似。
    “大概这庄公子独好梁兄这一口吧。”有人试图解释,说到一半又笑了,越描越黑——谁要被他好?
    我年少时不拘形迹,身边都是狐朋狗友,开起玩笑没边没际,见我没有反应,又继续拱火:“怎么这位庄公子,竟似见过梁兄放荡不拘的模样似的——我怎从未见过兰徴如此,如今对着这画一想,竟十分得趣。”
    我扯过画嘿嘿冷笑,道:“想有什么用?试试便知了——还不知到底谁得趣呢?”
    其实莫说是别人,连我看了那画,心里也要这样以为——这姓庄的,难不成见过我?更何况画中还有线索,只不过线索十分隐秘,若非是三四副凑在一道,且我本人就在,旁人是绝对无从得知的。
    我皮笑肉不笑,瞅着那画上落款,问:“他在哪里摆摊呢?”
    于是抛下温香软玉,星夜出门,找人算账。
    不费吹灰之力便找到了。
    歌楼灯火映出碧绿柳影,一片尘俗繁杂的光影中,一袭陈旧发白的灰绿长衫。不须再问,我一看便知此人便是我要找的那个。我故作悠游,摇着折扇踱上前。他正在收拾笔墨,抬头瞟我一眼,又低下头归整,没有搭腔的意思。
    我更近前,杵在他跟前。
    他仍旧熟视无睹。
    直至他将支着布幡的竹竿撤下,我出声问:“你可知道我是谁?”
    他抬头看我一眼:“不知。”
    我说:“那你可在哪里见过我么?”
    他说:“不曾。”
    我冷笑,折扇按住他手下画卷:“你不觉得我与你笔下美人有些像么?”
    他正收拢一沓熟宣,草绳在手指间翻转,灵巧地系上一个活扣。然后他抬起头,眼中映出对楼的灯火,静静地打量了我一阵。
    我讥讽道:“看明白了么?”
    他不说话,抬手提起一旁的灯笼,转身绕过隔在中间的桌案,到我旁边,眼瞳中映着荧荧一团暖光,望着我低声说:“再让我看看。”
    庄珩生得好,是明珠蒙尘也能透出亮光来的那种好。他站在我跟前,离得很近,灯笼亮,他眼睛更亮。不知为何,气氛顿时十分微妙起来。
    我以为他大概在用一种描摹那些美人图的目光在描摹我,情形不大对,但我不想露怯,于是仰起脸来,勾起一边嘴角,冷笑:“你好好看。看清楚了。”
    他就又上前来一步,将灯笼举高到我脸旁边。烛火的光热透过薄薄的一层竹绵纸晕到我脸上,庄珩在我跟前,借着灯笼光,眼睫垂下,目光极为专注地将我的脸一寸一寸地看过去——我那时心情烦躁,只觉一刻也忍不了,此刻回想,当时眼中所见竟又清晰无比地浮现出来了。
    我后来被庄子虞那张嘴气死过许多回,又因他这夜的目光原谅过他许多回。如果人的眼睛会说话,庄珩眼里的话大概比他嘴巴里的好听很多。那一刻他眼里也有会叫人误解的东西。
    第12章 心口痣
    我死后追忆往事,每每从中品味出许多与当时完全不同的滋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老祖宗虽然将道理都总结好了,但道理却同时又是最没有用的东西。当前路被掩蔽,如夜雾中行路,能凭借的东西不过意气和直觉而已。
    --